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0 19:00 点击:1001341

  由于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泵入静脉,因此每个人都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深静脉血栓通常存在于腿部,可能导致严重疾病或残疾,如果部分血栓破裂,移动到肺部,阻断血流,就会导致肺栓塞。除了积极预防和治疗外,研究人员发现,吃对了也能防深静脉血栓。   多喝水,血液流通更顺畅。脱水会造成血液黏稠,增加患血栓风险。一种简单方法就是看尿液颜色,如果是浅黄色或清澈的,表明饮水充足;如果呈琥珀色或更深颜色,就需要增加饮水量。   喝点葡萄汁,降低血小板黏稠度。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者发表在《营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喝适量红葡萄酒或葡萄汁,其中所含强效抗氧化剂多酚有助防止血小板黏附在一起形成血栓。   用大蒜给食物调味。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者发表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蒜能分解血液中有害的血栓。从大蒜中获得健康益处的最好方法是碾碎生蒜瓣,静置5分钟,让其充分释放出有益的化合物,然后生吃或用烤炉烤或煮3分钟。   避免食用不健康脂肪。食用过量不健康的脂肪会导致斑块在血管中积聚,增加患心脏病和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彻底远离不健康的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以及过量的付之一笑

  马上又到万圣节,南瓜成为家家户户的宠儿。然而,南瓜的营养到底怎么样?大家还有不少疑问,本期我来一一解答。   南瓜有什么营养?南瓜是一类瓜类蔬菜,它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保护眼睛和黏膜。南瓜的瓜肉是黄色的,其中富含β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缺乏这种维生素,不仅容易眼睛发干、晚上看不清东西,身体黏膜的抗病力也会下降,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甚至上皮细胞癌症的风险也会上升。第二,有助控制血糖。南瓜生时很硬,蒸熟后很柔软,是因为其中的果胶含量相当丰富,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控制餐后血脂和血糖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南瓜中还含有“环丙基氨基酸”,它能促进胰脏分泌胰岛素,加速葡萄糖的转运,帮助控制血糖浓度,其提取物已经用在医药工业中。第三,有利血压和骨骼。南瓜是一种典型的高钾低钠食物,有助控制高血压和预防骨质疏松。第四,促进肠胃蠕动。南瓜中膳食纤维含量高,可增加饱腹感,促进胃肠蠕动,适合因为缺乏纤维而便秘的人和进食过量肥胖者。第五,富含维生素C。南瓜的维生素C含量和番茄、萝卜、大白菜是一个水平的。吃200克就能得到几十毫克,和每天100毫克的需要量相比,可不算少。   不同品种的南瓜付之一笑

为加快燕麦产业发展,驱动产业升级,打造地区燕麦产业品牌,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积极深化科企合作,助推燕麦产业扶贫。 这几天,素有“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热闹非凡,除了马铃薯外,另一种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燕麦也迎来了大丰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作为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燕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级市之首。然而长期以来,当地燕麦产业一直局限在种植业范围内,加上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燕麦商品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此时,一支由科技特派员组成的燕麦产业科技服务团队(以下简称特派员团队)来到这片土地上,他们紧紧围绕燕麦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促进燕麦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燕麦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集成,加强燕麦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建设,为推动燕麦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选育新品种,夯实产业基础 针对燕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无加工专用品种等现状,特派员团队首先依托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燕麦栽培与品种繁育院士专家工作站,应用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专用品种和抗旱耐瘠中晚熟、晚熟品种、饲用皮燕麦付之一笑

记者28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国际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杂志日前在线发布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藏大学等联合攻关完成的第一个藏族人群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这是藏族人群高原适应研究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对解析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大片段结构变异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遗传贡献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系统解析藏族人群全基因组上的大尺度结构变异,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与西藏大学欧珠罗布教授、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徐书华教授和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吴天一院士等合作,利用三代长读长测序技术以及多种辅助组装技术,从头组装了一个高质量的藏族人参考基因组——珠峰1号。 相比于目前已有的人类参考基因组,珠峰1号具有更好的序列连续性和完整性。利用这个基因组,研究人员找到了17900个大尺度结构变异,其中6505个是有别于其他两个东亚人的大尺度结构变异。经过分析发现,这些特有的变异相关基因的功能显著富集在一个重要的低氧通路上。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发生在基因内含子上的163bp缺失,这个缺失在藏族和汉族群体中表现出显著的频率差异,且该缺失与藏族较低的肺动脉压显著相关。(记者赵汉斌)付之一笑

“瓷娃娃”“月亮的孩子”“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这些看似诗意的名字,背后的真相却是罕见病。据《工人日报》报道,对罕见病诊治这一国际性难题,我国正摸清罕见病发病“底数”,迈出加强诊疗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目前,国家卫健委已成立国家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并要求从下月起新诊断病例,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努力实现罕见病早发现、早诊断、能治疗、能管理。 目前,我国罕见病发病人数至少在2000万以上。现阶段,罕见病的诊疗存在两大痛点。首先,误诊、漏诊率较高,约有六成的罕见病患者遭遇过误诊。就拿“小胖威利综合征”来说,其外部症状表现为暴饮暴食、肥胖、发育迟缓等,极易被误诊为脑瘫、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罕见病药物的不可及与不可负担是另一大痛点。我国已印发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然而,目录中121种疾病的300多万名罕见病患者仍然面临着疾病诊断后无药可治、治疗药物未在中国上市、治疗药物虽已上市但价格高昂尚未纳入医保等难题。 针对两大痛点,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针对误诊、漏诊,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并遴选出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强、诊疗病例较多的324家医院,对患者进行相对集中诊疗和双向转诊。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它付之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