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05:32 点击:1002503

  受访专家: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 波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如今不少老人也加入减肥大军,似乎瘦了就健康了。近日,美国《肥胖》杂志发布研究显示,老人刻意减肥可能影响骨骼健康。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是衡量肥胖的公认标准。该研究对77名平均BMI为33.6(通常18.5≤BMI指数≤23.9属于正常体重,超过29.9属于严重肥胖)的老人进行为期18个月的减肥干预,并在18个月和30个月时对老人的总体重以及区域(总髋部、股骨颈、腰椎、小梁骨)的骨密度进行监测评分。结果发现,对老年肥胖患者进行减肥干预后,无论他们是否反弹,髋部骨密度的下降都会持续一年。研究还发现,脂肪的减少和减重降低了髋部的骨密度,增加了骨质疏松风险。   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苟波表示,老人如果减肥方式不当,比如过度控制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减重过多、过快而导致体重明显下降,都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年纪过大的老人,如果只是轻度肥胖,且没有明显心血管疾病,不一定要减肥。如果存在一些运动禁忌症,更不适合运动减肥,可在医生指导下寻求营养、医疗等其他方法控制体重。如果肥胖伴有其他慢病,适当减点肥。原则上采用安全有效的方法,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受访专家: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李 恒   秋冬季节,很多人的足跟都有干裂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行走疼痛、出血等。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恒说,足跟干裂是一种以足跟部皮肤出现干燥、裂隙为特征的皮肤疾病,多发生在气血亏虚的人群之中。本病易发于寒冷季节,因此严冬到来要注意防护。   足跟部与身体其他地方的皮肤不同,因摩擦、受压等导致其角质层相对较厚,缺少水分和油脂润泽,时间久了,容易丧失柔韧性及弹性而发生皲裂。同时,有些老人由于皮肤萎缩,汗腺、皮脂腺明显减少,更易发生足跟皲裂。此症除外部因素和生理性衰老所致外,从中医角度讲,多是因为气血亏虚或久病耗伤阴血,使其不能濡养肌肤所引起。表现为足跟部皮肤干燥、粗糙、增厚、发硬,皲裂沿皮肤表面的正常纹理发生,呈现出长短不一、深浅度不同的裂隙。严重的人群皲裂深达真皮或以下,常伴有出血、疼痛等症状,活动时加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等。   中医治疗足跟干裂主张外用与内服联合。一方面,少用香皂或沐浴露外洗,洗澡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20分钟以内。洗澡或洗脚后,坚持外涂尿素乳膏、凡士林、硅油乳膏、蛤蜊油等,做好保湿护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60岁的王先生已有20年的糖尿病病史。近半年他经常有泛酸、呃逆、口苦的症状。他一直以为是胃病犯了,并未在意,这次到内分泌科常规检查时,医生看了看他的“将军肚”和血糖监测情况提醒他,其实这些症状可能和肥胖以及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泛酸,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下降,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尤其是胃酸、胆汁反流进入食管,患者可能还伴有口苦、上腹胀、上腹痛、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虽然正常人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反流症状,但时间短暂,且不会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而随着反流次数和程度的逐渐加重,就可能造成食管黏膜病理性损伤,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肥胖和糖尿病关系密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的比例超过半数。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与胃酸反流症状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腹部肥胖会增加腹内压和胃食管压力梯度,从而导致反流。从中医角度,泛酸源于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肥胖者多为多湿多痰之体,易出现痰阻中焦,胃气上逆。   另一方面,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容易出现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据国内外研究报道,有一半以上的糖友存在胃肠运动障碍。随着血糖水平的增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注重身体保健。67岁的杨阿姨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中医馆调理身体时经工作人员推荐做了肠道水疗,结果出事了。水疗后不仅没有效果,肚子还出现不适症状,经医院检查,杨阿姨因水疗引起了肠穿孔。 家住南郊的杨阿姨,近日感觉身体不舒服,经过朋友介绍,前往西安明德门附近一家中医馆就医。为了调理身体,中医馆工作人员给杨女士推荐做肠道水疗,声称可以排除肠道里的宿便和毒素,以达到养颜排毒的效果。然而进行了几分钟后,杨阿姨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肚子又胀又难受,并发生了呕吐,便立即停止了治疗。然而不适感依然没有消除,随后杨阿姨来到西安市中心医院治疗。经检查,杨女士因水疗引起了肠穿孔,医院立即为杨阿姨进行手术。 昨日的采访中,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二科副主任医师高小鹏表示:“由于杨阿姨穿孔时间比较长,感染比较严重,在手术中血压不太稳定,有感染性休克。”手术中经过局部引流、清创并对肠道进行修补后,杨阿姨已经脱离危险,目前仍在医院治疗。 据了解,所谓的肠道水疗就是将一根细水管伸入肠道,用水冲洗,没有医生指导是很危险的。医生告诉记者,像年龄较大、身体虚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还是要慎重保密宣传教育制度

  近年来,随着影像检查的广泛应用,发现乳腺结节的女性越来越多,很多女性担忧乳腺结节会发展成为乳腺癌。对此,西安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何建军教授表示,其实大多数人的结节都是良性的,临床最多见的是乳痛症,这些都与乳腺癌关系不大。   今年36岁的任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家中老人生病加之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出现乳房疼痛的症状,在医院经过彩超检查,任女士被诊断为乳腺结节BI-RADS3类。“医生,乳腺结节是乳腺癌吗?我的乳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会癌变吗?”任女士为此忧心忡忡。   何建军表示,近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乳腺外科门诊每天都会接诊很多因为乳房不适前来就诊的女性患者,最多时一天280-300人,但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大部分人都表现为乳腺疼痛,和乳腺癌没有多大关系。他称,乳腺结节常见于育龄妇女,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致激素分泌不均衡,造成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常与情绪波动、工作压力、生活习惯等有关,如果出现乳房疼痛或不适,或者发现乳腺有肿块,一定要前往大医院的乳腺专科去检查和治疗。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女性朋友如何预防和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何建军建议,注意保持心情愉快,积极调整情绪,适当运动。保密宣传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