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2 10:05 点击:36678

宋鸿兵:世界经济站在另一个悬崖边上针对新近公布的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全球金融危机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是《货币战争》一书的作者宋鸿兵却称,当前经济复苏的假象掩盖了更大的金融问题。如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需要依靠大量的借债来完成,美国政府因而在未来承担巨大负担,如果大量印钞票则会引起货币贬值;而欧洲一些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比美国还糟糕。他说,1931年时,许多人认为危机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但是从之后的事实表明,其实当时全球的经济危机正处在另外一个悬崖边上。相关评论:很多人认为宋鸿兵只不过是一个畅销书作家,《货币战争》更像一部好莱坞的脚本而非经济学著作,但我们在欢呼阶段性胜利之余,也不妨借鉴一下一个作家的直觉。潘石屹:热钱只能流向楼市、股市潘石屹说,在北京近期那两个“地王”的招拍会上,他都举过牌子。拍得两块地王的公司,表面上看都是地产行业里的“小公司”,但其背景强悍,其中一个是中国电子集团,另一个是中化集团。“现在国企掌握的钱,量非常大。中化集团拿这些钱再去建个化工厂?产能过剩不可能建。中国电子集团再去建个电子厂?沿海的电子厂都在关闭。钱只能往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上流。”相关评论:现在全世界榛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去年10月令全球经济遭遇一场惊心动魄的巨变。香港股市大插水、楼市低迷、失业率急升、各行各业倒闭歇业不绝于耳……市场一片愁云惨淡。未够一年,香港股市突然升个轰轰烈烈,楼市也由谷底急速反弹,港人又开始兴高采烈。海啸来得猛烈,退潮似过未过;失地虽已收复,风浪却尚未平息。股海楼市是牛、是熊?不少人目前还无所适从,感叹市场变幻难测。港股收复失地股海暗涌隐忧港股8月初再创金融海啸以来新高,恒指多日以高位收市,成交金额也一再达到800亿左右。看整个股市,市场继续炒作复苏概念,资源、航运股齐齐造好,带领国指跑赢恒指。香港金管局也一再入市,注入数十亿元。市场资金充裕,加上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乐观,不少人料后市继续向好。为何港股频频造好?近期在内地经济带头复苏,以及热钱推波助澜之下,内地与香港股市升势锐不可当,其中港股自年初至今已升接近40%。在内地经济向好,股市、楼市强劲反弹下,加上内地“4万亿”政策刺激,市场普遍对中资股持正面看法,其中内银股和内房股尤其被高盛、瑞信、花旗和大摩等一致唱好。香港股市在环球经济企稳、内地经济带头复苏以及游资蜂拥来港等利好下,今年以来的升势未让股民失望。股市曙光初现,惟有分析指出,虽然近期欧榛

2008年将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首次发生转变。那么,新政策给经济的方方面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调控固定资产投资专家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最直接地将调控固定资产投资,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0月底,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88953.32亿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26.9%,其中新增固定资产达25897.60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5%。按照这样的趋势,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目前,我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依然是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7年10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18.47%,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同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2%。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控制货币投放,2008年货币投放将会明显减少,从而有效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银行流动性更趋紧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更大考验。专家分析,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2007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的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榛

能否深入改革管理体制,关系到能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关系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与长远。这一改革实质是权力结构的调整,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曾经有一种思路认为,可以把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分开处理,即使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也可以发展经济。现在看来,这种思路只是旧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中的某种可能性;在科学发展的模式中,这种可能性几近于无。换言之,在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中,统筹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这么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回答。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需要改变粗放式的投资驱动模式,消解这种模式赖以生存的政府对资源的集中控制或垄断,这其中涉及对土地、财政、能源等资源的管理体制。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需要从侧重依赖土地、劳动力资源转向侧重依赖知识资源,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这一转变以人才资源的解放为前提。没有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国家创新体系无法形成,知识资源不可能成为经济发展主导机制的依赖性资源,也就不可能达成全局性的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上述两个层面问题的解决,都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前者涉及对财物的管理权,后者涉及对人的管理权,都关系到权力结构的调整。没有榛

摘 要:众多研究表明,人力资源整合是关系到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中国企业若想达成跨国并购战略目标,一定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模型,结合若干理论,对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的人力资源整合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企业达成并购之初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人力资源;整合;模型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07-100-02一、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第一起跨国并购事件至今,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根据《中国并购报告》,在2002年前,中国收购方大多青睐组织结构简单、无需投入太多精力进行管理的公司。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出的新态势新需求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使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发生变化,海外并购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并购完成后整合的高难度。关于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绩效的贡献和影响,很多研究已给出证实。有研究还表明,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影响到跨国并购后企业的业绩。王金洲在比较中外企业跨国并购时,指出跨国并购不仅是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的一种手段。他还指出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