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1 01:52 点击:458715

原标题:追你追到海边边 寒冬时节,辽南腹地。1月25日下午,陆军第79集团军某部训练场地面上还铺着昨夜飘下的雪花,海边小镇气温骤降至-19℃。15时不到,该部党委一班人就在寒风中不时向营门口张望,等待从长春赶来的老朋友。部队移防以来,这已是与该部共建34年的长春工业大学代表团第二次不远千里来慰问了。 代表团一到,长春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雁冰就将一面印有“军学融合共育人 惟宏隆德恩情重”字样的锦旗,庄重地送到该部领导手中。紧接着,李雁冰又将一封感谢信递了过来。 该部领导接过感谢信后,只见4页纸洋洋洒洒,字迹整洁,视线扫到文尾,作者是该部以党委名义资助的9名学生之一——李学花。感谢信的开头写道:“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你们用那金子般的爱心,帮助了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让我们解除后顾之忧、安心学业,真的非常感谢解放军叔叔……” 读罢这封感谢信,该部领导连连说,这份礼物太“珍贵”了。 “虽然部队移防到外地,但我们的情谊不会因距离改变而发生变化。”李雁冰握着该部领导的手说,“不管形势怎么变,共建育人宗旨不改变;不管领导班子怎么换,双拥共建工作不断线;不管部队走到哪儿,双拥共建工作不间断。” 元奎

从自主择业 到自主人生有多远原标题:从自主择业 到自主人生有多远 这个冬末,春天将来未来,我们迎来2018年转业季,又有许多战友即将从奋战多年的营盘转身。 计划安置还是自主择业?或许不少人的心头都画过这个问号。 近年来,选择自主择业的战友愈来愈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时代、观念、制度和个体的变迁。不过,当我们谈论自主择业时,不妨先跟随韩冬冬的笔触走进《无问西东》的时光隧道,听听这位2017年度自主择业空军女军官的声音,在喧嚣中显得沉静的声音。然后,在开始转业这场人生选择前,让我们先按下思考键,试试求解那道刻于古希腊神庙的千载难题:认识你自己。当你回到内心、询问内心,得到的答案也许不同。 自主,的确是个美好的字眼,有自由的气息,有主体的尊严。但过来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从自主择业到自主人生,路还长。石晓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罗洪涛给出了逆耳忠言。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或许,得意处也是失落处,失落处也是收获处。愿意承担何种代价?能够承担何种代价?自主,或许更需要自知、自信、自治、自强,用时间和奋斗酿成人生的诗,才能自在、自由、自足、自得。——编 者 题图:韩 林摄 制图:方 汉元奎

原标题:春节将至,来队家属住进团圆房 1月下旬,第74集团军某旅传来一则让官兵心热劲足的暖消息:春节临近,该旅想方设法腾出36套单干楼,自购7套集装箱房,作为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 这一好消息的背后,是该旅党委机关深入开展“帮战友”活动,把暖心事做到实处。 “今年春节再也不用为临时来队住房发愁了。”刚刚和家属拎包入住集装箱房的该旅合成三营上士周晓峰兴奋地说,去年单位改革调整,每个连队仅能分到一套临时来队住房,供临时来队家属居住。别人前脚一走,就有人等着后脚入住,即便这样,也难以满足官兵需求。 周晓峰坦言,他所在的营已婚士官有30多人,自己也刚刚结婚,之前虽有让家属来队的想法,但考虑到营里临时来队住房困难,便不好意思向领导汇报。 周晓峰所盼,同样是旅党委所急。为了解决今年春节期间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问题,该旅鼓励机关单身干部住入集体宿舍,腾出36套单干楼供基层临时来队家属使用。他们还专门购置了7套集装箱房,用来解决外围营区士官家属临时来队住房难题,确保基层每个连队都有两套以上住房。 暖心的举措一个接一个。为了让临时来队家属能够在部队过一个“舒心年”,该旅党委提前组织力量整修士官家属元奎

原标题:自主择业前景瞭望 “我老公专业技术九级2年,硕士,在广东省一个地级市,是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前不久,某论坛网友的一篇帖子引起“老转”们的热议。 “技术干部,建议自主择业!”热心网友“灵犀一指”的回答,引来众多赞同。 2017年,全国下达军转安置计划8万余名,其中自主择业军转干部3.5万余名,占总数的44.2%,继2016年2.88万名之后,再创新高。 那么,自主择业的创业就业前景到底如何? 不仅因为待遇保障更好了 2004年至2006年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期间,中央第一次放宽自主择业军龄年限,当年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占安置总数的25.3% ,第二年这一比例下滑到19.4%,第三年只有13%,此后6年这一比例在12.2%至16.5%之间徘徊。然而,2016年军改第一年,这一比例即突破49.6%。 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人认为“自主择业的保障待遇提高了”,有人认为“军转干部的知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了”,还有人认为“军转安置‘大年’,地方安置压力大,选择计划分配不如自主择业”…… 待遇保障、安置压力等虽是影响选择自主择业的因素,但并非全部,其中个人想法也很重要。例如,有的人认为:选择自主择业的干部,年龄一般在三四十岁以上,知识结构相元奎

原标题:有温度的雄鹰 《机场的孩子们》是一本讲故事的书,表现的是“海空雄鹰团”老飞行员子女们的故事。这些飞行员的子女们性格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却都从各自的视角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场景:父辈们磨刀擦枪,时刻准备奔赴新的战场,孩童们无忧无虑,换着花样享受着快乐的童年。 18岁生日那天,父亲将一本《机场的孩子们》(青岛出版社)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希望刚考上军校的我能够像书本里的那些孩子们一样,正直坚毅、快乐活泼。 父亲是“海空雄鹰团”的一名飞行员,带着“军娃”的身份认同,我自然而然地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翻开书就如同打开一幅优美壮丽的史诗画卷,仿佛把那段已经渐行渐远的古老历史重新拉回到眼前,不仅可以看到战斗的经历、孩童的成长、家庭的琐事,脑海里对老一辈雄鹰人原本模糊的印象现在也愈发清晰:除了勇敢顽强的军人风采之外,还有他们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柔情的一面,除了爱祖国、爱人民、爱海空浓厚的情怀,也不乏对家庭真挚的爱恋。 《机场的孩子们》是一本感悟亲情的书。初读这本书,全文没有附庸风雅、没有哗众取宠、没有故作高深,追求简单朴素的文风。每读一段便会找父亲聊聊其中的往事,谈谈个元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