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软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5 08:36 点击:998886

在《本草中国》第二季纪录片中,白露时节,内蒙古高原上的麻黄到了收割的时节。一捆捆绿色的麻黄茎叶如麦秆一般被成垛成垛地扎起来,有序地排放于晒场之上,一派丰收的景象。麻黄,为高原的农民带来丰厚的报酬,为受尽病痛折磨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麻黄辛温愈痹痛 每天采完麻黄回到家中,永英大姐都会随手抓出一把,用剪刀剪成牙签般的小段,和着花椒、葱白一并熬成药汤,用来浸泡疼痛多年的双手。这是她从同村老人那里听来的一个偏方,日日浸泡之下,她这双打了多年封闭也无济于事的手,病痛竟然得到了缓解。 中医认为,中药本草的形态和习性能够决定其药物作用,比如长在极寒之地的雪莲花便能治疗畏寒肢冷,迎风而立的天麻可以平肝息风;而这麻黄,外直中空,就好像是人体的骨头和经脉,因此麻黄便可以驱赶肢体骨节之内的风寒,从而起到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 我治疗风湿痹病多年,对于证属寒实者,常用乌头汤为主,其中麻黄就是主药。我治疗风湿痹病另一张常用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表里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为治疗风湿反复发作之良方,其中用药也离不开麻黄。 再说麻黄治痹痛,这“痹”,在中医看来是痹阻的意思,痹阻不通,气血不行中国微软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对头部的护养,提出了头部不要过暖和注意避风的观点,如今可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正确对头部进行保养。   头不宜过暖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十分旺盛,为了保持头部阴阳之气的平衡,促进脑的健康,不宜过暖。《老老恒言》说:“阳气至头而极,宁少冷,勿过热。”   古人的意思并不是说头部不要保暖,越冷越好,而是应顺应人体的自然调节,以达到平衡。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头部血流旺盛,每26秒钟血液要从头部循环一周,因此,头部的血液流动完全可以达到调节人体热量的作用。头部过暖的情况容易出现在冬季,外界气温低,人们身上穿的衣服本来就很厚,如果帽子过厚,头部的温度就会升高,温暖的环境让人产生依赖,不愿把帽子拿掉,久而久之,头部的抗寒能力下降,稍不留意就容易受寒。所以隆冬、初春除了耳朵要保护好外,头不宜过暖,特别是对于小儿来说,不能过分保护,要锻炼身体的抗寒能力。另外,头部保持相对低的温度,有利于头脑保持清醒,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可见,古人提出的“宁少冷,勿过热”的观点还是很有深意的。   头宜避风 头部因其位最高,处于阳位,而风邪有“易袭阳位”的特点,因此,头部容易感受风邪,所中国微软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期。因此,秋季养生,无论从情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5个要诀:   忌悲 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尽量收敛神气、平和心态,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就是说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食酸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就是说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冻 秋天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这时不宜立刻增加衣物中国微软

21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三审。对婚姻无效或被撤销的索赔权、祖辈的隔代探望权、配偶婚前病史的知情权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草案作出了回应。(10月22日《西安晚报》) 近年来,对于结婚前的患病情况是否应该告知,什么程度的病情需要告知,舆论存在不同看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者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可以看出,草案三审稿赋予了婚姻一方对另一方婚前身体状况的知情权。 不少鲜活的案例,都证实了保障婚前病史知情权的重要性。比如2016年,一名女子婚后4个月才发现丈夫患艾滋病,尽管法院最终判这段婚姻无效,但女子所受的伤害无法挽回。2017年,一名男子婚后发现妻子患有艾滋病,进而引发了一场索赔官司。因隐瞒遗传病导致夫妻不能要孩子、因隐瞒重大疾病导致婚后双方背上沉重债务等事件,则更加常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患者也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毫不设防地和盘托出,一点一滴都得坦白,显然也极不可取。并且,重大疾病是一个模糊概念,告知的边界在哪里,同样存在边界不清等问题。知情权与隐私中国微软

婴幼儿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可因为小宝宝无法准确表达,很少能配合医生检查,在目前的儿童保健检查中,对于视功能的检查一直是难题。据统计,全球每年有2000万以上的视觉损伤婴幼儿不能被及时发现而终生致盲。 早在十年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和林浩添教授团队就开始研究婴幼儿行为与视功能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正常婴儿和视觉损伤婴幼儿的行为模式存在差异。他们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在全球首次建立了基于行为模式的婴幼儿智能视功能评估系统,用于客观筛查婴幼儿的视功能,及时发现语言前婴幼儿的视觉损伤。 10月2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频眨眼揉眼是怎么了?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知觉,既往研究表明,视觉和行为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然而,视力丧失如何影响个体行为模式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十年前,研究团队就依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小儿白内障”之家,开始了这项研究。团队设置了一个标准化的场景,由家长抱着孩子进行视功能检查,而高清摄像头则将孩子们眼周状态、行为动作都全部捕捉拍摄下来。 林浩添教授介绍,这项研究中国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