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天如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7:05 点击:670950

  王晓毅专栏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王晓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乡村治理需要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很多人的共识。道理很简单,如果集体经济是个空壳,村庄没有集体收入,那靠什么人提供农村的公共服务?作为一级组织,村庄承担了许多功能,这些都是要用钱的。往小了说,村庄也有迎来送往,需要接待费用、办公费用;往大了说,村庄也需要救助贫困、雇人干事,如果没有钱,那么村级组织就很难运转。   近年来,村干部的补贴多由财政资金来保障,上级也会拨付一些办公经费,但是对于想干事的村级组织来说,这些钱远远不能满足运行的需求,所以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发展集体经济,一些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直接投入贫困村,支持村庄建立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村庄集体经济不仅能支持村庄的治理,良好的村庄治理也是集体经济存在的前提。集体经济和村庄善治构成了一个事务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村庄集体经济,村庄治理就会面临许多困难;如果没有良好的村庄治理,集体经济也很难发展,甚至可能影响乡村的稳定。   集体经济曾经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难题。上世纪80年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起很多集体企业,但是大部分都被改制,变成了企业家马天如

居民“入住”微信群 高楼变掌上四合院  居民“入住”微信群 高楼变掌上四合院   群众线上吹哨 政府线下报到 方庄地区创新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方庄地区工委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群众工作,建立和拓展了一个个居民微信群  一把爱心伞撑在没有关闭的车窗外,挡住雨水  很多家住方庄的居民,手机微信里置顶的,一定有自己所住楼门的微信群。这个群里,不仅有左邻右舍、物业人员,还有居委会的管楼干部,以及书记、主任等。居民在这里,能第一时间获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威信息;提出的诉求,会在规定时间内收到点对点反馈;为社区建设开展的交流讨论,会形成楼门公约大家共同遵守;一栋栋高楼中原本陌生的邻里,也借助微信群成为互帮互助的一家人。  今年3月以来,方庄地区工委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群众工作,建立和拓展了一个个居民微信群,覆盖了全部223栋居民楼,6成以上居民户成为所住楼微信群的忠实粉丝,初步实现街道、社区与居民零距离、全天候沟通联系,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223栋居民楼 全部建有微信群  紫芳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郭建东的手机里,与辖区居民相关的微信群有44个,每个群他都要实时关注。通过微信群,居民与郭建东实现全天候沟通联马天如

全市头一个 通州社区配备法律服务专员  全市头一个 通州社区配备法律服务专员   将法律援助、咨询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试点效果好将全市推广   13家律师事务所、128名律师,对接通州区15个镇(街)司法所,通州区司法局将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免费带到居民家门口,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拥有法律获得感,并且实实在在享受到司法改革的“红利”。   法律服务进社区 足不出户免费询   8月24日,又逢周五,王志红如约来到通州区永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前来咨询和寻求法律帮助的居民已经在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队。坐定之后,王志红开始接受居民的法律咨询。   王志红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北京市致宏律师事务所的28名律师都加入了“社区法律服务专员”的行列。每人负责3-6个村(居),每周五下午固定有轮值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班,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   除了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坐班的时间,每一位公益律师的手机号都公布到村(居),另外还建立了线上微信群,尽量保证居民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能随时得到相应的解答,从而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免费咨询。   王志红告诉记者,很多居民日常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或者困惑,比如婚姻家庭的纠纷、继承、拆迁等等,马天如

  跨省异地就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持续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除了要对部分人群实行优先解决,还要对异地结算之路上普遍存在的某些“掐脖子”问题尽快做出调整。有关部门还应加大改革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与直接结算相关的各项服务管理流程“不见面、零跑腿”,让老百姓的异地结算之路越走越顺畅。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有关情况。2018年上半年,国家平台实现异地结算人次达到48.6万(含新农合3.5万人次),是2017年全年的2.4倍;发生医疗费用118.3亿元,基金支付70亿元。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指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时,只需向就医地的医疗机构支付需个人承担的费用,其他费用由就医地社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结算,参保地与就医地再按月清算。   实现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一项重要的便民、利民改革举措,跨省直接结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垫付资金的压力,同时减少群众来回奔波之苦。国家卫健委去年对2016年全国78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2700多万例出院患者进行分析后发现,异地就医患者占比7.16%,即有190马天如

  石景山水厂近期将开建 预计明年年底前完工 到2020年——  中心城区日供水将达492万立方米  本报讯(记者 林艳)日前,石景山水厂项目获北京市发改委批复,近期主体工程将全面开建,预计明年年底前完工。建成后,石景山水厂日供水将达20万立方米。预计到2020年,本市中心城区将再增加供水能力120万立方米/日,总供水能力达到492万立方米/日。   近年来,北京市夏季高峰用水量持续攀升,2017年达到334万立方米,截至2018年6月5日已达到343万立方米。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保障格局,提高居民用水品质,近日市发改委批复石景山水厂工程项目。石景山水厂工程项目,位于永定河引水渠南侧、金顶山北侧,将通过现状管线取用南水北调水源,为石景山地区供水,预计供水规模20万立方米/日。据悉,目前该项目原水管线工程已经建成,水厂主体工程已于近日开建,预计将于2019年底前全部完工。   “作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总体规划》中的重要水厂项目和2018年市政府重点工程之一,石景山水厂建成后,将在保障地区供水安全、加大南水北调来水利用上发挥重要作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目前石景山高峰时期用水量约23万立方米/日,其中,由现有地下水厂供马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