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18:24 点击:1100187

  生活中很多“小意外”不能避免,例如不小心烧伤、烫伤。如果发生这种意外情况,不要过于惊慌,更不要听信偏方,在创面涂抹酱油、牙膏等物质,不仅对伤口没有益处,反而会起到副作用。具体如何操作?几点紧急处理方法教给你。   冲、脱、泡、盖、送   当发生烧、烫伤时,急救必须掌握“冲、脱、泡、盖、送”这五个字   第一步,冲洗伤口。烧伤烫伤发生后,首先应立刻远离热源,然后用自来水冲洗烧、烫伤部位,并坚持20分钟以上。   第二步,脱掉遮挡物,一边冲冷水,一边去除伤口上的衣物,如果衣物黏住皮肉,切忌强扯,可以用剪刀剪开衣物。若受伤部位有戒指、手镯、手表等物品也应取下,避免伤口在肿胀后造成物品难以脱卸。   第三步,凉水浸泡。将烧、烫伤部位置于凉水中浸泡降温,若是在夏季,可以将冰块放在凉水中,但不可以直接使用冰块冰敷,以免冻伤。浸泡时长一般需0.5~1小时或更长,直到疼痛显著减轻为度。   第四步,包扎伤口,用干净布料包扎伤口,如纱布、清洁床单、毛巾等,不要使用易掉毛的布料。   第五步,送医就诊。烧、烫伤创面若为一度烧伤(疼痛明显,无水肿、皮肤变红),可以不用去医院就诊。若创面为二度烧伤或以上鉲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引发了全民对改变生活方式的反思。中国传统的围桌共食的用餐习惯,是否会因这场疫情而改变?分餐制,是否会破坏浓浓的餐桌情怀,让聚餐少了些许人情味?近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小餐桌”引领“大文明”,让公筷公勺成为健康文明的“接力棒”,我们该怎么做? 什么是公筷公勺和公叉勺?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 公叉勺,既是勺子,也是叉子,兼具叉和勺的功能。设计独特的公叉勺刻有餐饮企业店标和健康宣传用语,是对公众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良好途径。 为什么要推行公筷公勺? 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聚餐大多数时候不是分餐制,而是共同分享一大盘菜肴。从健康、科学和环保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有诸多好处。 1、干净卫生、预防疾病。围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增加了疾病在人群之间的传播风险。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可随着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将疾鉲

  生活中很多人都遭受过肌肉抽筋带来的短暂疼痛感,短短十几秒,却让人“咬牙切齿”。这时,大部分人通常会认为是“缺钙了,得抓紧补钙”。其实,引起抽筋的原因不止有缺钙,还要注意以下这些原因,做到“对症处理”,才能减轻疼痛。   肌肉抽筋的原因不止是缺钙   “肌肉抽筋”医学上也叫作“肌肉痉挛”,常见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是肢体受寒。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在冬季保暖不充分、睡觉时将小腿或脚裸露在被子外、夏季肢端直吹冷气或电扇的这些情况下都极易引发肌肉抽筋。从医学角度讲,这是因为在寒冷的环境中肌肉受凉,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收缩,流经血管的血液速度变慢,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代谢废物聚集形成痉挛。   二是肌肉疲劳。此处的“疲劳”是指长时间的运动,例如跑步、登山、负重行走等。肌肉会长时间处在紧张做功状态,随着能量的不断消耗而引发痉挛。再就是短时剧烈运动形成的肌肉收缩与舒张失调,肌肉快收缩、短放松也会引起痉挛。   三是出汗过多。我们都知道出汗会蒸发体内的盐分,而盐分在身体内起到平衡体内钾、钠、钙、镁等电解质的作用,若大量丢失,会导致肌肉兴奋性异常,进而使肌肉痉挛。   四是局部压迫以及下肢鉲

  尽管内心经历过千万次挣扎,但无论是谁恐怕都很难拒绝含糖饮料带来的幸福感,大概是因为: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大家都喜欢甜的感觉。甜的感觉从何而来,秘诀在于其中的添加糖,添加糖是在食品烹调和制作过程中人为添加的糖,主要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冰糖、麦芽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和果汁中的糖分。   糖类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物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1.储存和提供能量;2.构成机体组织与重要生命物质;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解毒作用。   有很多人把含糖饮料当水喝,这样会增加发生龋齿、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风险。人体摄入过量简单糖类之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血糖,今天我们换个方式,以含有果葡糖浆的含糖饮料为例,通过科学小实验来观察一瓶含糖饮料能让我们的血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实验思考:1瓶500ml的含糖饮料能让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实验材料:1瓶无辜的500ml含糖饮料、1个血糖仪、1个健康的成年女性   实验过程:1、清晨测空腹血糖结果显示:4.7mmol/L;   1. 记住第一口含糖饮料喝下的时间,喝完500ml,随后于30分钟后测量血糖;   2. 结果显鉲

编者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指出,“五一”假期即将来临,各地要加强引导,周密妥善安排,做好群众出行、旅游等方面疫情防控。4月10日,钟南山院士与韩国防疫专家在线交流中韩防控经验时表示,新冠肺炎这个病是不可能铲除得一干二净的,将来会比较长期一直会有可能传播,没有造成大规模暴发就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也表示,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假期来临,宅家好几个月的人们也开始拟定出游计划,新冠肺炎又出思考题,在目前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战疫新形式下,如何安心出游,做好与新冠病毒相处? 保持距离佩戴口罩 为防疫加份"物理"免疫力 五一出游,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不扎堆、不凑热闹。 处于人员密集的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机场、超市、餐馆、公共交通工具,以及社区与单位进出口等场所的工作人员,建议在中、低风险地区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高风险地区戴医用外科口罩或符合KN95/N95及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保持洗手的良好习惯,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均需要洗手。学会标准洗手法,保护自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