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4:16 点击:67473

去库存化难,去产能化更难!笼罩在企业头顶的经济危机阴霾何时才能散去?最近经常有企业家告诉我们,从今年4月份开始,他们的业务逐渐好转。这种感受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但是,每当提起对未来的预期时,你又会发现,他们的乐观中缺乏自信。5月间,《经理人》记者到江苏走访了几家企业,订单量只有过去高峰时期的一半,加班加点赶订单的兴旺景象早已不再,部分生产设备不得不关停,工人被放长假。在当地,经营情况较好的寥寥无几,仅有一两家企业还能像以往正常运营。可能多数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困惑:前几个月为出清库存发愁,不惜打价格战,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了,现在又开始为如何去产能化犯愁。如今财务杠杆已基本失灵,企业即便付出更高的成本,也很难从原来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经济繁荣时期遗留下来的商业模式缺陷、产品结构不合理、客户服务等问题愈发禁锢手脚。在经济谷底时期,要想保持十足的冷静和乐观并不容易,但我们坚信,这是个大好机会,就像马拉松选手,越是艰苦的路段,越容易甩开对手,从而改变名次。企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度过经营低潮期,当经济走出谷底,道路变得平坦时,你将开始从容领跑。“底部”迹象所谓“谷底”是泛指在经济低位运行的时期。《经理人》联合清华经管学院、上海交1231

摘要:不确定性是当今企业生存的基本环境,在此环境下,我国企业管理存在四大管理误区:发展贪大图快、把规模经济等同于规模庞大、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和盲目追求最新的管理方法。关键词:不确定性;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管理方法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步入以知识资源为依托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企业的发展将逐渐从传统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必将给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思想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美国《幸福》杂志早在1995年对美1,000家大公司所做的调查显示,几乎一半的企业改变了“命令一控制”型的企业体制,转向弹性化的内部组织结构,以利信息流通,决策迅速,运转效率提高。这些变革包括:组织变革。企业的组织变革一是要求企业管理层级简单化,二是规模的小型化、网络化,三是生产运作的柔性化,四是经营管理的人性化,五是组织运作模式的虚拟化。顾客市场驱动一切。在知识经济时代,顾客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为此,企业必须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时刻将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顾客合作,深入顾客的经营过程和生活过程,加大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在适销对路的基础上,1231

危急之下不要盲目追求短期利润!114年前,也就是1895年,两个来自丹麦的年轻人在香港创立了捷成洋行,随后的100多年里,这家企业的足迹跟随货轮遍布全球,它的名字常常与世界最知名企业紧密相连,像我们熟知的西门子、保时捷、蓝妹啤酒、巴斯夫、卡西欧等等,在这些企业进入中国或者亚洲市场之初,甚至仍然在今天,捷成洋行都扮演着重要的幕后推手。今年4月底的上海国际车展,19辆新款保时捷在不到30分钟内售空,一扫过去3个月销售低迷的阴霾。作为保时捷在中国内地最大的零售商,同时也是保时捷中国公司的股东之一,捷成洋行似乎看到了其最赚钱、现金流最稳定的汽车业务正在复苏。就在不久以前,捷成洋行总经理海宁还在第一季度简报中坦率承认:汽车、洋酒和工业品的销售明显放缓。但让他不必过分担心的是:相机、啤酒和手表业务却呈现逆势增长。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正是捷成洋行百年不衰的秘诀之一,不管经济环境如何变化,总有业务能够赚钱,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不同业务也能很好地分散和平衡风险。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捷成洋行来说,每次市场动荡或者危机,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证明自身实力,强化与伙伴关系,同时自我调整。捷成洋行董事李家祥接受本刊专访时说,根据捷成洋行的经验,只要1231

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首次明确把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推动经济发展,在当今形势下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知识经济”这一观念指出了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日益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是智力资源,拥有丰富智力资源的是人才,教育又是挖掘和积累智力资源的重要五一节。知识的传播、创新和运用,最有效的方式是教育。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时,就不能仅仅着眼于纯粹的知识和技能上,应与经济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当今教育的特色和主课题地位。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教育与知识经济的关系和教育面向经济的重要性。一、搞经济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知识经济,而在传授基础知识的时候若仅仅是传授已有的、已知的、已成定论的,而不着眼于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时代的特点,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来的,教育也不可能在知识经济潮流中发挥作用。例如,《三个和尚》的笑话众人皆知,但人们只知道这个笑话的定论: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他们懒。然而,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来看,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1231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水墨写意派大师,一生的行踪均为江西中部及北部,可以说一直都生活在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画艺术氛围中。八大山人在这些瓷绘中汲取艺术营养,正是这些丰富的营养滋育了一位伟大的画家。八大山人 清康熙民窑青花瓷 珠明料 煅烧法八大山人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灌园老人、道朗等55个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水墨写意派大师,一生的行踪均为江西中部及北部,自二十三岁清兵占领南昌后,退避新建,落发为僧,后有辗转丰新,进贤,永丰,贵溪,南昌,临川等地,最后定居南昌。可以说一直都生活在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画艺术氛围中。清康熙时期的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的瓷画艺术以大写意为主的画法,造就其艺术风格上散发着动的韵律,美的意境。八大山人在这些民窑的写意青花瓷上找到了灵感,并发扬光大。艺术的本原存在民间,真正的艺术大家,往往是溯源而上,从而寻找到最后的汪洋恣肆。八大山人擅山水,花鸟,工书法篆刻,尤以笔简形赅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著称于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他的花鸟画的师承渊源,历来的理论界有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