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对循你喜欢大海我爱过你 环经济内涵的认识


更新日期:2016-06-03 01:52:52来源:网络点击:339357
循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人类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生态系统子系统的人类社会,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资源供给基础上,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作为人类活动中心的社会经济系统,需要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型的物质代谢模式,而不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代谢模式。这就是循环经济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循环经济;内涵;模式
F252 A 1005-643219-0067-03
1 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发生了多起令人震惊的环境污染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喉病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等。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杀虫剂等化学品的危险。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强调人类社会由“牧童经济”向“宇宙飞船经济”转变,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肆意破坏环境,地球这一封闭系统的资源将被耗尽,地球就会走向毁灭。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梅多斯等人发表的《增长的极限》,首次正式向世界发出了警告:“如果让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将在今后一百年中发生。”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为制约经济增长的要素而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在人类自豪地把科学技术作为征服自然的利器,把自然界当做取之不尽并可肆意挥霍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可以乱掷污物的垃圾桶时,也终于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面对严酷的现实,人类社会该怎样发展,经济还要不要增长?如何增长?经过多年的思考和争论,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女士担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对其做出了界定:“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之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口,它特别强调当代的经济还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当代经济的发展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前提。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内涵不断提升、认识不断升华、重点不断调整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首先表现在对于环境污染的控制及后续的预防努力上,带有强烈的 “末端治理”特征。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进一步转向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多数化学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汞、铅等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尽管如此,全球环境恶化速度加快,气候变化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并且由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使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被尾随而来的资源耗用的数量上的扩展所抵消或吞没,这种“反弹效应”使全球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降反升。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再次深化,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最终风险可能来自于生态的失衡。
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人们应根据可持续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弗雷德里克在《人类需要多大的世界》一书中指出,“远在我们耗竭资源之前,由于人为物质流的影响,生态反馈的综合作用将威胁自然、人类甚至经济增长”。那些没有进入经济系统或者由经济系统排出却不再返回的物质堆成了垃圾山,成为生态系统的“肿瘤”,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则经过自然或人工的迁移进而引起人类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应对生态失衡的最终诉求就是,在对生产环节进行持续改善的同时,还要加强消费环节的控制和废弃环节的循环利用,以提高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率,并降低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需求。
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这是自然循环过程极限和作为自然组成部分的人类生理极限所决定的。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产生的。
2 循环经济的界定
循环经济这一概念,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探究和实践,目前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
在广义上,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即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因此,在广义的界定上,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广义的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
在狭义上,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推进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保护。通过废物资源化发展经济,相当于“废物经济”、“垃圾经济”范畴。它是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的管理调控,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率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狭义的循环经济强调以物质流管理方法为基础,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动方式和效率,将“资源—产品—废物排放”这一传统的线性物质单行道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其过程的重点放在对废物这一环节的封闭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上。
无论上述哪种界定,循环经济倡导的都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流动模式。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3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的,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和无害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3.1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
追根溯源,人类是在自然界存在适合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下才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循环交流,其目的是使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下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和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崇拜自然阶段、征服自然阶段和协调自然阶段。崇拜自然阶段——人是被动的,以自然为中心。这主要发生在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被动依赖自然到16世纪农业时代的主动适应自然并对自然有些许改变的漫长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软弱乏力。因而对自然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态度,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更多的是受神的力量的支配,无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争,便产生了一种对自然的顶礼膜拜之情。到了农业时代,人类日益摆脱大自然的桎梏,对自然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但自然仍处在绝对中心地位,此时人类社会追求的发展实质上只能是生存,表现为对自然的一种盲目崇拜和屈从。
征服自然阶段——人是主动的,以人为中心。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16世纪后工业文明的狂热征服自然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18世纪中叶,人类发明了机器,开始用自然力代替人类的肌肉动力,在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获取食物的同时,从自然界更大规模地、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制造,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在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优越的生活的同时,也使其对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抛回自然界的废弃物按指数形式上升。其直接后果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协调自然阶段——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现实要求。“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对待自然的态度做一次全面的反省:人类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才能维护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人类应当既注意代内需求,也应当关注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求得“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目标。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
3.2 从科学技术范式的变迁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
从科学范式的角度看,循环经济实际上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著名经济学家乔瓦尼?多西的定义,所谓技术范式可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的技术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这是基于微观技术的定义。在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主导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形态对应不同的技术范式。
农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的以采集、种植和养殖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小规模生产。其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三废”,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
工业经济社会的技术范式复杂得多。其技术主体由劳动力与机器设备相结合的大工业体系替代了劳动力与土地的简单结合。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以化石能源消耗为基础,从自然界开采资源和对资源进行多次加工形成各种各样的复杂产品。
工业经济社会中,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入到农业领域,使农业的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革。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于是土地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同时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污染。伴随人口增长和农业机械的使用,人类开垦荒地的能力提高了,但自然生态却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
在工业生产领域,动力主要由化石能源燃烧来提供。这种以耗散方式消耗、在短期内不可能循环的能源消费,向大气和环境中排放出各种废气;各种物理和化学的生产过程都要用清洁的水作为冷却剂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载体,使得清洁的水资源日益减少;大量矿山的开采使得植被锐减;人口的膨胀使得城市云集,工厂和住宅不断侵吞有限的可耕地。
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这实质上是在技术范式革命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3.3 从经济发展模式认识循环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它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治理成本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就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对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适当消费,最少废弃”。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和国家经济主流工作的重要内容;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周宏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创新. http://net
解振华.关于循环经济发展释疑.http://net2005-02-20.
张扬,等.循环经济概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齐建国,等.中国循环经济的实践问题. http://net2005-03-05.
刘学敏.正确理解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中国经济时报.
2009-03-12
赵保安,男,河北承德人,天津大学MBA,现在承德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循环经济、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系统节能工程。

相关:

【天猫的东西是正品吗】[服装鞋帽] 服装鞋帽在天**的旗舰店看好了靴子,打算在双11下手,但又担心是否和专柜的一样,以大家的经验看如何呢?不知道哦,只是心里感觉不一样吧鞋子没买过,只买过衣服,衣服是真的很难说~!去年有个卖表的商城店,上聚划算全卖假货!后..

【豆子惹的祸】[玄幻网游] 玄幻网游第四七九章 一字千金 乱战终了,苏景灵识远播,本是为了查探敌入隐匿的探哨,未成想搜到了一件‘新鲜东西’:阳火光芒璀璨,正是幽冥隐遁法术的克星,远夭云中,缓缓显出了一个‘十’字。十字少年兄妹与十六名手下悉数..

上一篇: 【痒婚简思】[浪漫言情] 浪漫言情
下一篇: 上市公司控股权交易溢价水平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