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云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11:09 点击:862489

  4月16日,财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数据显示,1-3月,全国财政收支均超过5万亿元,支出增速明显快于收入增速。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7万亿元,税收收入增速继续放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6万亿元,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成支出重点。   财政部国库司副巡视员李大伟介绍,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2%,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3个主要税种分别增长10.7%、29.3%、15.8%,支撑全国财政收入增幅8.8个百分点,反映出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同时,减税效应持续显现,相关税收增速继续放缓。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5.4%,增幅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主要是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涉及小微企业税收等普惠性减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今年1月起,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大幅放开,惠及1798万家企业,各地也纷纷明确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0%的税额幅度顶格减征,同时,新个税法全面实施,1-2月约4400万纳税人享受到减税红利,约8400万纳税人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上述政策使国内增值税增幅同比回落9.4过眼云烟

  科创板衔枚疾进。继发行承销实施办法出炉一个半月后,4月16日晚间,上交所披露《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指引》(以下简称《业务指引》),对战略投资者、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新股配售经纪佣金、超额配售选择权以及发行程序与信息披露等事项相关内容进一步细化。其中,《业务指引》明确了券商跟投比例为2%-5%、战略投资者按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30名等规定。在业内人士看来,《业务指引》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了科创板发行承销过程中的实操规则,将更好地助力科创板平稳、顺利落地。   明确券商跟投比例为2%-5%   科创板相关规则出台后,券商跟投制度引发舆论热议。在最新发布的《业务指引》中,上交所将券商跟投的比例范围明确为2%-5%,且规定了跟投股份锁定期。   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大改革,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并非是简单板的增加,而是制度的创新。在这项创新中,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让投资者眼前一亮。如今,《业务指引》对跟投比例等细节性问题进行了明确。   所谓券商跟投,即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其他相关子公司,参过眼云烟

  5次闯关A股后,天味食品终于如愿上市。4月16日,天味食品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A股首家火锅底料企业。按照天味食品的计划,本次拟募集资金5.3亿元,主要用于两个生产基地的扩建等项目建设。不过,天味食品目前产能利用率不足70%,此次扩建生产基地,化解产能过剩的规划并不清晰。   4月16日上市当天,天味食品以高于发行价格开盘,股价达16.15元,开盘涨停,最终报收19.38元,涨幅达43.98%,成交量3.27万股,目前总市值约为80.07亿元。天味食品董事长兼总经理邓文现场致辞称,上市后,天味食品将对上下游资源进行整合,扩大产能,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发新配方和新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   作为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味食品旗下包括“大红袍”、“好人家”等多个品牌。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主席汤庆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味食品上市有助于火锅产业的标准化、工业化和定制化发展,“一些中小火锅连锁企业自建中央厨房和配送体系成本过高,天味食品上市融资后,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保证口味的一致性和安全性”。   此次上市融资的用途,邓文表示,主要用于家园生产基地改扩过眼云烟

  新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   调整优化我们的就业政策,创造一个政府、企业与个人共赢的更安全、更自由、更有意义的工作世界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3个新职业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是自2015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首批新职业。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大量从业者创造了新的就业形态。这种新的就业形态是经济业态发展、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在改变着传统的就业方式。比如,从固定岗位到灵活工作,从定时定点工作到随时随地工作,从单一工作到身兼数职,从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到工作关系与合作关系,等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便是对我国就业市场发展趋势的科学回应,也是对新就业形态对我国就业贡献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这次部分新就业形态的职业化,标志着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进入深水区。   过眼云烟

  中国环博会展示行业新技术——   智能垃圾箱回收帮大忙   一台标准的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大概长这样:带多个舱门和一块触摸屏的储物柜。市民通过读卡、手机扫码或人脸识别登录账号,在屏幕选择要投放的垃圾种类,相应的“废纸”“旧衣物”“塑料瓶”“旧金属”等垃圾桶的舱门会自动打开。等垃圾投放完成,设备会自动称重,为用户账户充入积分或兑换礼品。分散在各处的智能垃圾收集箱通过网络,将投放类别、满溢程度等信息实时传回大数据平台,即时通知清运部门处置。   “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金融结算”已成为智能垃圾收集箱标配。4月15日,第二十届中国环境博览会在上海开幕,首次开辟智能垃圾分类展区,几十家企业集中展示行业最新技术和商业模式,成为展会一大亮点。   来自北京的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主要致力于饮料瓶的自动回收利用。该企业在北京的社区、超市等设立回收机,以每个5分的价格回收饮料瓶。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想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次性标准包装物押金制回收体系”,也就是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向饮料瓶等一次性包装物生产企业征收一定押金,待销售渠道和顾客完成回收后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