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秋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3 08:00 点击:907315

看完上面一波五花八门的粽子“争奇斗艳”,接下来给你介绍一款传统的碱水粽子。在东莞樟木头这个客家小镇,客家人的传统“碱水粽”以独特的方式在“粽”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清香、解腻、滑爽的经典味道至今仍然受到客家人喜爱。 在石新社区大和村,有一家做碱水粽的家庭式小作坊,虽无店名,却远近闻名,它不仅备受樟木头客家人的青睐,还有众多香港老主顾会专程到此订购。 小作坊的主人是50多岁的巫姨,每逢端午,她都会和亲戚在家里一起包粽子。 卷起粽叶、填入糯米馅、粽叶上下翻飞、成型的粽子被缠上线……在现场,巫姨的包粽手法非常熟练。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之下,很快就成了一串串碧绿饱满的粽子,一个个胖胖的粽子堆在盆中,让人垂涎欲滴。 客家人称碱水粽为灰水粽,顾名思义,是用灰水煲出来的粽子。碱水粽的制作过程与普通的粽子都基本一样,唯一不同的就在于碱水粽用的糯米是用灰水浸泡出来的。那么,灰水到底是什么水呢? “我们樟木头荔枝树众多,而这些灰都是用荔枝木烧成的。”在巫姨的厨房里,一口大锅内盛满了水,水里放着一些榕树叶和榕树根。地上的不锈钢水桶口上,覆盖着过滤网,绿色的茅草和厚厚的荔枝灰土被放谭秋娟

保护视力,防治眼部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其中注意营养对改善视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哪些营养素决定好视力 前花青素 它是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素。现有研究证明,前花青素是当今人类发现的最有效抗氧化剂,它的抗氧化性能比维生素E高出50倍,比维生素C高出200倍。与其他的抗氧化剂不同的是,前花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保护大脑和视神经系统。服用后20分钟就能在血液中检测到。前花青素的主要作用是软化毛细血管,消除眼睛疲劳,改善视力。此外还能够辅助治疗近视、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 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叶黄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在我们日常饮食当中,食物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种类高达50多种,但只有叶黄素及玉米黄素会聚积在视网膜上的黄斑部,故又称为黄斑色素。视网膜及黄斑部负责感受影像、精细视觉与清晰度,日常辨别色彩、阅读识字等都需要它,如果黄斑部及视网膜长期缺乏叶黄素及玉米黄素,就会影响视力;症状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失明。 此外,叶黄素和玉米黄素还是唯一能够吸收蓝光和紫外线的营养素,可以改善眼睛疲劳感,减少眼睛“水汪汪”的现象;它们也是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能抵挡自由基对眼睛的破坏,保护眼睛。 0~1岁是眼睛快速发谭秋娟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被誉为“心脏病学之父”的美国人保罗·达德利·怀特已经提岀步行对健康有特殊的益处这一论点。怀特认为,健康的成人应该把每天步行锻炼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终身运动方式。 20世纪70年代后,怀特的论点得到了科学验证。在1992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宣布: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在1997年,这一说法得到更有力的证据证明。 当时,有学者对1645名65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研究对比,发现与每周步行少于1小时的老人相比,每周步行4小时以上老人心血管病住院率减少了69%,死亡率减少了73%。因此,鉴于步行对心血管病有着如此明显的预防保健作用,它应该成为一种流行的健身运动。 更能说明步行是最好的运动的说法,来自于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其中的“广步于庭”,就是在院子里散步的意思,相当于今天的步行。 此外,我国民间也一直有“百练走为先”“百练不如一走”的说法。被西方医学界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也曾说“健走,人类最好的医药”。 步行益处 以下,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步行对身体的好处。 步行安全有效 谭秋娟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身份,都应该重视眼睛的健康,爱护眼睛、合理用眼、预防眼疾。 眼病如何早发现 人类大约 90%的信息获取是由眼睛完成的,如果眼睛发生疾病,五彩斑斓的世界就会变得灰暗无光。许多严重眼病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耽误治疗而造成的。那么,如何能够在早期就知道可能患有眼病呢? ◎定期查视力,视力检查至少每年1次。定期视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视力是否有变化,如果视力下降,应及早就诊眼科,进行眼部 检查。 ◎眼睛不适早就医。除了视力下降外,如果有视物模糊、视物遮挡、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视野改变等症状,也需及早就医。 ◎如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全身性疾病,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注意一些常见的眼部症状与眼病的关系。突发性视物模糊——可能为青光眼、眼底血管阻塞、视网膜脱离。 长时间视物模糊—— 50岁以上者可能为老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等;年轻人或儿童可能为近视、弱视、眼底疾病等。 眼胀——偶发可能为视疲劳或血管性头痛;经常发生并伴有头痛、视力下降可能为慢性青光眼。 眼前谭秋娟

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14.5%,小学生36%,初中生76.1%,高中生81%。中、低年龄段近视问题尤为突出,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究其原因,黑龙江省新梅眼科医院院长王新梅博士认为,这与缺乏规范系统的眼健康筛查、没有近视预防意识有很大关系。对于近视的管理应该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对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开展眼健康管理,以防患于未然;二是对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通过科学宣教和规范诊疗,采用个性化的矫正、干预等综合措施延缓近视进程,及时止损。真性近视可防不可治,很多时候开始发现视力下降时,患者的近视度数往往已经很高了。因此,及时发现近视潜在的风险,并提早加以预警和防范,比近视形成之后的控制及治疗更为重要。 王新梅强调,因为人眼在3岁左右完成70%的眼发育,所以初次眼健康筛查要从3岁时开始,从眼球发育、生活方式、遗传基因等各方面做出“近视风险性评估”;其筛查内容应包括视力、屈光度、远视储备、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系统眼科检查,以排除斜视、双眼发育不平衡等眼病。对于眼轴比同龄儿童长、远视储备低、角膜曲率过大,同时存在谭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