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22:20 点击:749146

创投观察 |新零售2018:核战爆发原标题:创投观察 |新零售2018:核战爆发 编者按:又到回顾总结旧一年展望新一年的年底了,36氪创投观察也筹划了一个年终特辑,对2018年热门赛道进行一个复盘和展望,还原无比精彩的 2018。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50篇 分享人:36氪资深作者乔芊 铃木敏文40年前用7-11所打破的零售常识,再被打破。 在中国许多城市,消费者对新零售的凶猛突袭应接不暇,比如北京,从没有几家便利店到便利店也能送外卖,只在短短一两年间。零售走向了全渠道,到店还是到家,可以任意选择。 互联网巨头的身影无处不在。传统电商天花板压力之下,以“即时配送”为特征的本地生活服务电商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它由饿了么开启、被美团后来居上,再由阿里巴巴买下饿了么重新参战,疯狂开店的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也加入纵队。外卖之战向商超、医药、服装等零售领域升级,成为阿里巴巴和美团点评的全面对抗。 京东到家、永辉生活等第二阵营玩家紧随其后,或加速扩张品类,或推出前置仓模式,兼顾配送效率和运营成本在考验每一家公司。垂直领域的创业公司仍能在缝隙中崛起,比如咖啡零售的明星公司瑞幸,但它的对手也不是星巴克,而是和阿里结盟、由饿了么提供配送的星巴克。 从地域维度看,一线城方面

创投观察 | 电商2018:社交化成新看点原标题:创投观察 | 电商2018:社交化成新看点 编者按:又到回顾总结旧一年展望新一年的年底了,36氪创投观察也筹划了一个年终特辑,对2018年热门赛道进行一个复盘和展望,还原无比精彩的 2018。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51篇 分享人:36氪资深作者乔芊 天花板近在眼前,局面却被拼多多的崛起搅乱。 拼多多现象足以引起电商乃至整个互联网思考:当流量玩法成为主流逻辑,哪里才是流量的洼地?那些并不掌握大流量和大渠道的玩家,该如何从边缘突破巨头的垄断? 社交化是一个趋势。不仅拼多多、云集等一众微信生态下的玩家籍此崛起,增长放缓的阿里、京东等巨头也在持续摸索可能性。2017年电商界亮点无疑是严选和它代表的ODM(设计代工)模式,但网易做此事的初衷也无非是将自身的大流量变现。拼多多和它代表的社交电商带来的创新点在于流量的获取和运营,但这一模式要想走得长远仍然不能绕过供应链的基本功。 由于流量昂贵,寻找新用户的代价不菲。亚马逊和Netflix掀起的一场会员革命启发了更多的公司。继京东、苏宁、考拉、每日优鲜等大中型公司后,阿里推出88会员宣告电商界全线进入付费会员时代——用户总是有挖掘不完的需求,今年“双11”的2135亿交易额证明了这一潜力方面

创投观察 | 出行2018 :政策正成为行业变量原标题:创投观察 | 出行2018 :政策正成为行业变量 编者按:又到回顾总结旧一年展望新一年的年底了,36氪创投观察也筹划了一个年终特辑,对2018年热门赛道进行一个复盘和展望,还原无比精彩的 2018。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52篇 分享人:36氪资深作者杨林 整个2017年及2018年年初,出行领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行业没有太大的壁垒,边界很容易突破。最常被提到的例子是美团,一家做团购和外卖起家的公司,在2017年2月份试水了打车业务,各大主机厂也入场了,开始纷纷布局网约车业务——似乎只要有钱、有线下资源,都可以挤入这个赛道。 滴滴顺风车事件发生之后,人们意识到出行市场尽管巨大,但一只脚踏在公共服务领域,面对政府施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必然。因为安全和监管问题,滴滴的估值已经受到巨大影响,美团也暂停了在打车市场的扩张和试探。 滴滴顺风车事件影响力贯穿了整个网约车市场,没有留下任何死角。就像是一场没有人事先能预料到的考试,各个平台也只能各自施展手段。 这倒是给一些平台更大的机会,那些有国资背景、或者受到政府扶持的公司,则可以趁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而各个地方上的主机厂,也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利用造车和牌照的优势方面

创投观察 |汽车电商及服务2018:?从线上到线下原标题:创投观察 |汽车电商及服务2018:?从线上到线下 编者按:又到回顾总结旧一年展望新一年的年底了,36氪创投观察也筹划了一个年终特辑,对2018年热门赛道进行一个复盘和展望,还原无比精彩的 2018。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48篇 分享人:36氪资深作者王海璐 这一年,中国线下零售面积最大的公司变成了瓜子二手车。 过去几年,表明看起来热闹,但这条赛道的创业者对核心商业模式并不确定——导流、撮合交易、金融……到底如何让汽车电商走出低频交易的困境、完成商业闭环,它们在不断探索边界。 深扎线下成为今年的一个主流方向。头部阵营中,瓜子、人人车、易鑫,都开始尝试开线下店,其中扩张最激进的瓜子二手车,正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开着线下店,年底前计划建店面积累计超过100多万平米。 与纯线上的互联网平台相比,重资产的线下零售生意,需要承担更大的资金压力和库存风险,对团队的运营能力提出了考验。 金融仍然被视作主要的造血机制。2017年火起来的“低首付购新车”的模式,今年还在继续经受市场验证,同时,进入了快速淘汰期。今年汽车市场一片悲观,11月新车销量同比暴跌35%,反而倒闭主机厂在4S店、经销商的主流渠道之外,扩展增量渠道。对于汽车电商方面

创投观察 | 生活服务2018:胜者崛起原标题:创投观察 | 生活服务2018:胜者崛起 编者按:又到回顾总结旧一年展望新一年的年底了,36氪创投观察也筹划了一个年终特辑,对2018年热门赛道进行一个复盘和展望,还原无比精彩的 2018。 本文是创投观察系列的第149篇 分享人:36氪资深作者石海威 洗牌探索期结束,存活企业在慢慢崛起。 美团、饿了么从外卖主战场抽身,开始大规模试水生鲜、商超,并向二三四线城市发力,全业态展开。夹缝中的京东到家不得不加速冲刺,计划在2019年覆盖200座城市。 平台级企业正逐渐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可能性。充足的资金和流量给予了58到家突围的条件,悄然上线的拼团业务也暗示着58到家试图通过社交方式获取新客源,但如何实现信息和交易的闭环将会是其最大隐忧。 这一年也有企业在细分领域中异军突起,通过供应链改造增加线上线下合力。每日优鲜以生鲜类非标品的运营能力,即时冷链物流的交付能力满足了用户消费分级后的不同需求。叮当快药的新零售尝试则以合作方式对外输出,计划在三年内覆盖300个城市,开店2000家。 一个共性是,二者都将会依托在北上广的成功经验,逐步向更广泛的城市和地区深入,蚕食更大的市场空间。 成熟玩家利用渠道下沉扩充流量,大量垂直细分类App活跃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