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er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0 20:45 点击:429150

原标题:对标“四有”立好样子 ●以“四有”为根本遵循,在献身强军实践、勇担历史重任中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是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的号召,反映了强军兴军对军人素质的必然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军人、怎样培养军人的重大课题。身为新时代革命军人,必须以“四有”为根本遵循,在献身强军实践、勇担历史重任中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 对标“四有”立好样子,要坚持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有灵魂是统领,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理想抱负,要旨在于习主席强调的信念坚定、听党指挥;有本事是核心,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素质本领,要旨在于习主席强调的素质过硬、能打胜仗;有血性是关键,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精神特质,要旨在于习主席强调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有品德是基础,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道德情操,要旨在于习主席强调的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这四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立起了新时代铸魂育人的根本尺度,明确了对革命军人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就如同一座房子的四根顶梁大柱,缺一不可。 对标“四有”立好样子,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poser

原标题:“在我看来,这是实事求是” 记者:给自己打“差评”是一时冲动还是有意为之? 单来祥:做人感性,做事理性,这是我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年终述职这个“差评”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哗众取宠,确实是严格对照标准,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在我看来,这是实事求是,很客观地做出去年工作的自我评价。 记者:这是你第一次给自己打“差评”吗? 单来祥:还真是第一次。 记者:以前为什么不打“差评”?这次又偏偏要给自己打“差评”? 单来祥:其实,并不是因为我读博士回来,觉悟变高了。过去也曾多次想过给自己打“差评”,但最终都“随波逐流”了。这次决定给自己打“差评”,一方面是集团军、旅里逐级开展的专题教育对我触动很大,另一方面自己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其实一个人能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摆位自己,真的很重要。 记者:那你如何看待领导战友的“好评”? 单来祥:事物都是多面性的,以不同的视角、标准、要求甚至是行为目的去评估一个事物,都会得出不同结论,甚至是相反结果,这很正常。在我看来,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更多的是认可、是激励、是鞭策,我对自己的“差评”则是为了找到差距、弥补不足、poser

原标题:以文化自信激发精神动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不自信,谁能信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就要坚定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始终。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爱国品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治不忘乱,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品格气质,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当今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poser

原标题:郑文甫同志逝世 本报讯 正军职离休干部、原总后勤部卫生部顾问郑文甫同志,因病于2017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郑文甫系江西于都人,1920年10月出生,1932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勤务员、护理员、卫生员、技师、司药长、科长、院长,处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校长,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poser

原标题:做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翻开历史文献的卷宗,我们发现,1956年和1965年毛泽东曾两次公开评价自己的著作:“对已发表过的东西,完全满意的很少。如《实践论》就是比较满意的……”“《实践论》,还有点用。” 毛泽东为何对《实践论》情有独钟?答案正如他所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行了系统完备的构建,开创性地把实践观点作为一种理解人与世界关系的思维方法,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尝试,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取得了光辉成就。 《实践论》发表时,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毛泽东用“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作为《实践论》的副题。这是毛泽东针对中国哲学史上知和行关系的长期争论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释,也成为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精彩一笔。王阳明在16世纪提出的“知行合一”,在毛泽东这里,才真正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高度,为今人揭示其核心要义:实践! 在实践中求真知。真知从哪里来?天上掉下来的吗?头脑里固有的吗?毛泽东明确而响亮地告诉我们:“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p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