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09:13 点击:188577

摘要 【两融余额逼近9000亿元大关】2月20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8994.5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49.34亿元,距离9000亿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从行业板块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亿元,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不过考虑到拉升权重股耗费资金量较大,金融股集体脉冲后料将震荡整固,投资者不宜继续追高。(中国证券报)   2月20日沪深股市融资融券余额为8994.5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49.34亿元,距离9000亿元大关仅有一步之遥。从行业板块来看,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均超过10亿元,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不过考虑到拉升权重股耗费资金量较大,金融股集体脉冲后料将震荡整固,投资者不宜继续追高。ETF来看,2月20日融资净买入额前三的ETF分别为华安黄金ETF、易方达恒生H股ETF和华夏上证50ETF,金额分别为1.28亿元、9685.54万元和2962.61万元。   28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有24个行业板块实现融资净买入,银行和非银金融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居前,超过10亿元,分别为10.79亿元和10.71亿元。建筑装饰、机械设备和公用事业板块的融资净买入额超过2亿元,分别陈辰

摘要 受美元指数持续温和反弹、国际汇市风险规避情绪有所抬升等因素影响,周二(2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期汇价再度双双小幅走软,其中人民币即期汇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短期走软,但在市场预期仍大体持稳的背景下,短期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料将有限。   受美元指数持续温和反弹、国际汇市风险规避情绪有所抬升等因素影响,周二(2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即期汇价再度双双小幅走软,其中人民币即期汇价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下跌。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短期走软,但在市场预期仍大体持稳的背景下,短期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料将有限。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8790,较前一交易日小幅走弱47个基点,创2月14日以来的近一周新低。  周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也出现小幅下行。具体交投方面,周二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跟随中间价微幅低开8个基点报6.8790,全天偏弱震荡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收盘报6.8826,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4个基点,在录得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小幅下跌的同时,也刷新陈辰

摘要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Dmitry Peskov周二(2月21日)的讲话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支持限制现金交易方面发出的最清晰,也是最高层面的信号,虽然限制措施落地的速度有多快目前依旧是个未知数。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Dmitry Peskov周二(2月21日)的讲话是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在支持限制现金交易方面发出的最清晰,也是最高层面的信号,虽然限制措施落地的速度有多快目前依旧是个未知数。  Peskov的评论虽然谨慎,但暗示克里姆林宫支持限制现金交易。现金交易限制在俄罗斯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诸如购房和购车等交易中现金被广泛使用。  虽然面临反对,但Peskov 称,限制现金交易的措施在其他国家被广泛采用。他在一次电话会议上告诉记者称,虽然国内对限制现金交易有不同观点,但国际实践表明其效果良好。  Peskov 还表示,任何规则都必须将“国家的现实”考虑在内。俄罗斯的储蓄卡和信用卡渗透率依旧很低。  财政官员们长期以来主张限制用现金进行大额交易,因这可能被用于逃税和洗钱,但政府也不得不担忧可能因此引发的政治反对。  今年1月,财政部长 Ant> (原陈辰

摘要 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有人提出,这是否印证了“中国出现外资撤离潮”的说法?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2%。有人提出,这是否印证了“中国出现外资撤离潮”说法?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给予了有力的反驳。  “关于‘外资撤离潮’的说法,我认为是有失偏颇的。”高虎城在发布会上指出,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外资,都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有进有出。有些低端产业的企业转走了,同时又有许多高端产业聚集过来,这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结果。  据商务部统计,1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其中,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4.3%和127%。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其中,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218.1%和29.5%。  “至于今年1月吸收外资下降陈辰

摘要 去年以来,大小非减持问题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公司大股东锁定期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套现,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有些大股东通过释放种种“利好”以实现“精准减持”。舆论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减持进行一定的限制。   如果股东大会能成为保护公司价值最后一道屏障,或者用脚投票机制生效,大股东胡作非为自己也会跟着倒霉,那么就根本不需行政之手介入。  去年以来,大小非减持问题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公司大股东锁定期刚到就迫不及待地套现,部分股东“清仓式减持”;有些大股东通过释放种种“利好”以实现“精准减持”。舆论认为,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对减持进行一定的限制。  目前监管对解禁后股份减持已有技术性限制,增加新限制或许可以让大股东“吃相”稍好看一些,但要注意,根除减持之恶不能寄希望于重重人为限制,通过系统性改革让市场机制生效,才是长远之策。  大小非应付监管给出的减持“理由”千差万别甚至离奇可笑,但股价过高才是根本原因。股价高估时大股东减持,股价低估时大股东增持,有助于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应同等对待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