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高德地图数据包


更新日期:2016-06-12 00:44:25来源:网络点击:378330
黑砂的顽强生命力,就在于它千年不变的“土与火”的艺术。
蜀身毒道,马帮铃响。
稀疏的商队,疲惫的马匹驮着沉甸甸的货物,行走在崎岖蜿蜒的
道路上。依稀可见,货车上有蜀布、邛杖……精致中透着气派。一些
粗黑的器皿,大剌剌地混杂其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些粗黑的家伙,便是荥经砂器。
两千年过去,变换的是店主的容貌和公路上奔驰的汽车,荥经砂
器仍保持千年不变的作坊工艺。
土与火的古老工艺
距离荥经县城不远的六合乡古城村,大约方圆两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藏着一种黏土,当地人称之为白善泥。只有这种“泥土”,混了煤灰,才能烧出黑砂。因此,荥经砂器只在古城村产生。
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路过古城小学大门,往前走100米,眼前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空无人烟,唯有两块石碑竖在田畴间,一块石碑上刻着“严道古城遗址”。沿着田间小路前行,宽广的稻田里隐现几栋民居,一段破败的土墙格外扎眼。曾经繁华的古城,如今就剩下这几十米的残垣断壁。似乎只有砂器,完整保留了下来。108国道两侧,各色店铺前,堆满砂锅、药罐、花盘、茶具,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散发着炫目的银光,绵延近1公里……
记者信步走进一家作坊,赶上焙烧砂器。窑工把阴干的泥坯整齐码入圆形“馒头”窑,再用长长的杠杆将泥糊的锅盖慢慢移来盖上。动作娴熟,易如反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四十
七月的荥经很是凉爽,等待的过程中,清凉的空气渐渐变烫,弥漫出泥土燃烧的味道。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窑工戴上斗笠,披上隔热披风。揭开锅盖,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几米开外也能感觉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火热。接着,一幅令人惊叹的画面出现了:窑里排列整齐的砂器竟变得通红透亮,仿佛远古走来的火灵,美得诱人。窑工用长钩将砂器一个个勾到旁边的坑里,然后倒入锯木粉屑,粉屑刚倒入,火苗“腾”地蹿出,火舌缭绕,瞬间火光灿烂。
“这就是‘淬火’与‘上釉’。”
“砂器靠木粉屑上釉?”面对疑惑,窑工笑道,锯木粉屑是杉木,木屑燃烧散发的油脂滋润砂器,冷却后就是荥经黑砂了。
真是随心所欲,不拘形式。
作坊老板有几分无奈。“荥经砂器一直停留在‘粗大笨’的水平线上,就是因为太不拘形式,生产太过粗放。”他说,砂器制作没有磨具,制坯、贴花、雕刻、打磨都是手工完成,做成什么样,全凭工人的手感经验和心情好坏。
在盛行传统中医的时代,黑砂陶罐是熬制中药最好的器具。砂锅做菜烧水、炖肉煮菜,能保持营养和鲜味,夏季装熟食12小时都不会变质变味。可是,随着古药熬制减少,烹饪习惯改变,粗黑的砂器实在不能惹人喜爱。
尽管作坊老板不知道“夕阳产业”,但他知道生意比以前难做多了。2006年前,这里的砂器作坊还有上百家,但这些年生产用煤涨价,劳动力成本变高,砂器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却不变。利润太微薄,现在仍在支撑的仅有10余家了。
古城烟云两千年
追溯砂器历史,要穿越2000多年的岁月烟云。
“古城烟云”曾是荥经的八景之一,传说诸葛亮南征曾屯兵在此,布下“八阵图”以御敌兵,每当营中炊烟升起,渺若烟雨。
撇开传说,实则是焙烧砂器时,冉冉升起的蓝黑煤烟笼罩在严道古城,晃晃悠悠久久不散,形成奇特的“古城烟云”。
至于烧制砂器的烟云从何年开始弥漫,今年65岁的古城村人曾宪华指着古城后蜿蜒而过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说,大概两千年吧。
卵石铺就的古驿道,方向与临近的108国道一致,从山脚下一直通向云雾缭绕的天边,至今仍是当地人出入的便道。刨开松软的泥土,可见散落着不少砂器的碎片,它们似乎向世人暗示昔日的辉煌。
据《荥经县志》记载,汉代时,从邛崃经过“严道”至云南,可直达缅甸北部,再转至印度,这条民间商路便是闻名后世的“南方丝绸之路”。那时起,荥经砂器就和蜀布、邛杖一起,沿着南方丝绸之路销往四方。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荥经发掘秦汉墓葬文物中,发现大批造型各异的生活陶器,从制品原料、制作方法、火候特征、造型风格等都与荥经砂器极其相似。
1981年,荥经砂器在美国费城工艺美术产品展上深获好评;2000年,荥经砂器被雅安市评为名优特新旅游商品;2008年,荥经砂器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享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
2000年烟云,沧海桑田流转,荥经砂器的烧制技艺,一如其表面的深刻纹理,入木三分地流传了下来,质地坚硬,击之锵锵作响。
非遗传承人严云杰
手工PK流水线
2011年5月,第三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雅安非遗项目中最受欢迎的就是荥经砂器。非遗产品展销专区开馆几天,朱庆平就卖出了数百件产品。这个42岁的汉子,是土生土长的古城村人,与黑砂打了26年交道,是荥经砂器非遗传承人。人们习惯叫他“朱砂锅”,他用全新的理念,将砂器带到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在古城村,朱氏砂器厂算最有特色的:古香古色的大招牌,各式砂锅、茶具挤满橱窗,从1.4米的青龙砂缸到核桃般的精致茶杯,都是朱家这些年琢磨出来的玩意。
朱庆平是砂器市场的早期变革者。在古城村人安于现状时,他就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原料配方,生产方式……
朱庆平端出一套茶具,很是感叹,“我记得,在2000年雅安优特产品展销会上,一个日本客人对我说,荥经砂器工艺粗糙了些,如果能精细化,做成茶具和工艺品,应该更有市场潜力。”
从那以后,朱庆平开始不断实验。他在砂器上烧制腾龙浮雕,把圆把手改成盘龙把手……经过上百次配料、烧制,他发现用纱布将砂土反复过滤,烧出来的砂器光洁度明显提升。新的发现,让他激动不已。“原来砂器外表也可以有光泽。”如此一举,他顺利解决了砂器表面不光滑和颗粒感太强的问题。
一番市场调研后,他开始往茶具、餐具等附加值高的工艺品发展。2004年,朱庆平去宜兴拜师,学习茶具、装饰物件制作,改良的一套纯黑砂器茶具能卖上两三百元。
订单纷至沓来,朱庆平又请了10来个工人,如今,他的砂器厂已能生产上百种产品,年产量达百万件,产品销往全国,甚至出口日韩。
在朱氏砂器厂厂房里,记者看到,这里不再是传统散乱的加工车间,而是机械化的流水生产线,一个个保温杯正从生产线上跳出。“这条流水线一天能产生两三千个产品,一年能为企业多带来几十万元收益。”谈及这点,他很是得意。当初内胆市场抛来橄榄枝,没人敢接招,他不但接下,还引进生产线,高薪聘请一位宜兴工艺师把关,成效已见。
就在朱庆平全力做生产的时候,另一位非遗传承人严云杰将目光落在高端砂器艺术品上。
严格来说,严云杰才是荥经砂器的变革先驱。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设计
非遗传承人朱庆平
新型荥经砂器,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其中。
最让他满意的作品是“泉壶”系列。“这个系列最能体现我们荥经的特点,这里曾是邓通铸钱的地方。”他的泉壶创意来自邓通铸钱,将邓通钱与古代钱币造型巧妙结合在一个壶上,冠以“金玉满堂”、“招财进宝”等民间吉语,古朴中透着精致。
2008年,“泉壶”为严云杰捧回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最具中国特色”金奖。经过几年摸索完善,他的泉壶已近乎完美,并申请了专利。
“黑砂也是有灵魂的,你得用手去触摸,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得到。”他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每一把壶,从设计图纸到制胎,都在那张简陋的桌上,一笔一划,亲手完成。“黑砂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千年不变的传统手工工艺。”在他看来,与其批量生产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倒不如在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制作艺术价值高的精品。
与黑砂做过“灵魂的沟通”,严云杰的作品跳出器具的限制,走向高端艺术品的殿堂。虽然量少,但一把“清风雅雨壶”一千多元,客人下手毫不犹豫。如此看来,高端艺术品同样受到市场青睐。
黑砂的春天
2010年5月,宜兴紫砂被曝“化工壶”致癌、“大师壶”实为代工,系列“丑闻”让荥经县委书记邱德勇心中一惊。
曾一度,荥经砂器向“宜兴紫砂”看齐。去宜兴学习,并请制壶大师前来指导。
而宜兴紫砂也视荥经黑砂为强有力的竞争力量之一。因为荥经有好“土”,当宜兴紫砂资源枯竭时,紫砂专家还来荥经带走两吨黏土。
于是,紫砂丑闻对于荥经黑砂而言,无疑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机会。专家预测,宜兴紫砂恢复元气至少三五年,那么荥经黑砂发展的最好机遇也是这三五年。但是不具备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荥经砂器,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寻找属于黑砂的“春天”呢?
荥经县显然看到这个机会。从产品送检到出资培训学习,并打造出荥经“砂器一条街”。邱得勇说:“我们要做的,是把黑砂和荥经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发展链。”
2010年6月,荥经砂器传统制作技艺传习所成立,承担荥经砂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抢救、传承和生产性保护等职能。
朱庆平扛起了负责人的担子。“传习所吸引了不少文化人的目光,荥经砂器最需要提升的就是文化内涵。”
然而,一年多过去,传习所活动却并不多。很多本地年轻人都不愿再制作砂器。虽无奈,朱庆平却仍信心满满,“他们只是暂时没有看到黑砂的远大前景。”
朱庆平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给其他企业制作内胆?为什么我们不能买回外壳,制作成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如果把黑砂做得时尚一点,前卫一点,也能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至少,在政府的重视下,传习活动在开展了;至少,做企业的人,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加强了。只是,千年黑砂的“窑变”,也许真要再等上三五年才能看到效果。
两千年已固然,倒也不急这三五载。

相关:

蜘蛛丝的超能力提到蜘蛛,你也许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如果你知道蜘蛛丝的诸多神奇妙用,就会对它另眼相看。蜘蛛丝是一种特殊的蛋白纤维,具有很强的弹性、柔韧性和延展性,也具有轻盈、耐紫外线、生物可降解等优点,是包括蚕丝在内的天..

吃不完,找个钵钵养起来来自:购购堂自从“种子森林”走红,大家吃个水果都不忘留籽籽了。对此,蔬菜纷纷表示不服:“难不成我们就只是用来吃,吃不完就丢嗦?”比水果种子还简单,只要一个钵钵,一勺清水,厨余蔬菜一样变盆栽!以后切完菜,记得..

上一篇: 谢淑慧:纸醉今迷
下一篇: 方土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