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1 02:43 点击:715000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审批事项少、环节简、材料精、时限短、费用低、服务优、效能高的营商环境,将全市构建为服务效率高、管理规范、综合成本低、创新创业活力强的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昆明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李江介绍,昆明为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国际营商环境“四个一”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昆明市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实施方案,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一系列具体配套措施落地见成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全市各领域全覆盖。取消证明材料356项,审批要件精简了38%,实现“五十证合一”,审批时限压缩了51%,深化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减证便民”行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1项,实现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全覆盖,有效破除中介垄断。通过“六个一批”举措,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精简规范后市本级实施行政许可事项80项。公布“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2425项,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2500余万件。5个市级部门设立行政审批处,5个主书耽

  编者按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经过6年的前期准备、9年的艰苦建设,昨天(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作为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可谓超级工程。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它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10时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时作为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书耽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有市场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提高对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针对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由人民银行依法向专业机构提供初始资金支持,委托其按照市场化运作、防范风险原则,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   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现决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   同时,人民银行还决定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稳定和促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应当说,具体政策几乎第一时间落地,体现了极高的效率。   一些观点认为这是急于救市的体现,即市场存在一触即发的危机,令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以免产生金融风险。持有这种观点的或许大多数是业务处于风险边缘的金融从业人员。   事实上,目前存在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就是这些金融从业人士、金融机构以及大股东通过加杠杆方式进行扩张资产规模,赚取更多“泡沫收益”的结果书耽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9时30分,伴随着欢快的迎宾曲,习近平等步入仪式现场,全场起立鼓掌。   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视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韩正先后致辞。   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书耽

  23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中国地震局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就高铁地震预警开展战略合作,通过科技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提高高速铁路抵御大震巨灾风险能力。   在签约仪式上,双方均表示,将继续深化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工程中最新科研成果应用。持续跟踪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情况,开展系统技术优化研究,不断提高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协议的时间表,2018年实现速报信息接入,开展超快速报信息接入试验及应用。   2019年试验接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服务信息系统,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信息发布配套制度制定,实现双方系统数据信息互联互通。2020年接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服务信息系统,提供试运行信息服务。2021年正式提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地震安全贯穿高铁建设发展全过程。我国是一个交通大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速铁路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震安全,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提升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防范能力极为必要。(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书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