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崎未来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17:22 点击:413099

原标题:三沙的蓝与白 其实,三沙并不遥远,只要想看那片蓝,抬头望去,白云深处就是三沙。 三沙,本就是来自天上的海洋,那些飘在天空中的白云就是三沙的浪花,一朵一朵飞上天空,天空中的景象就是三沙的景象。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从古至今,渔火点点,海鸟翱翔,珊瑚璀璨。 我来自你对面的北方之北的陕北大山之中。我是你的一叶小舟,曾在你的海域行驶过一个礼拜的时间。如果我是你的一叶小舟,那么你就是陕北的一片风景,我们本就山水相连、一脉相承,千里万里同袍同泽。 你是散落在南海的200多颗珍珠组成的三沙。每一个岛屿都是镶在华夏大地上熠熠发光的七彩宝石。你在辽阔海面上铺开无限大的蓝,你的蓝正是你与生俱来的气质和话语,是你气贯长虹的海天一色,是你用波涛发出蓝色母语的深情和执着。 我在一个傍晚站在永兴岛的海边,远眺苍茫处愈加澄明的渔火,那是来自古老的海上民谣,每一盏渔火都是民谣中动人的音符。我用心聆听,星星就来了,它们挂在蓝色的夜空,随着海风,把光芒远远地投射到三沙的每一处。 光芒是金色的远方,在大海深处,在苍穹高处,在渔火的闪烁里。光芒是蓝与白的交融,在海面的升腾中,在天空的怒放中。这是三沙之光,星崎未来

原标题:大山深处的老兵 大山心脏,迷宫般的地下长廊绵延数里,一件件“国宝”庄严静卧,构筑起一座雄伟的“地下长城”。 一群士兵脚穿软底防静电鞋走走停停,带头的是位老兵,两条毛刷似的浓眉下,一双虎气生生的大眼睛,盯着“国宝”反复检查。忽然,他将手放在一颗漆封表面挑不出丝毫毛病的螺丝钉上,轻轻一扭。 “这颗螺丝没有达到规定力矩技术要求!”他眉头紧蹙。 “可装备责任书上分明写着‘合格’,还签着专家的名字,你不会搞错吧?”现场指挥员问。 “绝对不会。” 经请示,最后由专家组“会诊”,发现该设备不符合战技术指标。如果未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装备进入“自毁”程序。 阵地就是战场,在洞库的每一刻就像打仗。任务顺利完成,走出洞库,老兵脱下防静电鞋,又匆忙赶向下一个洞库。这名肩扛三道粗拐的老兵叫季永强,他在这深山洞库里已经工作了22年。 肆虐的西北风刮得昏天黑地,枝叶摇摆的密林深处,一条“羊肠小道”若隐若现,依稀可见一个身影在迎风而行。 从宿舍到洞库不足两千米,紧裹大衣的季永强,步履蹒跚,足足走了40多分钟。并不是他不想走得快些,只是,这么多年来,他视为生命的洞库给了他冷酷的“馈赠”星崎未来

原标题: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当哨兵 “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屋后头,边境线上放牛羊,界河边上种庄稼。”在祖国版图最西北端的国境线上,中哈界河河畔有一个分水闸,有人把这里叫做“桑德克龙口”。这里地处偏远,素有“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之说,而更多人喜欢把这里称为“桑德克民兵夫妻哨所”。 这里方圆百里只有一家住户。住在这里的人,每天粗茶淡饭,甚至连吃上新鲜肉菜也是一种奢侈……对他们来说,耕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他们始终坚守边境一线,一守就是30年。 他们,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185团民兵护边员马军武、张正美夫妇。30年来,夫妻俩始终牢记使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甘守清贫、忠诚奉献、以哨为家,风雨无阻地在2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上巡边、守水、护林。他们累计巡边31万多公里,穿破了450多双胶鞋,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戍边为国、守土如金、履职尽责的初心和使命。 一生只做一件事,为祖国当哨兵。如今,马军武、张正美夫妇年纪大了,但他们没有停下巡边守防的脚步,时刻肩负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和保卫领土主权的职责。有人曾问马军武:“边疆发展日新月异,你们为啥还在这里吃苦受累?”他憨憨一笑:“这里是祖国的领土,星崎未来

原标题:别了,男儿泉 12月1日,帕米尔高原风雪交加,驻守这里的南疆军区某边防团库鲁木都克边防连13名退伍老兵来到男儿泉边,尝一口甘甜的泉水,摸一摸泉边的石碑,每个人都红了眼眶…… 距离泉眼不足百米的山脚处便是连队驻地。上士伍华东动情地说:“听老一辈戍边官兵讲,1962年连队组建时这里便有了男儿泉,几十年过去了,这眼泉水也成为连队官兵扎根边疆、忠诚守防的精神之源。”在告别男儿泉后,老兵们纷纷提出申请,参加最后一次巡逻,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自己守护的雪山哨卡道别,将戍边接力棒继续传承。 那天,巡逻队要前往海拔3842米的阿克赛别里山口执勤,巡逻车颠簸前行,老兵们一路上沉默不语。为打破车内的沉闷气氛,连长姜飞讲起了老连长来队的故事。今年夏天,连队第6任连长陈海波辗转数千公里,回到日思夜想的老连队,他看到自己当年亲手种下的小树苗已经长到了碗口粗,禁不住热泪盈眶……陈海波还介绍了老一辈连队官兵戍边守防的艰苦历程,鼓励战友们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祖国边防线。 “只要喝过男儿泉的水,永远是连队的兵。”不知谁喊出这么一句,老兵们纷纷点头。40分钟后,巡逻车来到琼伯勒达坂山脚下,由于地面积雪较厚,车辆无法通行,星崎未来

原标题:微课堂,让教育更富实效 本报讯 陈进、刘书报道:“平时觉得宏观抽象的理论,经过‘板凳夜话’一番熏陶,心里亮堂了许多。”连日来,西部战区空军某师组织官兵通过“板凳夜话”等模式开展理论学习,使教育更富实效。 “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固本开新,与基层一线对接,把学习教育讲到官兵心坎上,教育效果便能事半功倍。”该师领导介绍,“板凳夜话”就是合理利用零散时间,通过“微课堂”“微视频”等形式,将理论学习内容及时传达给官兵,为基层建设注入动力。 笔者在现场看到,该师党委班子成员在饭后、训练间隙等时段,带头拎起板凳走进班排,用最新理论成果为基层官兵做辅导。为使学习接地气,他们注重针对官兵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行研讨,把理论术语转化为兵言兵语。他们还收集党史军史、身边先进典型故事作为辅导材料,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官兵,更加通俗易懂。 “接地气的理论教育我们最欢迎。”该师某团下士叶贵童告诉笔者,活动开展以来,官兵理论学习热情高涨,学习研究氛围日渐浓厚。星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