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10:08 点击:15681

我认识一个1992年出生的小同学。他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之际,他和另外六个人一起在某单位实习,两个月后,只有他被留了下来。我问他原因:“你有什么比别人强的地方?”他说:“我也不清楚。”我继续追问:“你再想想。”他说:“因为我准时上班。”我不信。他又说:“那就是我的邮件格式写得更对,错别字更少,更容易让人看明白。”这回我信了,因为我对此深有体会。自从上豆瓣以来,我至少阅读了上千封向我咨询的邮件。然而,书写格式正确、分段清楚、没有错别字、叙事有条理的邮件只有寥寥几封,大多数邮件都是一段到底,标点混乱,表达不清,主题不明,短短三行就有两个错别字……我常常看得头昏脑涨。混乱的邮件看多了,偶尔看到一封格式正确、表达清楚的邮件,我就会激动得想流泪,迫不及待地想回复对方。如果你是我,你会更愿意回复什么样的邮件呢?肯定是那些看起来更舒服的吧。我自己组织过几次活动,在给活动成员发短信时,一下子就能让我记住的人都是短信品格好的人。什么叫短信品格好?就是收到短信后能及时回复对方“收到”“好的,谢谢”。相比于那些收到短信后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到的人,我更喜欢这些短信品格好的人。与他们接触,我也会注意自己的短信品格,从他们身喜茶

常常听到有人说这句话:“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其实自己有时也说,既向自己说,也向别人说。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爱说这一句话呢?好像都是在遇到不顺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爱说这句话,好像是在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或者面对艰巨的任务还没有开始做的情况下爱说这句话,又好像是在自己感到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或者整日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爱说这句话……总之,我们在事情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在没有实现心中的想法、没有完全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情况下爱说这句话以此来安慰自己。我们常常谈理想说现实,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什么又是现实呢?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理想是属于意识范畴的,而现实属于物质范畴的。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客观反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理想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现实就是人们所面对的所有现状的总合体,理想则是现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现实的不足补足完善的想法。也可以说理想就是当现实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标准时,为了使现实能够符合自己头脑中的标准而构思的一个“理想世界”。正是因为现实不完善,不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求,我们也不满足这种不完善的现实,所以才激发我们不断地去为“完美现实”喜茶

这两天一直在看婚巢,心里怪怪的,觉得自己家里的情况跟阳家的情况差不多,感慨颇多……小时候,虽然很苦,但是一家人在一起,也是其乐融融的,尤其是过年,大姐那时候还没有结婚,从外面打工回到家,给我们姐妹三个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还把自己不穿的衣服留给我们,妈妈忙着给我们做好吃的,。想想那个时候,恍惚是昨天的场景……随着二姐考入高中,我们也跟着进了这个承载了太多梦想的摇篮,三年后,我们又考上了大学,虽然步入大学门槛的时候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还是走过来了。毕业后,我来到了唐山,找了一份安逸的工作,小妹和二姐也签订了正式工作,家里才松了口气。以为参加工作了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安享晚年了,紧接来的是我们一个个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肯定要攒钱把房子买了然后市里结婚安家,这样才不枉爸妈辛辛苦苦供我们读完高中又念完大学……人一生下来,虽然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命运。我很庆幸有如此开明的父母,虽然家里姐妹众多,加上爸爸身体不好,但是也没让我们早早辍学打工补贴家用。好在以前的苦日子已经熬出来了,爸妈再也不用为我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发愁了。自从我们几个参加工作以后,每个月都会给家里汇点钱,让他们自己在家买点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我们几个喜茶

古往今来,风云变幻,一切随着时间流逝,天地也伴着时间出生、成长直至一次次蜕变。大地忍受了亿万年的风雨煎熬,在蜕变中,成就了世间的美丽繁华;天空忍受了无尽的孤独寂寞,在蜕变中,编织出那无可比拟的衣锦华裳;人类忍受了千万年的疾病、饥荒、战争乃至上天的惩罚,在蜕变中,人类追寻到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创造出如今的和平社会。蜕变,让世界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走向色彩;蜕变,让天地一切都在进化,让世间充斥了生命;蜕变,让追寻蓝天、翱翔海底不再成为奢望。但蜕变常常伴随着痛苦。树的伤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坚硬的疤,鸟儿因不断地试飞、不断地摔跤才实现了它宏远的梦想,大地因无数次的风吹雨打才刻画出如今的大好河山。人们常说昆虫作茧自缚,是很不理智的行为,它们为何要将自己束缚于如此狭小和黑暗的空间?它们为何不充分利用这段美丽时光好好享乐一番?它们为何会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如此固执己见?它们在等待,等待下一次的破茧而出。它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它们永远也不能成为蝶了。在茧中,它们定格自己的未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修饰自己的能力;在茧中,它们强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羽翼,坚定自己的毅力;在茧中,它们忍受讥讽,忍受孤独,它们等待着,等待那一次蜕变。它们知道,不经历喜茶

初期使用笔记本电脑,以及随后的智能手机,最怕的,就是软体更新,层出不穷的困扰,让人每次都诚惶诚恐地盯着按键好半天,却总是被迫不得不按下去,因为不更新就当机或功能迟缓。使用微信的过程,大概是我最毅然决然更新的愉快经验,真正地享受着foruseronly,使用者最大,不考验人的智商。看见微信朋友圈有人分享“过去一年中送出与接收的赞”,诧异着哪来的,一整天忙碌也未及多想或询问,忽然有人催促我发出截图,因好奇最勤快点赞之人——在下我的数据比。原来6.1版微信更新的页面上,赫然出现这送出与接收不成比例的“赞”。的确匪夷所思,我们平时认定的付出,与得到的“认同”,真有这么大的差距吗?我自认付出比接收多,却发现得到的比送出的几乎多一倍,着实吓了一跳。有多少人像自己声称的那样“不在乎”赞,又有多少人万分在意,而不惜撒娇装无赖?这里面,代表着什么样的玄机?社交检验器,就这么产生了?有人炫耀地展示着自己的“人品”指数,然则,施与受,哪个才更能证明人品?贾小姐为取得我的数据,提供了内部分析参考依据:“朋友总数里面,分成我点赞与给我赞的人,以及朋友公然分享次数,和自己每日发送次数,所得出的数据,可以观察出个人关系网现况。”这铁铮铮的数字,叫人意外又愕然地发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