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30 10:58 点击:633027

原标题: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 ●少一点盲目比较,多一些理性规划;少一点牢骚抱怨,多一些努力行动;善于找准目标,学会脚踏实地,终能梦想成真 羡慕是人的一种情感,无论是羡慕别人的生活,还是羡慕别人的优长,或是羡慕别人取得的成绩,都是正常的。羡慕别人是因为人生有憧憬和期待,反映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但是,面对别人的长处,只是羡慕就足够吗?显然不是。只有羡慕而不去行动,这种羡慕是无用的,控制不好还可能转化成嫉妒。所以,羡慕过后我们还要保持理性,将羡慕转化为进取的动力,先做好自己,勤学苦练,努力提升能力素质。 如何做好自己?关键是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只有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认清岗位职责,了解职能定位,才能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扬长补短,终能超越自我。第73集团军“狙击枪王”熊中涛,调整改革中从普通步兵转岗成为一名狙击手。面对岗位新变化、面对众多射击高手,在狙击方面“零基础”的他没有放弃,而是迅速找准自身定位,正视差距、虚心求教。为补齐短板,他从零学起,翻烂了手头所有射击教材,刻苦研练;为提高成绩,他发挥组训特长,研究创新了一小时狙击训练法,在全旅推广。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在集团军比水镜先生

原标题:做红色传统的“播火者” 盛夏沈阳,热浪蒸腾。比天气更热的是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慕名前来参观的地方党政机关人员和大中小学生络绎不绝。 因为,这个后勤史馆不仅好看,还好“听”。这座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中,有500多件珍贵历史文物和2000多幅历史图片,还有一位被参观者誉为全国年龄最大、级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讲解员。他用生动详实、声情并茂的解说,让沉睡的历史变成了鲜活的教材。 67岁,大校军衔,辞去领导职务创建后勤史馆,开馆12年来作为唯一一名讲解员义务进行1500多场精彩讲解……徐文涛的这些经历和标签,无不印证着他撰写的《后勤史馆赋》文尾的那句话——“先贤不朽兮风浩浩,后继可期兮柏青青”。 “宁讲万言史,不冷一人心” “他把鲜为人知的后勤史做成了精神盛宴!”一名前来后勤史馆参观的领导这样评价徐文涛。 因为特殊的历史地位,原沈阳军区后勤史既是东北党史、军史的缩影,又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底,当时的沈阳军区联勤部领导提出建设后勤史馆,徐文涛主动辞掉原联勤部二分部副部长的职务,请缨筹建后勤史馆。 没有样馆,没有文物,缺少资料和经验,只有一个废弃的机关食堂。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徐文涛和一名水镜先生

原标题:第六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将在绵阳举行 本报北京7月30日电 记者李建文报道:记者30日从在京举行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以“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9日在四川绵阳举行。 本届科技博览会专门设立了10000平方米的军民融合馆,中电科技、中国兵装、中国核建、中国航发、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以及中科院、中物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将组团参展,集中展示国防科技工业最新技术成果。今年首设北斗技术应用展区、核技术应用展区和航空航天展区,并举办北斗应用大会、中国核医学专业论坛、航空产业创业峰会等系列论坛活动和国家级赛事,为军民融合项目的展示、交易和转化搭建“展览+论坛+赛事”三位一体的合作交流平台。 作为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科技博览会自2013年10月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了全国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据悉,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国航空双创大赛40余项获奖项目和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相关产品,以及灵雀水镜先生

原标题:子弟兵的一张亮丽名片 ●一个人走得远了,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一支军队走得久了,不要忘记信念的源头 刚跨入军营的我,听的第一堂课是指导员宣讲《为人民服务》,其中讲到人民军队爱人民时,他生动描述了我军解放上海入城后部队露宿街头的情景,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深深烙印。 故事发生在69年前,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陈毅同志,面对上海即将回到人民的怀抱,指示工作人员起草一份《入城守则》,其中明确要求部队入城后不准扰民、不入民宅。当时在团以上干部会上讨论《入城守则》时,有些同志对“不入民宅”这一条持不同意见,问“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听了讨论汇报后,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不入民宅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地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 总前委在讨论《入城守则》时,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都坚决肯定了这条规定,认为完全必要,不容更改。后来将这一规定上报中央军委审批,毛泽东即刻复电,连称“很好”。不久后,部队在解放上海时,严格执行《入城守则》各项规定,对市民秋毫无犯,出现了胜利之师露宿街头这一旷古未有的感人景象。 今天回忆起这感人的一幕,仍给人许多感悟和启迪:其一,部队入水镜先生

原标题:李超时: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身着军服,手拿望远镜,目光坚毅,望向远方……静静立于江苏邳州李超时纪念馆悼念广场中的李超时铜像,仿佛在诉说那段革命故事。 李超时,1906年出生于江苏徐州邳州市碾庄镇才庄村。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十中学,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与郭子化等人一起进行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共青团徐州地区学运书记,同年冬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夏,李超时参加讨伐夏斗寅叛军的战斗。同年秋他被派回家乡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中共基层组织。被派到东海建党后,李超时成立了中共东海县特别支部,先后任中共东海县特别支部书记,东海县委书记和东海中心县委书记。 1929年秋,李超时调任中共(南)通海(门)特委书记,与时任中共(南)通海(门)特委委员何昆等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1930年春李超时与何昆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何昆任军长,李超时任政治委员。 何昆在江苏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牺牲后,李超时任军水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