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付天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12:52 点击:38192

当前,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异常活跃,本文指出非正规金融兴盛是与其内生优势分不开的,提出农村信用社要使自身更具活力,就应该借鉴非正规金融的可取之处,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步伐。 非正规金融 优势 农村信用社 改革一、非正规金融的兴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一方面存在发达而富有控制力的上层结构—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正规金融;另一方面存在分散程度高的下层结构—自由借贷、合会、钱庄等非正规金融。温铁军对东中西部15个省份的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发生率高达95%;IFAD的研究报告也指出,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金融市场的4倍。张胜林等对50家个体工商户、50家私营企业、200家农户的调查发现,非正规借贷率分别为82%、94%和24%。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03年对安徽6个县18个村的217个农户的问卷调查表明,在样本农户524笔借款中,没有一笔借款来自商业银行;来自农村信用社的借款有84笔,仅占16%;而民间借贷占79%。农业部农研中心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借贷则占71%。四川社会科学院郭晓鸣对省内4个县17个村243个汇付天下

本文分析了环境意识的产生过程、内涵、层次以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环境意识的提升策略。 环境意识 内涵 提升策略一、前言历史学家汤因比回顾人类历史长河,认为人的意识有两个过渡时期。第一个时期始于10万年前,人类从无意识向自我意识的过渡。第二个时期就是现在,人类的继续生存要求向新意识过渡。环境意识即属于此,它是人类思想的先进观念,是一种新的、独立的意识形态。它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被动认识向主动认识飞跃。这种认识预示着人类将走向一个新时代,它不仅观念先进,而且对从提升意识水平层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二、环境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环境意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二百年间,人类在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驱使下,向自然界全面进军。在人类试图获得自由发展的同时,人类逐渐把自己置身于自然环境的对立面。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各种全球性的社会、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等等。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汇付天下

我国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转变,是特定背景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公平的缺失。要解决“民工荒”问题,企业必须善待民工。同时,政府也要发挥市场“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民工创设公平就业的外部环境,使民工能共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民工荒” 民工权益 公平就业按照我国经济学家的统计,在中国大约有一亿五千多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每年都有几千万民工从家乡涌向东南沿海城市打工。过去人们常听到的一句顺口溜是“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东南沿海看到的却是大量企业缺少普通工人的现象。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处于“无限供给”的状态之下的我国,眼前的“民工荒”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试从公平视角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一、公平缺失,民工之痛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在其城乡迁移模型中强调:只要城乡间的预期收入存在差异,就必然引发劳动力的流动。我国的农民工流动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兴起、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深入而产生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产物。农民工的流动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隐性失业问题,也为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和汇付天下

金融机构、市场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然而,全球化金融体系的建立,不得不正面这个问题。本文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试图挖掘对中国有益的建议,从而为我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亚洲金融危机 政府监管 启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横扫东亚,“亚洲奇迹”注定成为过去式。在金融危机10年回顾中我们是否已经获得了什么教训?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如何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加强金融监管,最大限度的享受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利益,同时有效的把金融风险降到最低,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个人认为,金融危机的教训除了政府部门要在政策和体制上加以转变之外,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无约束的政府行政权力和不当的政府管制。政府的介入常常导致金融体制机构和金融资源配置的混乱。地方政府往往利用他们手中的行政权力向金融机构施压,在一定程度上使地方金融机构成为地方政府的实际隶属。此外,地方压力的存在,使金融系统跨地区的调节作用趋于失效。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行,金融机构由以往单纯追求国家和社会利益,发展到对地方利益甚至私人收益追求的强烈冲动。这种内部变异的过程使金融危机的发生变得汇付天下

国家审计机关成立20多年来,现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国家审计最基层的区级审计机关逐年加重的审计任务和有限审计资源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因此有效地开发、利用、整合区级审计资源成为现阶段面临的课题。在此,结合我局近几年的工作,就区级国家审计资源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区级国家审计资源存在的问题1、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近几年,区级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数量上,不仅没有得到增加,相反许多地方在当地的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以我局为例,2000年我局审计第一线人员9个人,2009年一线人员才5个人。而承担的工作除自身安排外,还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和本级政府安排的审计项目。就拿经济责任审计来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大和光荣的任务,是加强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我区每一次干部调整组织部都要对我局下达审计委托书,有时一次多达20项。做好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取证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无疑是巨大的。时间紧,任务重,以致仓促应战,为完成项目而做项目,没有精力深挖细掘,因此审计质量也难以提高,同时,在审计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情况下,能否准确汇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