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福德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4:52 点击:974856

  变老没那么可怕,岁月会给你不一样的馈赠。近日,美国“自然母亲”网站总结了变老带来的6个好处。   1.更善于解决矛盾冲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人比年轻人更善于解决社会冲突,他们往往能站在不同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提出的方案更具有折中性和适用性。   2.知识丰富全面。心理学家指出智力分为两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一个人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学习新事物和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通常在年轻时达到峰值,然后慢慢下降。“晶体智力”是利用过去学到的知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老人的“晶体智力”是优势。   3.幸福感提高。年纪越大的人往往越快乐。有研究发现,20多岁的人压力最大,抑郁最严重,而90多岁的人最满足。   4.随和可亲。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项研究发现,受试者30多岁时开始变得和蔼可亲,60多岁往往更有亲和力。   5.偏头痛减轻。随着年龄增长,偏头痛症状会减轻。美国头痛学会称,如果雌激素是女性头痛的诱因之一,那么更年期后偏头痛会减轻。   6.出汗减少。随着汗腺萎缩,老人的出汗量会减少,日常生活中少了很多汗湿、汗臭的烦恼。 (蔡利超)布拉德福德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会发生各种生理改变,增加跌倒的可能。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跌倒的预防工作,老年朋友可以进行下面几种测试。不过需注意,以下测试均需在有人陪伴与保护的情况下完成,以确保安全。   5次起坐测试。该项测试可反映老人的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方法:老人坐在约43厘米高的无扶手椅子上,双脚着地,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于胸前,以力所能及的速度完成5次连续的起立和坐下动作,同时记录时间。如果老人10秒钟内能完成5次起坐,说明下肢力量和关节活动度较好,但如果有困难或无法完成,提示老人跌倒的风险增加。   全足站立测试。平衡功能下降无疑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因素,老人可借助全足站立测试评估自身的平衡功能。方法:双脚前后站立,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一只脚的足跟与另一只脚的足尖相连,在无人搀扶的情况下保持双脚站立姿势10秒钟。如果老人无法完成,说明其平衡功能较差,跌倒风险较高。   起立—行走测试。这个测试可以综合评价老人的下肢肌力、平衡力及步态。方法:测试前老人坐在椅子上,计时开始后从椅子上站起来行走3米距离,转身走回原处,并坐在椅子上,这个过程中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但旁人不能搀扶。布拉德福德

  河北读者魏女士问:长辈说老家有个习惯,小婴儿睡小米、绿豆为填充物的硬枕头,才能睡出好头型。请问这种说法科学吗?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解答:新生儿颅骨容易变形,主要是骨缝尚未闭合,受到挤压时,容易出现骨缝重叠或者分离,使头型发生变化;加上新生儿发育较快,尤其出生头一个月,头颅急剧生长,可能会出现左右不匀称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会渐渐改善,不用过于担心。宝宝大部分时间是躺着的,枕头过硬反而带来不少健康问题,比如头皮血管受压,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宝宝喜欢摇头,枕头过硬,可能会把头发蹭掉,出现枕秃;枕头过硬,宝宝会因为不舒服而翻身,影响睡眠。新生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头部出汗多,睡觉时容易浸湿枕头。加上宝宝经常流口水,所以枕芯要选轻便、透气、吸湿性好、软硬适度的,最好使用天然、没有异味的枕芯,枕套最好用白色或浅色的纯棉布制作。另外,枕芯要经常晾晒,以免汗水过多浸湿枕芯产生霉菌,建议枕套一周洗一次,枕芯每半年换一次。▲布拉德福德

  有些人明明当时吃得很饱,但是没过多久就饿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天生的吃货吗?其实,吃得多饿得快有时还可能是别的原因,搞清楚状况才能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造成了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高兴奋、高代谢、高消耗。高兴奋往往是患者特别兴奋但是又爱发脾气;高代谢是指患者吃得多但是排便也多,总觉得饿;高消耗则是指这类患者特别瘦,患病一两个月后体重明显下降。   血糖控制异常。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好的人会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饥饿现象,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较紊乱,过多的胰岛素分泌会导致血糖下降,从而产生饥饿、头晕、无力、心悸等症状。   肠胃消化问题。食物进入肠胃中,若胃酸大量分泌,加快了肠胃消化吸收的速度,就会导致饿得快。此外,还有可能是由于肠胃消化系统不良,致使食物进入肠胃后,其中的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因此就导致其无法为机体供能。   肝功能异常。当人体肝功能异常时,也会容易饥饿。这是因为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来分解肝糖原,以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于是,继续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原,往布拉德福德

  人的心脏一旦骤停,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超过10分钟抢救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对于在院外出现心脏骤停的人来说,目击者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成功救命的关键,而按压频率和深度又是保证心肺复苏质量的重要因素。   《中国公众心肺复苏卫生健康指南》建议,通过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骨下陷5~6厘米。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建议相似,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和日本东邦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共同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该研究纳入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网络数据库中的3643名心脏骤停病人,其中64%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7.5岁,半数病人在接受传统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用心肺复苏设备。以改良Rankin量表(用来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评分≤3分来定义生存功能良好,即存活且无明显残疾。   结果显示,通过胸外按压对院外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按压频率为105~109次/分、按压深度为4.5~5厘米时,病人存活且无明显残疾的几率最高。因此,研究者得出,最佳胸外按压频率为107次/分,最佳按压深度为4.7厘米。当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处于上述数布拉德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