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峰速递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5 03:55 点击:920815

  “在当前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自贸试验区肩负着为进一步质量发展的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探路、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探索的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要想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论坛上发表上述观点的。据悉,该论坛由商务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和湖北省商务厅主办,主题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隆国强在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中国需要用进一步扩大开放来应对这个复杂的局面。推进高水平的开放,有很多新任务、新议题需要通过试验、通过实践去探索、去寻找一条有效的应对之路。另一方面,我国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一套完整的、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来保障,这就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大量的改革。  “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的‘探路者’作用,其关键就在于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保障机制。”隆国强说。  第一,法治保障要先行。“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中央一直提出重大的改革要于法有据。而改革就是全峰速递

  上周,港股大市整体强势上攻。截至21日的一周内,恒生指数上涨5%,创去年11月2日当周以来逾七个月的最市场也在持续吸引内地恒生指数周内累计上涨5%,为去年11月2日当周以来逾七个月的最大涨幅;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累计上涨4.81%,也创同一区间内最大涨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周末,恒指已经连涨三周;而上周,港股大市更是全线上涨,分板块来看,表现明显优于此前的两周。   在普涨行情中,三大板块跑赢大市:资讯科技业再次展现弹性,成为市场的“领头羊”,以6.33%的涨幅位居恒生11大行业板块涨幅榜首位;能源板块异军突起,实现6.29%的涨幅,仅以微弱差距落后于资讯科技板块;此外,金融板块也展现强势,实现5.07%的涨幅。   港股大市上周的大涨,也让其风格较上个月出现较大的转换。在上周各板块全线助攻下,本月以来港股各行业均实现上涨,其中资讯科技业板块领涨,公用事业涨幅最小;而上个月,恒生11大行业板块全线下跌,其中资讯科技业板块领跌,风险偏好上升。   内地资金积极南下   港股市场也在持续吸引内地资金积极南下,沪深港通南下资金延续了近一个月持续大额度净流入态势。上周,南全峰速递

摘要 【重组“松绑” 科技产业并购迎政策红利】近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包括认定指标收缩、认定期限收缩、创业板可被借壳、配套融资恢复,力度较大,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表示,政策调整有利于改善科技资产流动性,促进产业链并购,长期来看,符合产业趋势的并购会成为主流。(中国证券报)   近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包括认定指标收缩、认定期限收缩、创业板可被借壳、配套融资恢复,力度较大,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表示,政策调整有利于改善科技资产流动性,促进产业链并购,长期来看,符合产业趋势的并购会成为主流。华泰证券认为,2018年9月以来,并购重组和再融资政策开始松绑,如“小额快速”机制推出、配套融资和再融资放松、IPO被否可重组松绑等。当前《重组办法》修订是政策转向的延续,利于改善科技资产流动性,促进产业链并购,拓宽技术周期落地为企业成长性的路径(自主研发和并购两条路径)。  临芯投资合伙人邹俊军表示,并购是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很多巨头无全峰速递

  近期两市企稳回升,国防军工板块同样出现筑底回升。上周五国防军工板块上涨1.94%,可见当下仍有不少投资者对板块较为看好。   年初以来,在两市持续回升中,军工板块涨势不如其他板块。在此前股票中61只上涨。   回顾年初以来军工板块的整体表现,在自年初以来的盘面回升中,相较而言,国防军工板块显然并未受到过多关注。不过在此前两市的回调中,板块同样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信证券认为,此前板块回调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自春节以来板块随整个市场进入上行通道,到4月初之前出现较大涨幅的板块均出现了调整,军工板块亦不可避免;其次是此前中国船舶宣布重组方案以后的一段时间,市场对于军工核心资产证券化的预期增强,刺激板块上行,而到了4月初,这一情绪已经得到了一定反映,之后随着此种情绪下行而回落。   近期军工板块随盘面调整结束出现筑底回升态势的背后,随着市场理性回归,板块的抗跌属性也有所强化。从这一逻辑出发,分析人士强调,目前军工各龙头标的已经回到了此轮行情启动前的位置,综合行业基本面来看,对军工行业全年业绩上行,市场各方仍可保持乐观预期。   仍有驱动因素 全峰速递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旗下指数基金专有基金业务的决心十分明显。笔者认同国内投资品牌——EASY ETF。短短半个月,就有三家基金公司发布指数基金子品牌,以至于有业内人士评论:动作晚了,连好名字都抢不到。   在资管新规重塑资管业格局、银行理财子公司强势崛起之后,市场空间和发展方向都受到严重制约。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认识到,工具型产品提供商将是基金公司未来在资管业扮演的重要角色,而指数基金无疑是最主要的工具型产品。所以不难理解,为何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家又一家的基金公司开始在指数基金业务上投入前所未有的资源,又为何在ETF规模上暗自较劲。据笔者了解,不仅头部基金公司在加大竞争力度,一些中型基金公司也跃跃欲试,其中不乏以主动投资见长的公司。   笔者认为,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和机构投资者配置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指数基金市场足够容纳很多基金公司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指数基金市场是典型的“赢家通吃”格局。龙头基金一旦形成规模,具有代表性,往往会产成虹吸效应,将成本并不低。而且一只指数基金推出后,想成为市场认可的龙头基金需要耗费大量的全峰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