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图片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1 00:20 点击:458718

原标题:自主择业前景瞭望 “我老公专业技术九级2年,硕士,在广东省一个地级市,是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前不久,某论坛网友的一篇帖子引起“老转”们的热议。 “技术干部,建议自主择业!”热心网友“灵犀一指”的回答,引来众多赞同。 2017年,全国下达军转安置计划8万余名,其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5万余名,占总数的44.2%,继2016年2.88万名之后,再创新高。 那么,自主择业的创业就业前景到底如何? 不仅因为待遇保障更好了 2004年至2006年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期间,中央第一次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年限,当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占安置总数的25.3% ,第二年这一比例下滑到19.4%,第三年只有13%,此后6年这一比例在12.2%至16.5%之间徘徊。然而,2016年军改第一年,这一比例即突破49.6%。 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自主择业的保障待遇提高了”,有人认为“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了”,还有人认为“军转安置‘大年’,地方安置压力大,选择计划分配不如自主择业”…… 待遇保障、安置压力等虽是影响选择自主择业的因素,但并非全部,其中个人想法也很重要。例如,有的人认为: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以上,知识结构相花盆图片

原标题:有温度的雄鹰 《机场的孩子们》是一本讲故事的书,表现的是“海空雄鹰团”老飞行员子女们的故事。这些飞行员的子女们性格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却都从各自的视角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场景:父辈们磨刀擦枪,时刻准备奔赴新的战场,孩童们无忧无虑,换着花样享受着快乐的童年。 18岁生日那天,父亲将一本《机场的孩子们》(青岛出版社)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希望刚考上军校的我能够像书本里的那些孩子们一样,正直坚毅、快乐活泼。 父亲是“海空雄鹰团”的一名飞行员,带着“军娃”的身份认同,我自然而然地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翻开书就如同打开一幅优美壮丽的史诗画卷,仿佛把那段已经渐行渐远的古老历史重新拉回到眼前,不仅可以看到战斗的经历、孩童的成长、家庭的琐事,脑海里对老一辈雄鹰人原本模糊的印象现在也愈发清晰:除了勇敢顽强的军人风采之外,还有他们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柔情的一面,除了爱祖国、爱人民、爱海空浓厚的情怀,也不乏对家庭真挚的爱恋。 《机场的孩子们》是一本感悟亲情的书。初读这本书,全文没有附庸风雅、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故作高深,追求简单朴素的文风。每读一段便会找父亲聊聊其中的往事,谈谈个花盆图片

原标题:“铁面监督员”执纪演训场 本报讯 翟思宇、曹可轩报道:近日,海军陆战队某旅组织所属特战营开展野营综合拉练。拉练过程中,风气监督员全程监督大小战位,密切关注着部队的训风演风。今年开训以来,该旅严格贯彻落实习主席训令,创新训练督导机制,把纠治训风引向深入。 他们建立风气监督员、昼查夜巡员、作战训练科、纪检监察科联合监督模式,采取群众推荐、民主测评、逐个考核、集中培训的方式,从各营连选拔思想素质好、军事素质强的官兵担任风气监督员,重点监督部队军事训练和基层敏感事务。他们还组织风气监督员认真学习军事训练监察清单和军事训练大纲,结合部队实际细化评价标准,提高训风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前不久,风气监督员在战术训练场发现,某特战连参训干部装具不全。风气监督员在旅军事训练讲评会上指出这一问题,这个连队的2名干部被责令在全旅军人大会上作检查。昼查夜巡人员发现,某连攀爬训练每次仅2人参加,许多官兵都席地而坐等待。问题反映至机关后,作训科及时指导该连调整组训方式,训练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监督别人,自身首先要过硬。该旅制订措施,对风气监督员的业务能力和执纪能力展开常态化考评。1月中旬的一次花盆图片

原标题:中国海军第27批护航编队访问摩洛哥 本报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月26日电 刘鑫、李昌寰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上午,中国海军第27批护航编队抵达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开始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当天上午9时许,编队海口舰、岳阳舰、青海湖舰缓缓驶入卡萨布兰卡港。中国驻摩洛哥大使李立、武官徐国培和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留学生、华侨华人代表等300多人到码头迎接并登舰参观。 访问期间,编队指挥员一行将拜会摩洛哥海军、卡萨警备区和卡萨大区的军地官员。中摩海军官兵将互相参观舰艇,并开展军事交流、举办足球友谊赛等。编队还将组织官兵外出了解当地文化生活,并举行甲板招待会等。花盆图片

原标题:识破基层“四风”的“隐身衣” 炮衣叠成“豆腐块”,“为看”还是“为战”? 火炮炮衣究竟该怎么叠?新年开训没多久,在陆军第80集团军某旅榴炮一连,就围绕“叠炮衣”展开了一次讨论。 在新兵下连后的第一次实装训练中,班长陈亮为新战友演示了火炮炮衣的叠放方法。经过他的巧手,皱皱巴巴的炮衣被叠成了像摆在床铺上的军被那般四四方方的“豆腐块”,现场观摩的新兵们无不被老班长高超的手法所折服。 就在大家争相向陈班长请教叠炮衣的手法时,站在一旁的排长杨琪文却陷入了沉思:这么叠是好看,可是会不会太浪费时间呢? 杨排长的质疑不是没有缘由。他还清楚记着旅长在开训动员时说的“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为训练服务”,把炮衣按内务标准叠放,是否有悖于实战原则? 杨排长把自己的想法向连长做了汇报。当晚,连长召集全连骨干开了一次训练形势分析会,就“炮衣叠成‘豆腐块’有没有必要”展开讨论。大多数骨干和陈亮的态度一致,认为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家的标准意识,还能体现连队的过硬作风。杨排长则表达了不同观点,认为叠炮衣就应该越快越好。 连长没有表态,而是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套炮衣大大小小有10余件,若都按“豆腐块”标准叠放,需花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