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笃定踏实地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交通规则知识 环境


更新日期:2018-09-29 04:53:41来源:网络点击:1198884

  最近一个时期,舆论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国有企业改革迟滞等问题,出现了一些争议。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针对这些观点作出了一锤定音的回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考察时强调,我们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那种不要国有企业、搞小国有企业的说法、论调都是错误的、片面的。我们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点毫不动摇。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一以贯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必须一以贯之。我们要沿着这条路笃定踏实地向前推进。

  在民营企业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他强调,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他鼓励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从两个“毫不动摇”可以看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不应该将不同所有制企业视为零和博弈的“对立”关系,而是共存,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应该祛除所有制的迷思,将焦点放在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产权改革等方面。

  当前,民营企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不是国有企业带来的。抑制财政投资的做法减少了一些民企业务,这是因为,民企低水平重复投资造成了市场供给过剩以及一些民企过去几年利用过高杠杆进行多元化扩张,构成了市场和企业本身内在压力。与此同时,税收、法治、环保等领域开始更为严格的执法,民企相对国企在很多方面并不规范,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就会提高其合规成本,很多民营企业会将这种来自政策面的合规要求视为一种“环境恶化”。而事实上,这是因为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更为法治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

  国企早已陆续退出竞争性领域,在一些竞争性领域,国企与民企在市场中基本不会形成很强的竞争关系。但是,国企受到很多政策性优待是不争的事实,但这是政策与市场环境的问题,而不是所有制的问题,比如,此前中国对外资企业也存在超国民待遇。

  现在正在推进建立公平的基于规则的全国统一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正在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比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对国企、民企、外企实行同等程度的监管等等。目前,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全面开放,这些改革在加速。

  中国也在不断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也就是推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不触动所有制的前提下,推动从管企业到管资本,使国有企业真正拥有完全的国有资本经营权;其次,就是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基本国策。我们不应该纠缠于所有制问题,而是要关注法治环境与营商环境的改善,尽快落实各项改革决策,实现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改革目标,让不同所有制企业成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在政府需要加快落实各项改革要求,加强产权保护, 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之外,民营企业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合规性,不能将合规的要求笼统地视为一种歧视,这些合规的要求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必要前提。如果国企和外企在环保、社保、纳税等方面都严格执行,而民企则选择性执行或不落实,这也是不公正的。

  民企也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与投资质量。目前遇到困难的民企绝大多数是因无序多元化扩张,说明这些企业风控意识淡薄,片面重视规模扩张,而不是发展质量。也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企应“抓住主业,心无旁骛”,是一次精准的提醒。

(责任编辑:DF392)


相关:

9月28日晚间影响市场的重要政策消息速递   净流入的趋势。分项看:直接投资净流入248亿美元,双向保持在较高规模。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279亿美元,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527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

资本市场加快开放 证券投资差额由逆转顺   国家外汇管理局28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指出,预计未来证券项下仍将保持顺差状态,境外投资者将继续积极投资我国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仍..

上一篇: 社会资本流失是美国社会主要问题的来源
下一篇: 宽松诱惑下的民企沉浮录:从高杠杆到瘦身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