网店管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7 11:58 点击:50315

企业间质量管理知识传递是供应链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质量管理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打破“质量短板”,加强企业间协同质量管理,并从识别知识需求、确认知识接受者、寻找知识供应源、构建共享机制等几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质量管理知识传递的运行机制。 供应链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知识传递 质量短板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迅速推进,使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从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有形资源迅速地转向知识、信誉、专利等无形资源,市场竞争的焦点从已有产品的成本竞争转向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知识创新的竞争。知识管理在企业经营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供应链上企业间有效的知识共享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效益,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企业间质量管理知识共享成为供应链上协同质量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它可以有效消除供应链上的“质量短板”,提高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的协同质量管理效率,强化各成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水平,增强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供应链环境下质量管理知识传递的目标、模式、影响因素和传递步骤等,对供应链环境下企网店管家

潮涌海西,浪拍两岸,激荡香江,涌动濠江。“海西”,这一个新词汇,如今在两岸激晌,在海内外热应。海峡西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海西地区相媲美的中国经济又一新“引擎”。潮起东南,海西效应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地带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从此赋予先试的海西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海西、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全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5月17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首届海峡论坛上公布了海峡两岸经济互动、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八大利好政策。这是近年来大陆单方面推出的惠台措施中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为此,一个商机与活力勃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由海西经济区加快建设所带来的福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喷薄而出!其实。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早在2004年初就酝酿了。它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涵盖周边的经济区域——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西连赣西粤北,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形成服务中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尤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网店管家

瑞银集团在瑞银证券只持有20%的股份,在董事会的投票权比例刚超过三分之一,如何保证其投资权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6月20日,通过重组北京证券获得了“最后一张全牌照合资券商门票”的瑞银集团,终于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文,筹建“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继高盛公司通过组建高盛高华公司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后,“瑞银模式”亦尘埃落定。这一天,距瑞银集团获得中国国务院的批文,已将近九个月。据《财经》记者了解,瑞银证券是在承接了原北京证券的优质资产和业务资格的基础上组建的,总股本为15亿元。瑞银集团此次出资17亿元,获得20%股份,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代表的原北京证券股东占33%的股份,中国建银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分别持有14%的股份,国际金融公司持有5%的股份。瑞银证券将在筹建期间成立董事会,包括老股东代表在内的所有股东都将派出董事;瑞银集团将派出董事长,并在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四席。董事会成立后,将提名总裁及高管人员,上报中国证监会进行资格审批。按照有关规定,证券公司的筹建有效期是六个月。瑞银证券正在全速冲刺,事实上,他们原来的期望是今年3月即可挂牌。2005年9月,瑞银集团获得的国务院批文,只是原则性地批准了瑞银集团网店管家

就算企业能勉强搭上IPO快车,股票的定价权也正在从企业一方转向市场。阴霾的天空犹如南方那场雪灾令许多人取消或推迟了回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个冬天,内地的诸多企业也押后了他们的赴港IPO。1月23日,昌盛地产放弃2008年地产第一股的机会,宣布取消IPO。随后,茂业百货、恒大地产、太平洋保险、阳光能源、宏华等也纷纷暂停了IPO。这种不约而同的行动导致了新年之初香港IPO的集体沉默,改写了香港的股史,致使今年1月成为香港十年来惟一没有新股上市的月份。而在往年,很多企业家非常热衷于争抢年度“第一股”或在新年的L月份上市,这样他们可以获得资本市场和公众更多的关注。2月12日,香港当地富翁杨受成旗下的新媒体集团分拆上市成功,成为香港今年前两个月以来仅有的IPO,所募资金仅为1310万美元,只接近去年同期的l.40。而在去年的2月中旬以前,香港共有4起IPO,共募得资金5.12亿美元。在去年上半年以前的两年内,香港资本市场一直牛气冲天,曾荣获IPO全球之冠的宝座。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美国次贷危机冲击了全球IPO市场的结果。来自彭博社的统计显示,全球有近30家公司在今年1月份宣布取消或者延期IPO计划。其实,不单单是香港,整个亚洲市场的IPO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从开年到2月中旬为止,印网店管家

国有转让方、外资收购方和公司管理层的激烈交锋已被推向前台,折射出国企出售与收购的复杂与艰难因实施股改遥遥无期,6月6日深圳物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深交所强制复牌。作为深圳市的老牌国企、国内最早一批挂牌的上市公司,深物业正陷于前所未有的窘境。在被强制复牌前,深物业已停牌长达半年。尽管其股改方案早在今年1月即获高票通过,却在漫长的停牌中无法实施。此次复牌后,深物业股价连续两天涨停,但进入第三天即大幅跳水,眼下股价已在停牌前的低位徘徊,市场为此怨声载道。这一切,皆因深物业的国有股权转让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深物业第一、第二大国有股东总计持股70.2%,2005年4月与港澳背景的卓见投资有限公司签约,以4.59亿元转让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至当年底前,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相继批准,然而风波也由此而起。深物业部分管理层坚称此次股权转让是“贱卖国资”,公司内部有人向上级举报。最终,国务院国资委于今年5月紧急叫停股权转让,要求深物业“核实有关问题”。深物业国有股东以及收购方则强调,深物业股权转让一直都是依照公开、公正的程序进行。收购方卓见投资更是表示,他们也要上访中央,“将收购进行到底”。目前,深圳市国资委正受命调查,将对有关资产作重新审核,工网店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