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平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11:28 点击:1100916

昨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五一”假期能否出游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行还是比较安全的,但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的地区,要保持警惕。如果出行,建议就近错峰。不建议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出行旅游。 此前,很多专家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疫情会被遏制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具有囊膜,对热敏感,对紫外线、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敏感。气温升高不利于病毒存活,但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受气温影响会小一些。而且南半球的国家目前处于夏秋季,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持续发生,“最终情况如何,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施一表示,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 新冠肺炎是否会变成慢性病?施一表示,从当前研究和临床实践看,当前所知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从其同类的两种冠状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两种冠状病毒来看,尚未观问政平台

高三年级开学临近,开学后,各校校园内将全覆盖设置“一米线”。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带队先后赴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多所学校,检查初高三毕业年级开学准备工作。 校门测温区、高三年级教学区、学生食堂、后勤员工宿舍等成为督查重点区域。西城区统一为学校配发智能电子测温设备,提高测温效率;朝阳区积极安排师生员工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东城区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校园防疫文化氛围,开好专题家长会。 校园内,各项防疫预案和物资已经到位。各校配齐配强校医,规范设置临时观察室,完善可疑症状应急处置流程;校园内全覆盖设置“一米线”,分班错时就餐如厕,确保食品安全,防范季节性传染疾病,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 王宁要求,要坚持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合理安排教育教学,灵活组织安排走班教学,减少人员流动和交叉。同时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校期间要适当安排户外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另外,要加强校园周边综合防控,严防校外因素可能引发的输入风险,确保开学工作安全平稳顺利。(记者 刘冕)问政平台

昨天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关于修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的决定的说明。为了进一步治理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将被加大处罚力度,罚款最高额或将从50元上升到200元。 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力介绍,市人大常委会已对《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条例草案规定,本市对随地吐痰、便溺,乱丢废弃物,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重点治理。立法过程中,有意见提出,前述不文明行为属于群众普遍厌恶的顽症痼疾,虽然《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对这些行为已经规定了法律责任,但处罚过轻,建议提高处罚额度。 针对上述问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建议同步修改《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对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乱倒污水、垃圾;焚烧树叶、垃圾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罚款额度由过去的20元以上50元以下,拟提高到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200元。(记者 高枝)问政平台

“孩子早餐要吃鸡蛋、牛奶、三明治等高营养高蛋白食物,不要喝粥、吃咸菜和一些垃圾食品。”这两天,张文宏医生的这一建议引爆网络。支持反对的都不少,甚至还有人将之扯到了崇洋媚外上,为粥吵成了一锅粥。 要想身体好,早餐要吃好,这是常识。而张文宏医生的建议,基于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这一时期,人们尤其要注意补充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可我们习以为常的粥类食品,主要提供的是碳水化合物,这才有了“多喝牛奶别喝粥”之说。平心而论,这条基于专业知识作出的科学判断,本不应招致这般非议。而且,这些年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饮食结构其实一直在变。 这场舆论风波其实反映出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饮食习惯与营养科学知识普及之间存在不少落差。比如,喝汤是中国人的养生方法,但许多专业人士都表示,汤其实没那么有营养,喝骨头汤不仅不能补钙,而且煲的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可对于这些专业建议,很多人往往习惯拿“传统”加以驳斥,坚持“老一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可见,破除错误饮食认知并不容易,才更需要权威专家站出来进行科普。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不光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更是一代代人体质强魄与否的关键。正所谓“有强健的个体,才有问政平台

当前,中韩等东亚国家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明显好转,而欧美国家的情况依然严峻。危险情境下,欧美多地却陆续暴发民众集会抗议乃至骚乱,声讨政府要求民众佩戴口罩、杜绝社交、居家隔离等做法。这也让很多人困惑:让西方民众做好防护为何那么难? 东西方传统文化观念的差异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就提出君子要“克己复礼为仁”,每一个人都对家、国、天下负有重大责任。这种集体主义思想不仅滋养了一代代的中国人,而且不断向整个东亚地区辐射,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反观西方,漫长的黑暗时代中,民众心里国家与民族的概念都极为微弱。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将民众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教导民众注重个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强调的是个体的自由。 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东西方世界的政治与民族发展历程可谓泾渭分明,这催生了完全不同的民族记忆和文化感悟。对于东方世界而言,这段历史是被西方殖民者欺辱,继而全民族团结起来奋勇抗争,最终实现独立与繁荣的艰辛历程,每个人的命运都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之相应,这段时间是西方世界在全球逐步建立殖民权威的“辉煌时期”,也是自由主义思想大行其道的时期。伴随着对全球资源的攫问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