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名单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1:14 点击:709155

致命名单

  证监会近期完善并购重组监管的步伐仍在继续, 这一次修订的政策是2016年6月17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以下简称“《募集配套资金问答》”)。   问答修订后,市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募集配套资金用途的放宽上。事实上,此次修订中还有一项内容值得注意,即修改了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认购募集配套资金或取得标的资产权益巩固控制权的监管认定要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解答时也表示,这一次修改监管问答的其中一个重点是优化重组上市监管安排,支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认购配套融资、增资标的资产等方式真实、持续地巩固控制权。   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证监会陆续发布了5项问答或者政策文件修订,涉及内容从调价机制、经营性资产认定到小额快速审核和配套募集资金,再加上近期《公司法》修订回购制度征求意见等,市场观点认为一系列微调所代表的市场化宽松政策背后,监管导向不言而喻。 保险,证监会对中介机构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募集配套资金问答》提出独立财务顾问应就相致命名单

  2018年10月16日,距离号称史上最严的第十七届发审委(亦称大发审委)上任整整满一年,而新一任发审委也将随之上任。   而在大发审委在任期间,上会项目更低的过会率无疑也加剧了保荐机构的洗牌。21世纪资本研究院统计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保荐机构旗下项目的过会率均未达到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发审从严的背景下,光大证券、中泰证券等券商近一年来甚至出现了“9过2”、“3过1”、“5过2”等惨烈景象。   我们认为,部分券商低过会率的原因在于其较多项目于大发审委刚刚执剑的前三个月上会不无关联,彼时证监会对IPO领域拖期不报的整治以及发审委的从严审核,让过会率一度降低。   我们同时认为,在新发审委即将上任之际,不排除也会有新的审核逻辑需要保荐机构重新认识、厘清并加以适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可转债、配股四大类别的整体过会率仅为70.21%,同比此前周期(2016年10月15日至2017年10月15日)下降15.75个百分点。   其中IPO过会率的下降成为拉低整体过会率的主要原因——IPO过会率同比下降28.64个百分点。   而在这一场发审变局中,中介机构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我们统计发现,有多达33家券商的上致命名单

IPO发审会暂停一周背后:“再融资33条”或引监管重点变化摘要 【IPO发审会暂停一周背后:“再融资33条”或引监管重点变化】10月16日,如果按照往常惯例,当天证监会发审委将召开IPO发审会,审核有关企业的首发事宜,但最终在稍早前宣布暂停一周,原因则是发审委委员调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事宜。(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6日,如果按照往常惯例,当天证监会发审委将召开IPO发审会,审核有关企业的首发事宜,但最终在稍早前宣布暂停一周,原因则是发审委委员调研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事宜。  尽管如此,IPO发审会暂停一周这一并不常见的情况背后,仍引发外界颇多猜测。有声音甚至认为,是否因为近期A股行情的持续波动,再度触发监管部门决定暂停IPO?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在宣布IPO发审会暂停一周的同时,证监会披露了2家企业拿到发行批文的消息,合计募资不超过9亿元。此外,涉及再融资的相关政策也随之出台,更有被称为“再融资33条”的实操细则在市场流传。  业内人士认为,IPO发审委暂停一周并不意味着相关政策的暂停,相反从某个方面而言有呵护市场的意味。与此同时,“再融资33条”的出现,则有可能将引发再融资业态变化。  研究致命名单

  并购重组配套募集资金在今年迎来“松绑”。   10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同时募集配套资金的相关问题与解答(2018年修订)”,对配融用途和规模作出新解释,其中“恢复补流和偿债用途”引起市场关注。   申万宏源分析师表示,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并购重组制度端的适度放松将有助于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但有投行人士认为,尽管监管层放宽配套融资用途,但不意味全面放开,更不是鼓励上市公司过度融资。 申万宏源分析师林瑾15日表示,这意味着定增并购交易价格计算基数有所扩大。换言之,通过提前增资入股的资金规模的调节,并购重组委审核下的局部并购配融项目募资额或有提升空间。   但林瑾同时指出,由于定增并购配融发行股份数量不得超过预案公布前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借壳上市不可设置配融等的规模限制,以及配融募资率更多取决于定增询价投资积极性的前提下,其预计配融规模提升幅度并不会很大。   此次修订更为重磅的是,募集资金用途放开。   证监会表示,考虑到募集资金的配套性,所募资金可致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