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安全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8 05:35 点击:811385

  头条   1、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鹤将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美方工作团队将于2月11日提前抵京。详情请戳>>>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将于2月14-15日在京举行   财经要闻   1、最高法、最高检发布《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倒买倒卖外汇或变相买卖外汇等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司长钟东波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能够净化医药行业的生态,推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之后会逐渐出现两种企业,一种是专注于研发和创新的企业;第二类是仿制药企业。   3、春节返乡置业热潮降温,三四线城市楼市渐趋理性。专家表示,近两年三四线城市楼市宏观调控逐步强化,消费者对于楼市未来走势产生观望,导致返乡置业热潮降温。据《2019返乡置业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返乡置业意向人群占比略有下降,但仍超过一半,其中90后已成返乡置业主力,占比达到62.1%。  e安全

中国“北极”铁路线上的通信工:走进森林里变身伐木工  中新网漠河2月10日电 题:(新春走基层)中国“北极”铁路线上的通信工:走进森林里变身伐木工   张在印 王勇 中新网记者 史轶夫   10日清晨,火车机车的鸣笛声划破了漠河宁静的早晨。在百里原始森林中,只有漠河通信工队的灯光是那么的耀眼夺目,工长王龙波带着他的4名工友,来到中国铁路最北端,通往“北极”漠河的嫩林铁路线,开始了他们春节期间首次通信设备维护工作。 图为通信工走进森林。(王勇摄)   漠河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县,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5摄氏度左右,无霜期只有80多天。   漠河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和阿穆尔州相望,边境线长242公里。漠河市所辖北极村是中国境内唯一可观赏到北极光现象的地方。 图为通信工准备伐木。(王勇摄)   1972年,漠河铺进了第一条铁路——嫩林铁路,开行了首趟客运列车,春运期间,这唯一一趟列车就成了漠河旅客出行的生命线。   在中国铁路最北端,通往漠河“北极村”的嫩林铁道线上,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齐齐哈尔电务段漠河通信工队,肩负着保证铁路通信大通道安全的重要使命。   他们负责140公里架空明线路、110公里地下光电缆线路和漠河等7个站区行e安全

告诉你个“好消息”:未来的一年可过2个春节...  假期还剩1天!告诉你个"好消息":未来的一年可过2个春节...   农历己亥猪年已经到来   关于猪年的“传说”也纷至沓来:   有人说农历猪年不是阴历猪年   有人说这一年无“立春日”   还有人翻看日历发现   这个猪年只有354天   为啥还“少了11天”   一年不是有三百六十五天吗?   到底怎么回事?   一图看懂↓   通过上面的科普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根据朔望月周期来定月份,同时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历年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阳历的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兼顾了太阳、地球与月亮的三体关系,在世界古代天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e安全

西藏金沙江堰塞湖康扎西安置点受灾群众欢度藏历新年即景  喜庆·祥和·温暖——西藏金沙江堰塞湖康扎西安置点受灾群众欢度藏历新年即景   新华社拉萨2月9日电题:喜庆·祥和·温暖——西藏金沙江堰塞湖康扎西安置点受灾群众欢度藏历新年即景   新华社记者薛文献、田金文   藏东金沙江边,一排排蓝色板房在山谷间整齐排列,鲜红的国旗在屋顶迎风飘扬,不时响起的鞭炮声,以及孩子们的欢笑声,让这个临时“村落”充满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是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临时安置点(1月3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陈皎巴特 摄)   这里是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临时安置点,藏族群众、干部和往年一样,欢度藏历新年。   2018年10月11日和11月3日,金沙江江达县白格段两次发生山体滑坡。党和政府强力救援,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受灾群众得到及时转移安置,生活生产逐步恢复。   这是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康扎西临时安置点(1月3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陈皎巴特 摄)   康扎西安置点上生活着近千名受灾群众,这也是江达县境内最大的一个安置点。节日期间,来自热多村的泽扎一家身穿节日盛装,举杯庆祝新年。板房里的桌子上,摆满了卡塞(藏式点心)、饮料、水果、啤酒等,炉火映在每个人的e安全

  春运旅客中除了返乡回家的主力军,还有反向来沪或错峰去外地过年的人们   两户上海人家体验“反向春运”的年味   ■本报记者 房颖   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9.9亿人次,这其中的主力军是离家打拼、回家过年的劳动者。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用另一种方式,体会了一番不同的过年滋味。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个上海人家,一家是接爸妈“反向”来沪过年,另一家则是女婿上门“错峰”去外地过年,不同的方向,却体现出相融的年味。   一桌家宴,三地风味   张敏家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人不算多,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而已,然而桌上的菜式着实比人还热闹,一次集结三地风味。   这是个典型的“新上海人”家庭,张敏是川妹子,丈夫小杨来自山东。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孩子的降临打破了原本轮流回老家过年的约定,“回家的票子又贵又不好买,自己开车舟车劳顿,怕孩子太小吃不消。”张敏就跟小杨商量,今年能否让公婆到上海过年,也顺便带他们在上海转转。就这样,因为这个稍显无奈的理由,张敏家赶了趟“反向春运”的时髦,第一次,一家人在上海过年。   反向的票好买,车也不拥挤,三个半小时,公婆就乘高铁到了上海,一起抵达的还有e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