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瓜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2:04 点击:471340

过了4000多年的春节 除夕当天到底该不该放假?农历春节即将来临。迎接新年的中国人要隆重度过旧岁的最后一天“除夕”,一家团圆,同吃年夜饭,守岁祈福。然而,除夕当天应不应当放假,曾是个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而事实上,除夕也确实经历过进出春节假期表的反复。1982年除夕,朝阳区老社员张振岐和家人在一起包饺子。李晞/摄春节假期初一起算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一岁之始,农历以近立春之月朔即正月初一起算,亦称元旦。为了与国际历法一致,1911年辛亥革命后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作为新年;农历元旦(正月初一)则改称为春节。1975年初一凌晨,二十七路车队职工仍坚守岗位,进行车辆整洁检查工作,保证春节期间安全运行。胡敦志/摄上世纪50年代,春节期间以勤劳动、搞生产为荣,但也实行了不太固定的假期,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初三。据1959年2月8日的《北京农民报》报道,这一年春节放了5天假,从除夕一直放到初四。(1959年2月8日《北京农民报》5版,《春节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特殊时代原因,国务院作出“春节不放假”的决定。据《北京日报》1967年2月1日报道,国务院正式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的通知。直到1979年1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封题为《春节为什么不放假》的读者来投我以木瓜

中国民间志怪记录中的犬异:救人破案两不误作为六畜中被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丰富多彩的。不仅在种种艺术形式上可见它们的造像,在民间乃至官员士大夫所记录的志怪内容中,也一直有它们的身影。今天,我们就趁着新年之际,来浏览一下与狗有关的种种异闻怪谈。中国历史上驯养家犬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以及半坡遗址发掘中,便已出土过狗的骨骼以及陶狗等殉葬品。虽然没有明文记载先人驯化野狼至家犬的过程,但狗在农牧业生产的功能性至今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即狩猎、看守和护卫。作为狩猎野兽、看守家园牲畜的好伙伴,家犬对于部分野生动物的威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故而狗在传统志怪文化中的最初投射,均是以具有威慑力的辟邪、震慑形象。如《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天狗”“天犬”形象,便有抵御凶邪、昭示兵灾等涵义,其记录如下: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二郎搜山图》中扑咬妖怪的猎犬因为见证了家犬对于野兽的威慑与驱逐作用,故而在先人心目中,狗对于那些成精的物怪妖媚、异兽邪禽也一样有着驱避作用。《岭表录异》中记载:有鬼投我以木瓜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蜀客青城客 羁旅印平生(图)一幅真正的中国画,诗、书、画、印,缺一不可。画者以笔墨阐释心境,以题款抒发人生感悟,以钤印弥补画面不足之处。朱红的印章,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观者为之一振,有所感悟。张大千一生用印无数,忠实地记录下他的人生足迹,而且是其艺术于精微处见精神的最好写照。张大千南唐后主李煜,最为著名的一首《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梦中才能暂时忘掉自己是羁旅之客,回到家乡亲人的身边。中国人喜欢以“客”字为母题,借此道尽人生的百转千回,抒发复杂的离愁别恨。张大千留有多方以“客”字为主题的印章,由此可推知他在不同时期的心绪。他一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江南度过:他到上海学习诗词、绘画、书法,在松江出家百日。在苏州时,与二哥一起借寓网师园,在此园中生子育女、侍奉老母,更是在这里广交师友,收纳弟子。1933年,经吴湖帆提议,张大千与众人组织成立“正社书画会”,网师园成了大家最常聚会之地。1979年,已然80岁的张大千所绘《吴中水竹居》,似可见网师园外南园景象,图上自题“十载吴趋老网师,故交零落各天涯”,思念朋友之深情跃然纸上。青城客印章一方“青城客”,刻于1939年9月,此前一年,张大千经历了一场人生的重大考验,投我以木瓜

陈尚君:诗人赵嘏的人生冷暖与诗歌存佚赵嘏是晚唐著名诗人,成就略逊于杜牧、李商隐,与许浑、张祜相当,可惜他的原集不存,传世《渭南文集》由后人拼凑,误收、漏收都很严重,影响了对他成就的认识。我经多年努力,校订所得赵诗较前人有很大扩展,仅完整的佚诗就超过五十首,另残篇还有二十多篇,实在很可观。藉此谈谈他的人生与诗歌,也介绍一些较有特色的佚诗。至于佚诗来源,不能全部披示,读者谅之。赵嘏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人,其地在今江苏淮阴,在唐代并非文化中心,他的家世至今仍不甚了了。赵嘏生平也很简单,他在武宗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估计那时已经年近四十。过了几年,在宣宗大中前期,得到一个渭南尉的小官,后世常称他为赵渭南。不久就去世了,享年肯定还不到五十岁。登进士第以前的经历,仅能从他的诗中加以推测。穆宗长庆末,曾入浙东观察使元稹的幕府,后来又到过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幕府。元稹是著名的诗人,沈幕中则有杰出诗人杜牧,这些经历对赵嘏都很珍贵,但感受应该有很大不同。赵嘏留下的诗有《重阳日陪越中元相公宴龟山亭》《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初入寺寄上元相公》等,写于奉陪曾任宰相而出守越州之元稹末座时,似乎没有引起元稹的特别关注。《初入寺寄上元相公》一首,又投我以木瓜

淡然的看待争议 于正: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幕后人一直以来,于正都是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人物,作品个个爆款,但是却争议不断。最近,随着《凤囚凰》的热播,他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于正坦露心声,不但表达了自己对作品“平安”的祈求,更是非常真诚的阐述了自己目前平和的内心世界。于正说:“我有很多年意气风发的,觉得自己非常彪悍。但这些东西到最后回报在我身上都是很大的伤害,现在的心态是只想平安,不想再体验红的感觉了”。早些年,于正凭借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独特的视觉色彩审美。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古装”剧的一片天,可谓一家独大,更是打造了一部又一部的收视奇迹。但是人红是非多,随着作品的爆火,以及他的剧不断的捧红剧中演员,这些综合和因素把他推到了舆论的中心,他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甚至是曲解。采访中于正表示,自己有反省,有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前很浮躁,目空一切,对很对该尊重的人和事都没有做到本分,过于自大,但是这两年的时间,他是沉淀先来了,想要回归到作品本身,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追逐名或利。而谈及他对自己作品的目标和态度时他则表示:“抢打出头鸟,现在想好好的做剧和作品,不想因为爆款太爆,而变成牺牲品,因为爆了以后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投我以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