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内涵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5 11:20 点击:931988

您家洗衣机装在阳台吗?洗涤废水是不是直接排入了雨水管道?近日,山东省住建厅发文加强住宅阳台排水管理。 在山东省住建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住宅阳台排水管理的通知》中提到,近年来,山东一些住宅小区业主违规在阳台安放洗衣机或洗涤池,洗涤废水排入雨水管道,混入城市雨水系统,导致住宅外墙污损、公共绿化破坏,造成城市河道水系污染等系列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0年,经过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实施,规定“住宅套内应按洗衣机位置设置洗衣机专用地漏或洗衣机排水存水弯,排水管道不得接入室内雨水管道”。这意味着,开发商如果严格按照规范来设计建造,那么在2010年之后的新建小区是不存在阳台排水雨污混流的情况的。而在此之前建设的小区,特别是一些原本阳台上就没有排水系统的老旧小区,洗衣机废水直排到雨水排污系统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 记者注意到,洗衣废水污染严重。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如果阳台装了洗衣机雨污混流,小区周边河道内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的浓度分别较正常水平上升了65.9%、88.4%和31.7%;追踪到河道旁的雨水排放口,各项污染物的浓度更是达到正常水平的3.5倍以上。 因此,根据通知要求,将做好新建住宅小区设计源头管理。对新建住宅小区,设没内涵

对于习惯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处罚措施通常能收到良好效果;但对于能力问题,就需要专业性来护航。 7月1日,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按照当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混投的个人将处以50元至200元罚款;单位没按规定实施垃圾分类,最高罚款5万元。接着,北京等地也陆续传出“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消息,有消息称,“北京在处罚方面可能比上海还要严厉”。 出于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已是大势所趋。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出台严厉的处罚措施,构建良好的环保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新政仅仅聚焦在“严惩”和“罚款”上面,而不注重实际可操作性,恐怕也很难产生理想效果。 政策执行效果如何,不仅要看“处罚力度”的脸色,还要看相关政策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如果居民连“是啥垃圾”都分不清,就算处罚再严,结果恐怕也会事与愿违。毕竟垃圾分类是件很专业的事,苛求每位居民都能将垃圾类别分得清清楚楚有些不太现实。居民能做到的只是对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具体细致的分类还应该由环保领域专业人士来完成。 垃圾应当怎样分类,才能减少居民的误操作?如果居民对各种垃圾的性质不了解,就很难对垃圾进行没内涵

大多数正规救护车都被派到了“前线”,加之分级诊疗制度不完善导致的患者无序流动,正规救护车无法保障患者转院、出院需求,就免不了“黑救护车”乘虚而入。 划定“势力范围”、养打手防“抢地盘”、坐地起价、一辆车半年挣47万元——新京报昨天刊发调查报道,揭开了哈尔滨一个“黑救护车”团伙的生意经。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一个专门提供院后转运业务的“黑救护车”团伙悄然运转了10年。发送广告小卡片、收集患者的出院信息、对正规救护车或其他黑车大打出手,确保无人敢“抢饭碗”、坐地起价,省内转运要价四五千是常事,若患者在车上离世,则价格翻番、所谓的医务人员,很多都是临时招聘无资质人员,甚至由其他人假冒。 这一团伙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就超过了一般无资质的“黑车”范畴,而具有了某种垄断和涉黑的性质,靠着暴力威胁祸害一方,对其严惩自不必多说。 但奇怪的是,当地警方征集犯罪线索的时候,许多受害人并不愿出来作证,一些被害人表示,“黑救护车”虽然收费高,但毕竟及时出现,解了自己的燃眉之急。 其实,被害人的反馈恰恰也点破了“院后转运”的现实困境。而哈尔滨这个“黑救护车”团伙不过是一个极端案例。“正规救护车运力没内涵

  中新网宁波7月5日电(林波 应伟健 张碧辉)7月4日,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区分局获悉,近日,一男子因过度消费,害怕家人责怪,谎报警情称自己被人抢劫,并用头撞击花坛边缘制造受伤假象。目前,该男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日。   6月28日深夜,奉化大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弟弟被陌生人殴打致伤,民警迅速赶往现场。   到达现场后,报警人称其弟弟赵某在当地东江路上被人殴打,导致头部受伤。为进一步了解情况,民警要求赵某到派出所接受进一步询问。   到达派出所后,赵某称当晚21时40分左右,骑着电瓶车行至东江路某工厂门口时,3名陌生年轻男子突然将他拦住,要求他交保护费,在拒绝后其中2名男子便对他进行了殴打,一名男子手持水果刀对其恐吓并抢了他的手机之后,逃离了现场。   “可是,赵某的神情举止完全不像是一个刚被抢劫、受到惊吓的受害者。”带着疑问,民警进一步展开调查。   当晚,民警反复查看案发现场及周边的监控视频,但始终没有发现赵某提到的3名年轻男子的轨迹。   另一路民警对案发现场进行了深入勘察,也未发现有明显的打斗痕迹。与此同时,周边的群众反应均未看到所述情况,也没听到可疑的声音。   “难没内涵

人民眼·家国情怀:守护好祖国每一寸土地  “守护好祖国每一寸土地”(人民眼·家国情怀)阿迪亚和儿子在升国旗。本报记者 吴 勇摄麦麦提努尔和护边小组成员在边境巡逻。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摄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三路记者走近祖国边境线,探访几个用坚守和付出为边疆安宁作出贡献的普通家庭。对他们来说,“一山一水,都是家园;一草一木,皆为中国”。  新疆帕米尔高原一家四代接力守边  “守好国界线,不让界碑移动1毫米”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  在帕米尔高原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灰黄色的山脉连绵起伏,厚厚的积雪点缀其间。  新疆阿克陶县布伦口乡苏巴什村木孜库仑牧业点,就位于这荒凉的山间。虽然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却是通往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也是柯尔克孜族牧民麦麦提努尔·吾布力艾山一家四代接力守护的地方。  22年骑坏6辆摩托车  一大早,出了家门,麦麦提努尔把军大衣裹得更紧了。  “这里够冷吧?”麦麦提努尔告诉记者,在柯尔克孜语里,“木孜库仑”就是“冰窝棚”的意思。这里年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