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南芳皇后


更新日期:2016-06-03 02:46:09来源:网络点击:340360
有实力发动“世纪大并购”并不值得称道,中国石油巨头仍需补课:准确出价、屏蔽风险
还有什么比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纪大并购更刺激呢?对中国三大石油巨头来说,这正是过去半年他们努力为之的事。
半年之内,中国油企的收购案就直逼过去数十年:2月24日,中石油向加拿大Verenex Energy发出收购要约;6月21日,中石油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6月25日,中石化宣布将以72亿美元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6月30日,中石油与英国BP公司共同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7月2日,中石油与中海油联手向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YPF公司提出收购其阿根廷子公司YPF的收购提议;7月10日,中国石油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宣布通过发改委核准……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油气资源领域今年的并购金额已达820亿元人民币。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最大的10宗油气并购交易中,有三宗的买家是中国公司。其中,中石化成为二季度全球最大买家。
中国油企还在过去半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交易纪录不断被刷新,其规模之大、金额之巨、成功率之高、出手之频繁均令中外观察家瞠目。一时间,中国油企似乎突然崛起。
但是,即使是在金融危机之时,中国买家就一定能淘到“便宜货”吗?不尽然。
对中石化以72亿美元收购Addax,《华尔街日报》就认为,“中石化这次被Addax狠宰了一刀”,其理由在于,中石化为Addax已探明储量的原油支付价格是34美元/桶,但在非洲原油交易价格与时下最为接近的2007年,此类产品价格仅为14.4美元/桶。所以,收购总价应为31亿美元,中石化开出的收购价比市场评估价高出至少130%。加拿大媒体则披露,这一交易令Addax创始人兼CEO JP,all Claude Gandur的资产猛涨30亿美元。
即便在国内,也有质疑的声音。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郭庆方就提醒,“不要夸大这个事情”,虽然这次收购的公司很多、标的额很高,但收购的石油公司并非国际大公司,与英国BP公司耗资326亿英镑并购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美国埃克森公司以738.5亿美元收购美孚石油等大交易,尚不能相提并论。
实际上,中国石油企业在全世界忙着收购和竞标的背后,也有来自发改委、商务部和自身规划目标的双重压力。长期以来,三大石油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勘探开发国内油田和寻找国外资源。“老油田,像大庆的产量都在减,现在就靠新疆那些油田在增产。”国家开发银行总经济师庄来佑告诉《环球企业家》,如果三大石油企业找不到石油,就得由商务部出去买油,所以商务部、发改委等就会督促油企多出去找些油回来。
但在西方看来,中国石油巨头为了缓解这一压力,甚至有些不择手段。表现在于,海外收购可以采取“出高价”策略,但价格不能高到离谱;其次,在一些敏感地区收购资产,风险仍不能忽视。比如,中石化收购Addax,尽管可以获得西非和伊拉克这两个资源丰富地区的石油开采权,但前者位于油田权属仍存争议的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后者则须面临尼日利亚武装分子对油田的侵扰。
中国买家似乎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这些问题,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海外石油企业流动性出现困难时,手中现金流充沛的中国石油企业认为自己有充足的砝码。所以,摆在中国油企面前的,似乎就是敢不敢出手的问题了。
事实上,在中国油企短暂的海外并购史上,并不缺乏勇气。但始于1997年的海外投资潮,带给中国石油企业更多的却是创伤:2002年,中石油收购俄罗斯斯基母尔石油公司,俄政府和商界却联合排挤中国企业;同年,中海油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5个区块资产,由于事先信息不准确,原油产量比预料低很多;再就是2005年那宗给中国石油企业以打击的悲剧性事件——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低调买家
“经过了这些年的教训,他们变得更聪明、更务实、更低调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万军告诉《环球企业家》,此轮海外收购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其中,公关和收购策略的转变尤为突出。
与三年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高调相比,这一次,三大石油公司明显低调了。中石化一位中层告诉《环球企业家》,中石化欲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的消息传出后,网络媒体曾迅速做出事件的专题报道,但很快就被撤,“就是配合我们收购。”
上述人士表示,中石化想把收购做成,不希望有太多干扰,“知道的人多了,各方面的压力都会比较大。中国做什么都会有人来制约,但我们没有能力来制约别人。”这种思路,让三大油企就收购事件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一家油企甚至要求员工把已有新闻全删掉。
然而,过分沉默也并非好事。在郭庆方看来,要减少海外对中国国企收购是政府行为的质疑,可做的事情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对外界积极传递“海外收购仅是商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的概念。如今,虽然监管部门也试图淡化“能源安全”等的色彩,但郭认为力度仍然不够,“应该旗帜鲜明地说出来,不要模模糊糊的,让人增加猜测。”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最近在谈到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教训时也表示,“我们工作有做得不够的,就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宣传的还不够。”李荣融说,应该让美国的议员了解中海油是个什么公司。
仔细研究一下过去十余年油企海外并购的失败案例也不难发现,收购得手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企业,而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收购则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一轮海外收购的公司从表面上看是加拿大的、瑞士的、阿根廷的企业,但其真正的资产实际上都位于传统上跟中国关系较好的国家:瑞士Addax公司资产实际就在喀麦隆、伊拉克、尼日利亚和加蓬等与中国关系较为友好的国家——这在政治上又减少了一道风险。
同时,积少成多、化整为零的收购策略也为成功增加了胜算。“过去一口就想吞个大的,现在更务实了,步步为营,积少成多,这是很关键的一点。”在万军看来,当年中海油失手优尼科,很大程度是因为这家公司本身大有影响力。但在此轮收购中,不论是加拿大Verenex Energy、瑞士Addax石油公司还是西班牙雷普索尔-YPF公司,其在国际石油公司排行中均排名靠后,知名度较小。
另一方面,放弃收购整个公司,仅选择有价值区块的做法,也让引发高度关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每个交易都不大,这样既可以不显山露水,又能积少成多。”万军说,这比一上来就要收购一个超级大公司更聪明。
相对于另外两个领域的海外并购——困惑蹒跚的矿业和悬念叠出的汽车业——总结了多年经验教训的石油企业海外并购已逐渐成熟。但仍需看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依然处于寻求资源的国际化经营初级阶段。在得到海外油气资源的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并购这个需要高智商乃至高情商的游戏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或许更为珍贵。
接二连三的收购背后,隐忧也开始浮现。“以通用汽车为例,最惨的时候市值就相当于50亿元人民币,中国三大汽车公司随便哪家都能买下来,但是美国政府投下了175亿美金只够他们玩3个月。”万军警告说,油企现在花100亿美元收购,但要继续运营可能需要500亿美元甚至更多,到时候能否依然“不差钱”,并不乐观。

相关:

避免市场机制的引入给媒介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摘 要:?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国内媒介市场正处在空前的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种变革与发展还仅仅是个开始。从宏观的角度看,目前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系统都在积极探索改革的道路与方向,不..

[家常菜谱]喝出健康:排毒果蔬汁 家常菜谱材料:胡萝卜一根,苹果一个,梨一个做法: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苹果和梨切块备用。2.将所有水果放入榨汁机,做成蔬果汁。耀婕的贴心提示:1.每种蔬菜水果都富含不同营养,果蔬汁中可以加入喜欢的蔬果。2.苹果和梨都..

上一篇: [家常菜谱]家宴中备受欢迎的:卤兔腿 家常菜谱
下一篇: 钩针教程----钩圆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