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一加透视 亲历文革中的学校活动——新华陶厂学工


更新日期:2018-10-17 14:34:07来源:网络点击:296953

文革中的各级学校都要遵照毛泽东于1966年5月7日发出的指示办学。五·七指示中针对学校的部分为: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既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1970年秋季。学校组织了两个初中班的同学到隆昌新华陶厂“学工”。为期15天。两个班的主科教师也参与其中。

新华陶厂在四川隆昌石燕辖区内。规模不大。坐落在偏僻的山岙里。其四周植被繁茂。除少量的灌木外。基本上是松树。那些错落于山脚的制陶厂房非常简陋。不如说是简易的工棚。但数量可观的陶窑却给人以鳞次栉的感觉。为避水患。它们均依山势而建。长度约30米。宽度2米以上。高度2米左右。

我们到达陶厂那天。厂里为我们开了欢迎会。一番“欢迎光临”、“大力支援”的客套话后。厂领导简要介绍了陶厂的历史、产品种类。以及生产规模等情况。会上。带队的老师就学工的意义做了简短发言。学生代表也上台表示了决心。

当天下午。在一名厂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到厂房和窑口去参观了揉泥、制坯、画坯、施釉、晾干、运坯、入窑、煅烧。以及出窑的工序。对泥土如何形成陶器有了感性认识。过去我们在县城的露天窑铺里见到过缸、钵、坛、罐、碗、盅、壶等这些陶器。众多家庭也在使用着它们。但因它们是成品不能给人以新鲜感。而这里的各类半成品却撩动着我们的好奇心。唤起了我们潜在的兴趣。

第二天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劳动:往揉泥的厂房运送陶土。然而运送。靠的是我们柔嫩的肩头。陶土是岩石风化后沉积下来的黏土。用锄头挖是很费力的。由于陶土含铁量高。因而同样的体积。却比普通的泥土称重许多。

所以无论是“挑土”还是“挖土”。持续作业都难以坚持。于是大家就半小时一轮换。这样的劳动。仅一天下来。没有一个同学的肩头不红肿。手掌不被打起泡的。劳动强度大。使得大家在最初几天极不适应;基本适应。却是在“学工”的后半程了。

“学工”时的居住条件是很差的。男女学生各住在一间用厂房改造的大屋里。睡的是通铺。即用新砍伐的松木紧挨四周墙壁捆扎好。然后放上竹篾、铺上谷草和草席的那种“床”。铺盖枕头是自带的。秋夜仍有不少蚊虫。但那时还没有蚊香。就点着蚊烟睡觉。

我们与陶厂的职工在一个食堂用餐。自己买饭菜票。在窗口排队打饭菜。食堂没有饭桌凳子。打好饭菜后。三五个男同学凑在一起。蹲在露天吃。女同学亦然。食堂早餐有稀饭、馒头、玉米窝窝头和咸菜;中午和晚上有干饭和玉米窝窝头。秋南瓜和牛皮菜是绝对的主菜。

那时。国家每月供应的粮食定量是:居民25斤;干部27斤;中学生32斤。其中70%是大米。30%是粗粮。我们用粮票在食堂买饭票。经办人会按这个比例给两种颜色不同的饭票。一种是买米饭或馒头的。一种是买玉米窝窝头的。当年只有十五六岁的我们正是吃长饭的时候。加之“学工”劳动强度大。每顿按定量吃是吃不饱的。却又不敢多吃。因谁家也没有宽裕的口粮。

我们白天劳动。晚间大家还要坐在床上。在昏黄的灯光下听老师小结当天的劳动情况。积极的和消极的老师都一并指出。当日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表扬。表现“差”的同学会领受批评。

偶尔。老师也要求同学们积极发言。希望就搞好“学工”活动提出建议。或者指出已出现的不良苗头。记得一次会上。我就反映了一种现象。并指出了它的危害性:有的同学晚饭后转路。爬上了没有生产的陶窑。并在上面走来走去。这样的行为有可能对陶窑造成损坏。也可能导致自己摔伤。

我那时毕竟青涩。不知道在会上反映这种现象。会得罪“有的同学”。

说是“学工”。可我们在十几天里。就只做了挖运陶土这件事。虽然也到厂房和窑口去参观过制陶工序。对由陶土形成陶器的工艺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却没有动手去实践过从揉泥到煅烧中的任何一道工序。这不免令人感到遗憾。

2013.5.24于成都


相关:

阳光是一双温柔的手阳光是一双温柔的手 轻轻抚摸着这个星球 每个人都是一颗尘埃 尘埃中有山川也有河流 春花的芬芳谁能留住 落叶的萧瑟莫放心头 人生是一次短暂的旅行 最珍贵的莫过于自由 阳光是一双温柔的手 愈合了黑夜黑色的伤口 虽..

我从书中走来一直是在懵懂中缺少心疼。 问不懂的也就少几页书中了解。 唯有几遍等待岁月在人生中变迁。 但知道了。 有时有书中几划。 那两天酷暑却冷暖如春节。 仿佛一页跨过几月。 却唯有自己点了头长大变迁。 所以人生中我重..

上一篇: 亲历文革中的学校活动——校园里学农
下一篇: 月夜读唐诗宋词有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