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涛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7 19:53 点击:950686

  《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提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  重庆拟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季节性电价  本报讯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翔)昨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开幕,会期四天,共21项议程。其中,有6件一审法规提请本次会议审议,包括《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修订草案)》《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重庆市湿地保护条例(草案)》《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  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重庆市节约能源条例(修订草案)》共6章41条,与现行条例相比,删除12条,修改29条,新增12条,主要内容包括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技术进步与激励措施等。《修订草案》规定了支持节能技术进步的具体措施,强调节能智慧化管理的内容,补充节能专项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规范,建立税收、金融、价格政策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并鼓励用能单位通过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工作。   在金融政策方面,《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本市鼓励、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信贷、拓宽担保范围等多种途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胡力涛

  推动消防执法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公众聚集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作出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承诺后即可投入使用、营业”“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消防安全评估机构办理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不再需要到消防部门办理审批……”   7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消防执法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有关情况,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尚勇,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长琼色,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出席发布会,深入解读《意见》。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意见》明确要求,消防执法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源头治理,从社会反映强烈的消防执法突出问题抓起,全面改革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堵塞制度漏洞、防范化解风险。”尚勇认为,《意见》的发布实施有利于推动消防执法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打造清正廉洁、作风优良、服务为民的消防执法队伍,构建科学合理、规范高效、公正公开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增强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胡力涛

  打造“精致兰州” 融入“一带一路”  七月的金城兰州,气候宜人。  7月25日~27日,由兰州日报社组织的主流媒体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主旨演讲暨全国党报党媒社长总编兰州行大型采访活动在美丽的兰州举行。  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重要节点的兰州,有驼铃吟唱的往昔岁月,更有“一带一路”波澜壮阔的今日诗篇。来自全国53家城市党报党媒的社长、总编辑和媒体代表在三天的时间里对兰州大学、兰州新区、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五一○所、四库全书博物馆、金城关文化园等地开展深入采访报道,关注兰州建设发展,唱响党报党媒“主流声音”,讲好“一带一路”兰州故事。 郑报全媒体记者 张永 袁帅   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筑起人才高地  7月25日上午,此次大型采访活动在兰州大学逸夫科技馆正式启动。  “兰州大学是兰州的象征和标志,今年又恰逢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所以我们才选择把启动仪式放在兰州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大学的发展关乎着兰州的前途。”兰州日报社社长刘立山说。  据介绍,兰州大学肇始于1909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开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110年来,兰州大学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仅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校友就有12人当选“两院院士胡力涛

百步无轻担负重以致远  百步无轻担负重以致远  重庆市梁平区蟠龙镇扈槽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在青山、田野间纵横交错,沿线风景如画。高小华摄/光明图片  【记者观察】  回望一座城市的历史,就像听她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重庆70年来的发展历史,叙说的就是这座孕育了伟大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城市,在共和国宏伟蓝图中“行千里,致广大”的故事。  重庆的70年发展历史,似乎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时代宠儿的“幸运照”:“一五”期间国家的重点布局和重点投入,使重庆迅速成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也为“三线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由此被浓墨重彩地写进共和国的战略版图,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改革开放初期,重庆被中央选定为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大城市,走在了全国城市经济改革最前沿。20世纪90年代,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特别是中央直辖,改革开放纵深推进为重庆创造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赋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责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重庆发展导航定向,希望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对重胡力涛

浙大一院援建青海填补当地83项医疗技术空白  海拔3000米的德令哈,除了海子的名句,也有了保障生命的最强防线  浙大一院援建青海填补当地83项医疗技术空白  浙大一院援青专家,左起:曹飞、姚晓霖、唐小平、聂文成、范剑  海拔3000米的德令哈,因为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诗句而闻名全国。  这里有着高原独特的辽阔和美丽,也有着沿海地区人很难适应的干燥、缺氧。  三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对位于德令哈的海西州人民医院实施援建项目。目前,新建2个学科、7个中心……填补当地83项医疗技术空白,12项青海省三新技术,4项青海省领先技术。  我第一次救回来一位心梗病人  作为内科医生,很多时候我很无奈,也很痛心。  海西州的面积有3个浙江省这么大,人口却只有50万,是浙江省的百分之一。德令哈是海西州的首府,人口也不过10万人。  海西州的全称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仍然是蒙、藏老百姓的生活传统,这也让海西州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在2016年之前,海西人面对心梗、脑梗等凶险的突发疾病时,往往只能听天由命。  没办法,当时我们医院连心内科都没建立,没法做介入手术,碰到这样的病人只能在急诊室里对症治疗。所谓的胡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