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贷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09:58 点击:233391

原标题:广东药交中心61个品规救命药断供背后:原料药价“上天”成品药价“入地”每经记者 金喆破伤风抗毒素、葡萄糖注射液……这些为人熟知的药物,在广东药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广东药交中心)5月2日发布的一张清单上,被标注为“急(抢)救药品”。不过,它们被列在这张清单上的原因,是因为企业“断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列在“断供”清单上的急(抢)救药品共61个品规(指药品规格,如剂量大小、剂型等),而整个清单显示,有多达1004个品规的药品断供。“救命药”为何断供?药品原材料成本涨幅大“广东是医药大省,中了标谁想丢掉生意?企业不是不愿做,而是不敢做。”面对记者的采访,曾任广东一家老牌药企董事长的李云(化名)直言,不是企业不想做生意,而是生产成本与中标价格的倒挂情况让企业没有生产动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药企不愿买单、中标后不供货的例子在各地屡见不鲜。2016年5月,广东药交中心就曾对未按合同供货的806个品规的药品进行公示,并明确指出若公示期结束后未按时供货,将被取消该品规两年内在广东省的入市交易资格。此外,国内多地也曾发生药企中标不供货而被公开点名的事情。湖南省药品流通协会秘书长黄修祥此前曾对记飞贷

摘要 5月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投资者保护·明规则、识风险”专项活动,以案例为载体进行分析解读的形式,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知识,明晰政策红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所副教授苏洁澈对记者表示,本次专项活动以“远离内幕交易”开篇则体现了这类案件类型的突出性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形式讲解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有利于提升投资者法制化意识。同时,他建议提升投资者保护获得感还需完善投资者申诉赔偿制度。   5月5日,证监会宣布启动“投资者保护·明规则、识风险”专项活动,以案例为载体进行分析解读的形式,帮助投资者了解证券期货法律法规知识,明晰政策红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所副教授苏洁澈对记者表示,本次专项活动以“远离内幕交易”开篇则体现了这类案件类型的突出性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形式讲解违法违规行为的特征有利于提升投资者法制化意识。同时,他建议提升投资者保护获得感还需完善投资者申诉赔偿制度。  一直以来,证监会对内幕交易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本次专项活动中呼吁投资者远离内幕交易也首当其冲。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证监会今年开出的34份飞贷

摘要 炒股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打探或者听消息。殊不知,如果消息属实则构成内幕交易,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如果不实,则肯定又中了哪个“害人精”的圈套,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炒股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打探或者听消息。殊不知,如果消息属实则构成内幕交易,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如果不实,则肯定又中了哪个“害人精”的圈套,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现实中,内幕交易有多种表现形式,“枕边风”内幕交易便是其中一种。在既往的处罚案例中,上市公司H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停牌,其控股股东Z公司董事臧某的妻子陈某在停牌前买入6万股“H”,卖出后获利7.3万元。另一则案例是,上市公司Y因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停牌,主办券商Z证券工作人员余某的妻子叶某在停牌前买入1.3万股“Y”,卖出后获利共计9.7万元。  证监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两个案例中,H公司控股股东Z公司的董事臧某、Z证券工作人员余某都是《证券法》规定的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他们的妻子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碰巧”买了与这些信息有关的股票。可是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根据既往的处罚案例,大数据查处内幕飞贷

摘要 去年6月,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上市部发布两则常见问题解答,9月“史上最严”重组新规正式落地。一系列监管条例出台和实施后,并购重组从严审核的态势一直延续至今,并购重组市场遇冷。   去年6月,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上市部发布两则常见问题解答,9月“史上最严”重组新规正式落地。一系列监管条例出台和实施后,并购重组从严审核的态势一直延续至今,并购重组市场遇冷。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继续放缓:前4月上会并购重组项目数量和整体市场并购交易金额同比都被“腰斩”。  并购重组的全面放缓直接影响到了承担并购交易重组中财务顾问角色的券商投行的生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并购交易金额排名前20名的券商参与的交易金额还不足去年同期前20名券商参与交易金额的四成。  中金公司,参与共5起交易的交易金额为481.38亿元,是唯一一个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的券商。  这与去年同期的情形对比鲜明。去年同期,华泰联合参与的并购交易金额第一,为1278.23亿元,且第二至四名的券飞贷

摘要 上周五,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国内首批信用联结票据完成创设,日前正式登陆银行间市场。   债券通的脚步越来越近,信用衍生品市场也在稳步推进。  上周五,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国内首批信用联结票据完成创设,日前正式登陆银行间市场。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信用联结票据(CLN)和信用违约互换(CDS)推出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4家机构参与了创设及交易,其中有10家为银行,占了七成。  信息服务平台披露产品信息,5月3日和4日在上海清算所完成凭证确权登记,次日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流通。  首批信用联结票据名义本金总计5000万元,参考实体涉及能源和城建行业,期限均不超过1年,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包括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民生银行和上海银行等机构。  据了解,2016年9月23日中国版CDS和CLN交易规则正式落地后一个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核心交易商名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创设机构名单以及信用联结票据创设机构名单。其中,首批参与CLN创设的机构有10家,分别是国开行、工行、交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上海银行飞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