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1:29 点击:842336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转基因是基因武器”“转基因是灭绝地球人的生物武器”……25日,微信朋友圈又开始传播这一陈旧谣言。   “转基因是一项技术,在科学界几十年的严格实验证明,和基因武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中国科协科普作家协会成员李大光说。   转基因与基因武器是两种技术   有人将转基因与基因武器混为一谈,转基因与基因武器究竟有什么关系?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人工将供体基因片段导入到受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性状的目的。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而基因武器,是一种理论上使用遗传工程构建的武器。运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对病原细菌或病毒进行改造,增强其致病力、毒力和抗药性,形成杀伤力巨大的病原。”李大光说。   此外,有人提出一种猜测,基因武器是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种族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被称为“种族生物武器”。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物医学界的共识是,人种是无法用基因区分,不可儿童发展心理学

  山东聊城版“药神”案迎来转折。据山东省公安厅消息,对“聊城主任医师开假药”问题,3月24日,聊城市警方依法对主任医师陈宗祥,以及转卖和帮助购买“卡博替尼”的王清伟作出终止侦查的决定。另据侦查,段某真自2017年11月以来,大量代购、销售未经批准进口的境外药品并从中牟利,将另案处理。   依照有关规定,“卡博替尼”为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陈宗祥向患者推荐“卡博替尼”并列入医嘱,违反了执业医师法。但经多方查证,陈与药品销售人员并不存在利益关联。而王清伟应患者王某禹家属请求,转卖和帮助购买“卡博替尼”,并从中少量获利。警方认为二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有着最早引起公众关注的《我不是药神》原型陆勇案,和前不久的重庆版“药神”案的铺垫,这次聊城版“药神”案的最终处理结果,不算太让人意外。医师陈宗祥开的虽然是未经批准的“假药”,但“假药不假”,且初衷是治病救人,如果对其实施刑事处罚,不仅有违“好人好报”的朴素正义观,也与法律追求的罚当其罪原则不符。所以,基于社会期待和法律精神,这一处理结果都堪称兼顾了人心与正义。   不过,又一个“陆勇”被判无罪,并不能代表类似现实纠葛就此彻底画上终止儿童发展心理学

  东原   3月18日,网友发微博称什刹海恭王府外一处餐厅惊现和珅题字“老北京炸酱面”。微博发出后,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称,“这都算不上仿冒和珅字迹,简直就是拙劣的附会”。据了解,因违反北京市牌匾标识设置管理相关规定,当天下午涉事的牌匾已被拆除。(3月25日《北京青年报》)   与互联网领域言必称新不同,在一些传统行业存在着“以古为荣”的现象。这也没有什么,一个“中华老字号”的产生,是经过时间发酵的,能够引起关注和羡慕自然很正常。可是,总有一些人想走捷径,明明没有老字号的血统,却想蹭流量,有的还挂羊头卖狗肉。比如在北京,“老北京”就经常被揩油。   这种揩油、蹭流量的做法,给老字号、给一座城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伤害。在2019年的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孟令悦就呼吁加强“老北京”标识的管理,设立“老北京”标识官方认证体系。他认为,老北京本身不仅是北京的美好回忆,还代表着北京的文化,外地游客看到“老北京”这三个字,就认为代表着北京文化,“北京人不仅希望留存自己的美好回忆,还希望把北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外地游客,如果什么东西都用‘老北京’,无疑有损北京形象。”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   现在儿童发展心理学

上海交大博导骂学生为垃圾 学校:停止其教学工作  中新网3月26日电 针对此前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辱骂学生事件,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5日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对教师违反师德师风问题“零容忍”,学校将立即停止倪冰冰教学工作。   近日,有网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倪某,在学术交流群辱骂学生“垃圾,白痴,文盲,写的东西跟屎一样”,并称“都是垃圾一样的东西,等把自己锻炼成牛人,再提休息两字!”   3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其官方微信发布该院教师倪冰冰违反师德师风问题的处理意见通报,通报表示,倪冰冰确实在指导研究生论文过程中存在言语不当、师德失范问题。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倪冰冰作出如下处理:1、其本人立即向当事学生及所在课题组学生当面道歉,并作出深刻反省检查;2、在全院教职工范围内对其予以通报批评;3、立即停止其教学工作。以下为关于此事通报全文:    微信截图儿童发展心理学

  网约车再起命案?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广州一女乘客在珠江新城打滴滴车时被杀害。3月21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通报,经侦查,警方已将犯罪嫌疑人、广州某出租车公司司机谷某抓获。   对于此事,滴滴官方也回应称,案发时受害人并未使用滴滴平台上的出行服务,犯罪嫌疑人也并非滴滴平台上的司机。   翻译一下,这是一起出租车司机杀人事件。可讽刺的是,在事实未清楚之前,不少网友主观将其认定为网约车命案,并发起道德审判,扬言“卸载滴滴”。奇怪的是,事情反转后,舆论的愤怒情绪平息了很多,现在舆论对于此事的关注度,怕是不及网约车命案的千分之一。   那问题来了,同样是女乘客遇害,怎么到出租车这儿,“吃瓜群众”就选择性地视而不见?舆论的愤怒也随之熄火了?   先看一组公开数据,2018年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专题报告指出,传统出租车司机万人案发率是网约车的13倍。在某第三方机构最新发布的《网络约车与传统出租车服务过程中犯罪情况》报告中,认为目前国内网约车的安全性高于传统出租车,但网约车负面舆情更多。有专家坦言,这种差异可能来源于公众在认知层面对于新生事物存在选择性偏差儿童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