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钢铁巨人


更新日期:2016-06-12 00:54:33来源:网络点击:378480
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经济腾飞,中国成为盆景大国。盆景虽然起源于中国,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却认为日本是盆景的发源地,依然使用日本人的偏狭的盆栽称谓,处处学习甚至模仿日本盆栽造型,此足以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并非盆景强国。当今流行“与世界接轨”,但中国盆景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被接轨”。因此,我们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其中包括中国盆景文化的对外宣传,特别是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国人追求盆景意境美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理念,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盆景的真谛,让盆栽回归盆景,以彰显大国文化的气象和影响力。
中国盆景,追求意境美。多年来,盆景界不少人为此作出过很大的努力。但在对外宣传上一直无法突破,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让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国人这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理念呢?笔者不禁想起数年前曾经目睹一位盆景名家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盆景意境时所遭遇的尴尬:尽管那位盆景名家讲得十分卖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几位外国友人却一脸茫然,如坠雾中。我曾据此戏题曰:
玄谈清口费劳神,
碧眼迷蒙若罔闻。
且将子矛击子盾,
妙解意境说西人。其实,这首小诗的后两行说的就是解决这种尴尬局面的方法。
意境,是中国人在审美领域的独特发现,是中国人对世界美学的贡献。但在西方艺术和美学中没有意境这个范畴,甚至在西文中找不到意境的对译词。勿容置疑,这些都为推介中国盆景追求意境美增加了难度。在中国盆景同仁中,很多人都认为中西方几乎无法沟通有关艺术意境的问题,即使有人曾作过这方面的努力,也是过多地强调意境的民族独创性,过多地指出意境与西方某些艺术审美的相异之点,而对于西方文论和美学中与意境比较接近或相似的一些概念、范畴、观点等就很少谈及或根本不谈。我们对此应该予以反思。意境,虽然是中国艺术美学中特有的一个艺术审美范畴,但艺术是相通的,这并不能说明意境所概括的艺术审美特质在外国的艺术中没有体现。
对于艺术意境,不管是“情境名为二,二实不可离”,还是“诗和画的圆满结合”,抑或是“景与情的结合”,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是艺术家熔铸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所映现出来的具有意味深长的心灵情思和丰富隽永的心语境界。据此,那些具有艺术意境的盆景艺术作品,往往都能够诱导出一种特有的情思和心语,能够刺激和打动欣赏者的视角和心灵,进而通过自己的情感作用,让盆景艺术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得到再一次的升华,让欣赏者获得“景不盈尺,游目无穷”的“象外之趣”的艺术享受。虽然在西方人的哲学字典里至今还见不到“意境”这一词汇,但一些有影响的哲学家的话还是比较接近中国人的审美范畴的。德国著名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歌德说:“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也指出,“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艺术的真正职责就在于帮助人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很显然,歌德和黑格尔在这里所说的“情境”、“诗意”、“意蕴”、“心灵”、“旨趣”等与我们所说的艺术意境已经很接近和相似了。虽然西方传统艺术更偏重于客观现实的再现,从而形成了典型这一主要艺术审美范畴,但西方传统艺术毕竟还有表现主体思想感情方面的东西,这也是不可否认的。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近现代以来,西方艺术家已日益注意突出主体思想感情的表现方面。因此,只要多加注意,我们还是能够找到足够的具体的事实来证明这一点的。

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是反映农村题材的盆景佳作。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看到丰收在望的农作物,但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给欣赏者提供了十分阔大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它能让你想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复垅黄”,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想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看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的喜悦,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祖国到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中国老百姓有史以来活得最为滋润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时代。《丰收在望》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断面和历史缩影,是一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历史史诗,是真正的“功夫在诗外”的典型代表。它给了欣赏者一种真真切切的丰收的喜悦,一种诗意的快感,一种精神的满足。

无独有偶,与张瑞堂先生的《丰收在望》盆景一样,《拾穗者》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农民画家米勒于1857年完成的同样是反映农村题材的油画。描写的是农村劳动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但该作品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应和对社会的影响,却远不是画家所能意料的。朱伯雄先生编著的《外国美术名作欣赏》介绍说,“这幅表现农民境况的《拾穗者》在沙龙展出后,引起了资产阶级舆论界的广泛注意,一些评论家写文章说,画家在这里蕴有政治意图,画上的农民有抗议声。有人在报上评论说:‘这三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是三个司命运的女神。’《费加罗报》上的一篇文章甚至耸人听闻地说:‘这三个突出在阴霾的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这幅油画,没有庞杂的场面。没有过多的细节,更没有肆意的夸张,一切都是那样的真实自然,美得单纯。西方人竟能从中感到“蕴有政治意图”、听到农民的“抗议声”、看到“拾穗者后面”的“民众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等画面以外的东西,这与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实践是非常相似和接近的,而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的运用恰是与我们主张的艺术意境的特质相吻合,说到底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品的意境。
李泽厚先生曾对艺术意境进行过分类探索,将意境美分为三个方面和三种形态,即“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其一是比较浅显、明朗,能使人耳且感到愉悦的意境形态:其二是比较深邃、隽永、含蓄,能使人的心灵受到陶冶和启迪的意境形态,这也是最为常见、最为普通的一种意境形态:其三是那种与整个人生价值、人类意义、社会趋向、宇宙意识等至大至深的哲理性思考相联系,能使人的感性人生境界得到升华、提高和促进的意境形态。如果你是有心人,一定能够在西方的一些艺术作品中或局部、或隐约地找到以上三种意境形态存在的印迹。
综上所述,我们在向西方人推介中国盆景所涉及到的艺术意境时,一定不要过度强调中国艺术意境的民族独特性和东西方审美的相异之处,而要采取以子之矛击子之盾的方法,以他们的那些与《拾穗者》类似的艺术作品为范例,条分缕析、对比证明其与中国美学中的艺术意境相近或相似的地方,这是最具说服力的,也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因为艺术欣赏虽有个体差异性,但也有它的共同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赏的。”而只有让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国人追求盆景意境美的审美情趣和理念,中国才能真正成为盆景强国。
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

相关:

谢淑慧:纸醉今迷她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纸艺家,第一次参赛,作品甚至没有入围。她是一个固执的艺术追求者,一边上班,一边跟着老纸铺的师傅学习,三年间风雨无阻。她的作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她设计了台湾中小学生的“棉纸撕画教材”..

远去的犀角雕经过朱庆平改良后的黑砂茶具,一套能卖上两三百元。“胡星岳”款犀角雕螭龙纹杯以整块犀角雕琢而成,色呈褐黄,光泽柔和、滋润,犀角纵纹清晰可辨,为亚洲犀之珍品。杯椭圆形,大撇口,下部内收,圈足。一边雕螭龙把手,扶..

上一篇: 盆景创新的思考
下一篇: 跌宕崎岖展风骨简约素朴见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