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ver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5:37 点击:680293

  利率来看,非金融企业中报毛利率19.98%,较一季报小幅抬升0.22个百分点;从盈利能力来看,非金融企业中报ROE(TTM)为8.30%,较一季报提升0.5个百分点,较去年中报提升0.96个百分点,主要由资产周转率的加快驱动。   行业方面,商业贸易、钢铁、化工、计算机、采掘、休闲服务、纺织服装等行业中报业绩增速升幅较大,而通信、建材、农牧、电气设备、有色、交运、机械等行业中报业绩增速降幅较大,尽管市场底部震荡,中报业绩有改善的行业还是不乏机会。   广发基金宝盈基金 (责任编辑:DF392) hover

  随着“沪伦通”有望于年内落地,A股纳入富时指数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QFII等长线外资持续布局。不少外资均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配置A股需求。分析人士表示,一系列举措将加快A股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步伐,引导A股向成熟市场发展,但沪伦通等举措对A股产生的实际影响需通过长期时间印证。 基金研究员表示。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沪伦通对A股产生的实际影响需要长期时间印证,短期来看并不显著。一方面,沪伦通的细则还没有完全落地;另一方面,英国目前处于脱欧状态,相关汇率不稳定和货币政策加息等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但总体而言,目前A股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每一步推进传递的信号都有一定利好。   一位外资机构中国市场策略师表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其所在机构对A股的战略配置亦在稳步推进。他尤其关注A股的估值吸引力。此前,中金公司建议关注“沪伦通”受益标的,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有望成为存托人、托管人的商行和跨境转换机构的券商,将受益于沪伦通业务开展。此外,上交所和伦交所上市的大盘蓝筹也有望受益。 中信建投最新策略报告指出,沪伦通不断升温,首批试点企业很可hover

  近期,A股上市券商中报已经披露完毕,业绩下滑明显。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一些龙头券商的重资产业务却较为显眼。重资产业主要是指更多依靠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获取利润的业务,如自营、做市、直投以及资本中介业务。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重资产化不断深入,未来属于佣金业务、资本中介类业务和自有资金投资业务等并重的综合业务模式。 广发证券统计,中信证券投资业务收益53.3亿元,同比增长18.3%;华泰证券投资业务收益25.3亿元,同比增长5.1%;申万宏源投资业务收益21.7亿元,同比增长37.1%。   资本中介业务方面,融资融券余额位居前列的券商有中信证券(83.5亿元)、海通证券(36.6亿元)、华泰证券(31.7亿元)。另据天风证券统计,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利息净收入位居前三,分别为27.64亿元、24.20亿元和13.10亿元,其中,海通证券更是逆势增长,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38.86%。   实际上,部分龙头券商对于重资产业务的布局在2013年已有所发展。长城证券指出,2010年初,证券公司的重资产业务绝大部分都是投资类业务(自营、直投等),但到2013年,证券公司的资本中介业务大幅增长,接近投资类业务规模。这得益于hover

  刚刚披露的券商半年报显示,在券商资管规模不断收缩的背景下,上半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实现近10%的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资管继续向主动管理回归,去通道转型效果明显。预计未来通道业务将进一步压缩,结构调整加速,主动管理规模占比继续提升,将带动主动管理业务收入及业绩报酬的提升。   华西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等增幅居前。中信证券、广发证券、东方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位居前三,中信证券实现资管业务收入29.11亿元,大幅领先同业。   业内人士表示,在资管新规“去杠杆、去刚兑、去嵌套”的大背景下,上半年券商资管受托规模逐步缩减。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32家上市券商资管规模合计9.62万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5.01%。其中定向资管规模为7.8万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5.9%;集合资管规模1.36万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3.12%;专项资管规模4624亿元(包含专项资产支持计划),较2017年末增长5.85%。   上市券商的资管业务收入实现逆势增长,展现出超预期的业绩韧性。东兴证券分析师郑闵钢表示,去通道虽然对整体业务有压力,但由于通道费率较低,占收入比实际有限,尚未对券商资管业务构成hover

  穆迪公司日前发布的研报认为,在当前中国经济体系整体杠杆率的上升势头趋缓、保险产品组合向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以及投资配置向高风险资产倾斜的情况缓和等因素影响下,预计未来12-18个月保险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指标将维持稳定。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多数险企对高风险资产的配置已经达到峰值并将下降,预计险企对恢复高风险资产配置将持谨慎态度。 分析师朱茜指出,之前采用激进增长策略的保险公司,通常是小型保险公司,其产品结构转向长期期缴及保障型产品时面临更大挑战。这些公司往往高度依赖于银保渠道,品牌认知度较低,客户群体较小,从而限制他们销售这些新产品的能力。   从财险方面看,非车险业务仍是主要增长动力。未来12-18个月中国财险业增速将达到10%-20%区间低段,支持因素包括经济平稳增长,以及政策措施将支持非车险业务继续强劲增长,特别是农业险和责任险。   “财险业加速向非车险业务转型,可能会令偿付能力温和下降。某些非车险业务比车险业务更具盈利能力,但却带来更高的风险,因为这些业务风险较不分散。”穆迪分析师郭嘉铭认为,未来12-18个月中小财险公司在改善综合成本h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