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02:46 点击:809487

铁路调车组的除夕夜:“穿针引线”护卫列车安全  (新春走基层)铁路调车组的除夕夜:“穿针引线”护卫列车安全   中新网宁波2月4日电(记者 林波)2月4日,夕阳西下,穿好工作服,带上无线电对讲机、口笛、行车作业记录仪,穿戴好防护背心,将手机按规定进行集中定置管理,“90后”冯承灿开始了大年三十的晚班作业。 图为夜间作业现场。 林波 摄   冯承灿是宁波车务段的一名制动员,2018年8月参加工作,这是他在岗的第一个春节。   调车组,这是一个不为民众所熟悉的职业,由调车长和连制人员组成。一般车站编组列车,需要将到达的列车进行解体,再根据每辆车的到站方向组成新的车列,这需要调车长负责指挥机车运行,连制人员进行提钩摘管,防溜制动等工作。 图为夜间作业现场。 林波 摄   在宁波车务段宁波东站作业区域,一趟18节绿皮列车在火车头的牵引推动下缓缓启动。   冯承灿担负着绿皮列车的转线任务,将一列列临客车底从车站到发线转至客整所进行整修,确保春运期间上线运行的临客车底安全。 图为夜间作业现场。 林波 摄   “机车的一次牵引或推进作业,我们叫做一钩。”伴随着机车的缓慢运行,临客车底进入了相应的检修股道。冯承灿告诉记者,春运期间,调车组白天作业约有35钩573舰

  暖暖的阳光照着拉萨河畔的三有村。走进村民普琼的家,客厅里吉祥八宝图案的藏式春联分外显眼,糖果、卡赛等节日吃食摆了满满一桌子。一大早,普琼一家就将两层的藏式小楼里里外外又打扫了一遍,准备迎接藏历新年和春节的到来,这是他们在新房里过的第三个新年。   2016年6月份,建档立卡贫困户普琼一家从30多公里外的色麦村搬到了现在的三有村,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有村是西藏建成的首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有健康、有房子、有产业”是三有村名字的由来。   搬到三有村后,普琼一家7口人分到了村里最大的户型,一栋144平方米带院子的两层藏式小楼。擅长绘画的普琼用自己的画笔将楼上楼下装饰一新。   指着房梁上精妙的图案装饰,普琼的大女儿德吉自豪地介绍:“这都是我爸爸画的,搬到新家,他把自己的高兴都画在这些图案里了。”   以前住在山沟里的色麦村,普琼家里仅有不到3亩地,没有什么牲畜。由于交通不便,加之普琼是聋哑人,妻子尼玛身体又不好,儿子还要上大学,普琼一家生活得十分清苦。   那时候,过年对于普琼一家就像过关一样。谈起现在过年最大的变化,德吉的脸上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笑容。   “以前我很害怕过年,因为条件有限,573舰

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森林火灾已扑灭  中新网2月4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官方微信消息,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森林火灾已于4日10时40分全部扑灭,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2月3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西河乡则口村森林火灾发生后,经过60名森林消防队员、30名地方专业扑救队员、100名群众扑火人员和1架M-26直升机的全力扑救,明火已于4日10时40分全部扑灭,过火面积约18.7公顷。   目前已完成火场清理工作,并留有足够力量坚守,严防死灰复燃。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应急管理部官方微信截图573舰

四川乐山:“洋女婿”的热闹中国年  (新春走基层)四川乐山:“洋女婿”的热闹中国年   中新网乐山2月4日电 (记者 刘忠俊)2月4日,除夕,“Liam,quickly!”在妻子黄蔚茹的催促下,家住四川乐山城区的英国“洋女婿”Liam McCarthy提着精心准备的新年礼包、抱着刚满11个月的儿子Caleb,乐呵呵地踏上了回犍为老家过年的旅途,这是Liam McCarthy第一次过中国年。 黄维孝向“洋女婿”Liam McCarthy介绍犍为文庙历史。 刘忠俊 摄   近年来,跨国婚姻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洋女婿”和“洋媳妇”们融入中国家庭之中,“入乡随俗”过起了中国年,Liam McCarthy就是其中的一位。3年前,通过朋友介绍,在四川眉山市工作的Liam McCarthy和乐山妹子黄蔚茹成了朋友,性格外向的两个人有很多共同话题,很快就成为了一对恋人。 “洋女婿”Liam McCarthy给家中老人拜年并送上新年礼包。 刘忠俊 摄   汽车行驶在乐宜高速上,Liam McCarthy不停与记者交流,十分兴奋。2017年4月,为了爱人,Liam McCarthy辞去了眉山工作,来到乐山与黄蔚茹结婚,并很快迎来了爱的结晶。原来他与妻子虽然在一起已有3年时间,但阴差阳错一直都没能与妻子回老家热热闹闹573舰

  各地各具特色的过年风俗,无不传达着同样的幸福主题,寄托着同样的希冀愿景。   新春钟声鸣响之际,欢腾会响彻神州城乡。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一系列节庆组成农历新年整个节日。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各具特色的过年风俗,无不传达着同样的幸福主题,寄托着同样的希冀愿景。我这里想讲讲胶东半岛一带的过年风俗。   祈愿饺子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爆竹点燃喜庆,把祝福写满新年。年夜饭是重头戏。   小时候,过年盼的是能穿上崭新的衣裳,吃上大鱼大肉。尤其是年夜饭,是在没有外来客人的情况下,自家“招待”自己的最美一餐。无论各家条件如何,这顿年夜饭可是大人孩子都翘首期待的,万万忽视不得。“忙碌一年了,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人们挂在嘴边的这句口头禅,说得再实在不过了。   胶东吃饺子。年三十晚上的饺子,一般当天下午就要开始忙活。有肉有菜,包饺子就现成了。   面和好,馅调好,这时候母亲会悄悄地从炕席下面摸出几个平时准备好的新硬币来,放到瓷碗里,倒上一些度数高的白酒消消毒,再找出几个红枣、花生、栗子用热水泡着,还得准备一点红糖,一并放在面板上。包一会儿带馅饺子,母亲就会从碗里捞出一枚硬币包进去,或是573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