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active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00:37 点击:579985

  有关媒体近日发布的一项经济学家调查显示,由于美联储为避免美国经济过热而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美国本轮经济扩张很可能在2020年结束。当前,始于2009年中的美国经济复苏已经持续了九年时间,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第二长的经济扩张期。  调查显示,约59%的私营领域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经济扩张期很可能会在2020年结束,另外22%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在2021年结束,还有少数人预测会在明年、2022年或者更晚的时候结束。  至于最可能导致美国下一轮经济衰退的原因,62%的经济学家认为是美联储收紧政策所致,其他列出的原因包括金融危机、资产泡沫破灭、财政危机。  不过,一个积极的方面是,经济学家认为美国低迷的劳动生产率将在未来几年有所回升,预期将在未来五年达到1.5%的平均年增长率,由于“更多的资本投资应该将有助于重振生产率”。而在2007-2017年这十年里,据美国劳工部,美国劳动生产率每年的平均增幅只有1.2%,这一疲软的增长是美国经济的一大隐忧。 (责任编辑:DF353) radioactive

  为切实有效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协作等方面,对下一阶段企业发行中长期外债工作进行了部署。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6月27日答记者问介绍,近两年,部分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企业外债发行规模有所增加。这些企业评级情况参差不齐,有的经营收入和利润不高,自身实力有限,但申请备案登记的外债规模偏大,动辄五六亿美元,甚至高达数十亿美元,申请发债规模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有的缺乏以项目本身收入偿还贷款的能力。部分企业由于没有外汇收入来源,抵御汇率波动风险能力较弱。   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的通知》,实施企业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改革。数据显示,2017年,企业境外发债2358亿美元。2018年1-5月,企业境外发债992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   该负责人表示,企业境外发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境外发债主体radioactive

  “201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上年的增长势头,复苏向好态势尚未改变,但边际增长动能有所减弱。展望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两个最大风险来自于美国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6月2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京发布《2018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课题组专家认为,2018年全球通胀将比2017年显著抬升,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分化或加剧,将引发金融市场再平衡。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趋平甚至倒挂所反映的经济衰退风险值得关注。意大利政治危机暂告一段落,但欧洲政治风险能否根本解除,取决于欧盟改革的决心和步伐,财政货币机制调整势在必行。美联储加息背景下,新兴市场金融稳定将持续经受考验。   长和金融稳定将产生负面影响。未来,欧洲政治风险能否根本解除,取决于欧盟改革的决心和步伐,财政货币机制调整势在必行。总体来看,本轮意大利政治危机对欧元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具有较为强烈的短期冲击,直接引发市场忧虑情绪和金融震荡。   报告分析,从长期来看,欧盟依然面临严峻的政治风险,各成员国施政政策不确定性上升,风险“自爆”或将拖累欧洲复苏radioactive

  必须承认的是,随着地方在景区运营和门票价格制定上的权力下放,间接导致一些地方过分依赖门票经济,另有一些景区通过增加另行付费项目、捆绑销售等方式变相涨价,部分景区门票频繁调价,越调越高。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有利于加快构建充分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国有景区运营管理体制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对于景区价格,近年来随着国人旅游热情的高涨也屡受关注,原因就在于日渐水涨船高的景区门票价格。而基于不断上涨的门票价格,景区运营也逐渐走入了门票经济的怪圈,即依靠门票收入支撑景区日常运营和开销。但实际上,往往出现因门票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游客骤减的情况,由此导致景区商户罢市的现象也曾有出现。   显然,这样的门票经济怪圈与国人日渐旺盛的旅游需求格格不入,更与大众旅游乃至全域旅游的旅游产业发展大格局radioactive

  近日,生态环境部对外透露,呼伦湖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项目实际投资13.15亿元,经过两年治理,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有所下降,但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氟化物指标却不降反升,水质仍为最差的劣五类。   一时间,诸如“呼伦湖五年花费13亿治理水质未改善”等质疑开始出现,让人费解的是,五年时间内,13亿元的投资花费究竟花在何处?呼伦湖如今的水质仍为最差劣五类的现实又传递出了什么信号?   据了解,2016年批复的《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016—2017年)实施方案》,其中含有草原生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水利工程、环境整治和管护能力等五大类20项工程,规划投资21.08亿元;通过上述治理工程减轻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等,力争2017年底湖泊水质从劣五类提高到五类。   实施呼伦湖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被视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今呼伦湖治理花费不菲却缘何换来维持现状的尴尬?据生态环境部分析,主要是治理工程随意调整变更。实施方案明确的20个治理工程项目,只有两个项目总体按计划执行,工程项目调整变更率达90%。相应的投资变更是大幅削减,其中,农村安全饮radio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