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正文

苏民:从没想企业安全生产标语 过让濮存昕演戏 培养这样的儿子不自豪


更新日期:2016-08-28 15:05:56来源:网络点击:614924

苏民夫妇

提起苏民,一些不太熟悉话剧的读者,可能一时还对不上号。如果说濮存昕,您一定说,咱知道!那是北京人艺的大明星!

苏民,是濮存昕的父亲。

宋丹丹、梁冠华、郑天玮、王姬、徐帆、陈小艺、江珊,何冰、胡军、王斑、李洪涛、马星跃……这些活跃在舞台、银幕、银屏上的当红明星,您一定很熟悉吧。

您知道吗?苏民,是他们的老师。

北京人艺举办表演训练班,前后8届,他都参与了教学工作,有3届他是主教老师。一个表演班大约25个学生,最终出来两三个能担当重任的演员,就算丰收了。他带的几届学生,一个班能够出来五六个能担重任的演员,被公认是大丰收啊!

他不仅为北京人艺,也为中国演艺界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授予他“金狮终身成就奖”。

他在培养人才上,为什么能够硕果累累?有什么独到之处和秘诀吗?

9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紧邻国家大剧院的西交民巷,在一栋高层住宅楼里,见到了苏民先生和他的爱人贾铨。两位慈祥老人开门迎接,让我备感亲切。走进并不算宽敞的客厅和书房,就被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了。大师郭沫若的书法墨宝、方毅的书法,范曾、孙其峰的画作……

还有一幅特别的画作,上写“中秋老爸80寿辰,孩儿画虎贺,小新”。苏民说,我属虎,这是2006年过生日时濮存昕给画的,他小名叫新新。

书房东面墙排满了书架,苏民说这是我的书,对面墙的两组老式书柜,是父亲留下来的。那上面刻着“古度斋藏书”,里面多是线装书。

我说明来意和采访主题,他却不紧不慢,先从与天津的特殊感情说起,又说到他学画、演戏及家世、家风的传承,在轻松快乐的闲聊中,在跟着他哈哈大笑中,让你恍然大悟,不知不觉就切入主题,——所谓育人之道,原来如此这般啊!

他说,我没想过让濮存昕演戏,也没想过让他成为明星。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他,没让他学这个、学那个,更没要求他应该这么做、那么做。

苏民的姐姐苏亭一家在天津,姐夫就是咱天津的已故老市长李耕涛;孙其峰是他在北京艺专的同班同学;他爱人贾铨曾在天津搞过两年地下工作;北京人艺老院长曹禺的故居也在天津。所以,他对天津有特殊感情,至今常来常往。

他19岁在北京艺专上学时,就和孙其峰及4个高年级学生,在中山公园办过一次画展。但他最终却走上了演艺道路。

原来,1942年,他在北平市立三中上学时就组织了一个跨学校的学生剧团,叫沙龙剧团。他磨着母亲要了家里存箱子底儿的两匹白粗布,拿到剧团做了一套小布景,这套布景不但自己演戏用,还义务地提供给其他学校演戏用,联系了许多学生剧团。所以,他们没有像其他学生剧团随着中学毕业就解散了,他们尽管考入不同的大学,但沙龙剧团仍然存在。而且,沙龙剧团在1945年年底就接上了与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关系。苏民在194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说,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我的高曾祖是道光年间的进士,曾祖父兄弟两个人是同治年间的同榜进士,两代人3个进士。学而优则仕,就做官了。但都是清官,我家有一枚祖传印章,上面刻的是“清白吏子孙”。 

父亲是清朝的贡生,科举取消以后,上了山东大学堂,出任过江西财政厅厅长,还在东北做过两任县长。

父亲干了一辈子财政工作,却是两袖清风。他有一条原则:一辈子不买房子不买地。从来都是租房子住。他跟我母亲说,不给子孙留罪孽!他的意思是买了房子、买了地,孩子又多,长辈去世以后,孩子们就要争房子争地啊!这就是他不给子孙留罪孽的原则和作风。

父亲是大家族里的长房长孙,是个见了女儿有说有笑,而对男孩子非常严厉,从来不露笑容的人。他就要做个严父,我们都怕他。我母亲非常善良。我演戏、参加革命,都不敢告诉父亲,后来他还是知道了。1946年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迫害,我曾跑到长春躲了半年,是地下党安排的。这时父亲知道自己管不了,也就听之任之了。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但父母没有宠着我。父亲有了钱买什么呢?买书、买字画!“古度斋”是他的斋名。“古度斋藏书”就是他留下的遗产。

少年苏民,曾两次成为父亲“私塾”式的学生。一次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父亲带着全家逃难到北平,白天四处去谋差事,晚上回来吃完饭,单独给苏民开一堂课:背一两首唐诗、背一段《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学了一年半,到6岁多一点儿就上小学了。第二次是1937年小学5年级,七七事变,日寇进北平,父亲又失业了。兵荒马乱,家里生活也困难,6年级没上,又在家里跟父亲念书,一对一地背诵古诗和古文。

他说,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对古文和诗歌的爱好,就是父亲给打下的基础。还有我的革命经历,唱着抗日歌曲募捐,为宋哲元献大刀,宋是爱国将领,大刀队非常有名……这些影响,潜移默化,都在心里头。不仅对我以后编剧、演戏,帮助很大,而且,对我的家庭和对孩子们也影响很大。

道路要靠自己走

记者:现在许多家长,孩子一出生,就给设计好了,要成为钢琴家、数学家、演艺明星等等,天天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您是否从小就培养濮存昕学演戏了?

苏民:我绝对没想过让他演戏,从来没有想过!我对待孩子,说老实话,这个你不会奇怪,我们身上有民主作风啊!跟我父亲是不一样的,没有那种家长制的残余呀!我不愿意像父亲那样让孩子害怕。我对孩子们民主思想的影响是用不着教的。

对孩子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向着小的,偏着大的,兄弟姐妹之间顺其自然的感情,彼此关心体贴。比如说,濮存昕两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后来,在儿童医院找个名医,40天就把症状稳定住了,但他最初一只脚是弓起来的,脚心展不开。因为年龄太小,不能动手术。到了八九岁,做了手术,把筋延长,效果很好。手术后就得拄着拐走路,我没有在他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记者:一个小孩儿能这样,不简单呀,您当时是什么心情?

苏民:我心里头是既高兴,还有点儿心疼啊!这种复杂的感情,是很自然的。他八九岁就开始意识到,这条病腿得自己锻炼!这不是我教的。我从来没教他用一条腿蹦着练。是他自己知道,不锻炼不行。这条腿,也造就了他能承受困难的性格。这些,对他、对姐姐弟弟,都是个教育。他也从来没娇自己,觉得姐姐弟弟得让着自己。没有。所以,他们姐弟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后来,我把看到的跟他妈妈讲,跟亲戚朋友讲,我高兴,又心疼啊。对他来说这是锻炼意志啊。这些对孩子的教育,是课本学不到的!课本里面,终究是说别人的事,这是自己身上的事。

环境熏陶顺其自然

记者:您没想让濮存昕演戏,他怎么就子承父业,演出了名堂?

苏民:熏陶啊!我上初中一年级13岁,讲新课时老师常让我示范读课文。为什么?我比别人读得好哇。父亲教我读《古文观止》,没有标点呀,他断着句子读,我就断着句子学,而且,他是吟诵。根据课文断句还不够,还要把客观环境和情感读出来。为什么我十几岁就能演信陵君呀?这种半文半白的语言,我读起来有自己的体会和感觉优势。

濮存昕初中毕业就到东北兵团去了。他的文化许多是在家庭生活里熏染的。我也教过他,虽然没像我父亲教我那样敦促他读古文,但家里那么多书,他钻进去,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听我背台词、他看我演戏。我晚上来不及吃饭到剧院演戏,他给我送饭,就站在边幕外看台上的戏。他对此感到神奇得不得了。

他们从小长到大,我很多朋友到家里来,谈话、说戏、讨论剧本,他们常在旁边听着,这本身也是影响。我的朋友都是演员、导演、读书人。这些影响是说不出来的。过去叫做“口传心授”,你嘴里说出来的,你心里想的,这些对孩子都有感染呀!

记者:您是说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

苏民:是有重要影响。过去,人们为什么特别看重家风呀?就是这个意思。我没让濮存昕学画画、学发声。但我练发声,他也跟着练,小孩儿好奇心么,爱模仿。孩子的嗓子,基本跟我差不多,男中音的嗓子,声带是有遗传基因的。为什么唱戏人的孩子都能唱戏呀?声带好呀。我不会跟他讲你该如何做如何做。路,是得自己走的。我们的态度是——你争气不争气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认真干事情、好好学习,不吝惜自己的力气,这就对了。

淡泊名利钟情艺术

记者:许多观众有一种惋惜,说很少在影视剧中见到濮存昕了,倒是在公益活动中能见到他。演影视剧,获利又出名,真金白银呀。请他上戏的导演肯定不少,他为什么只钟情于话剧舞台?

苏民:关于名利的问题,我们父子真没讨论过。但有一条,我和老伴儿都是1946年入党的,对钱,对物质的东西,看得比较淡。你看看我家的摆设,都是实用品。我们平时很少逛商店,想买什么东西,买完了就回来。物质生活,永远是没有穷尽的呀,想要的东西,叫欲壑难填啊!是填不满的啊!

还有,我们是“清白吏子孙”呀,我们的家风传承、生活态度、言谈举止,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这些东西,我没有对孩子们说过,不用嘱咐,看他的表现就知道了。

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你是怎么培养濮存昕的?怎么培养?学好啊,哈哈!“学好”这两个字,那你就自己琢磨得了。生活里面,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衡量。品味得出来,品味不出来?向什么东西学?什么你不要学,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告诉儿子应该怎么去做。是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其实,许多观众也想到了,濮存昕是有更高的目标,奔着艺术家去努力?

苏民:干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一点儿。讲认真,不外乎两个问题,一个要从思想认识上,提高自己。还有一个,各种技巧的锻炼,绝对一丝不苟。技巧的锻炼,常常被人看成是细枝末节,你既然是干这个的,你就要把这一行学精通了。这一行的专业本事,你不精通不行啊!光凭嗓子好行吗?你得练啊!光靠别人教,你自己不练,不行。有些东西,老师是说不全的。干什么都一样,要有悟性。要有你自己的想法。不然就是匠人卖弄本事,那不行!本事高,你自己思想境界还得高。两方面都具备,就该是艺术家了。

标准从来不只是一个高度,它一定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所谓渊与博。你包容越大、了解越宽泛、越严格要求,你理解的就越能深刻些。眼光就不一样了,分辨出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什么称好,什么称坏;什么叫深,什么叫浅。还有演戏要有戏德,说话要有口德。衡量一个人,要衡量品德啊,品德是有高有低的,那什么是高?你自己去品味品味吧。

学无止境不能自满

记者:您在《雷雨》中演过周萍,濮存昕也演过周萍。您导《天之骄子》,他演曹植。您导《李白》,他演李白。您曾说李白是濮存昕的一个里程碑,为什么?

苏民:演员演戏,一个是要有机遇,要有好剧本、好导演、好同台伙伴,这些条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一个是自己的能量,自己的能量不够,碰到机遇抓不住也白搭。演员的能量要在人物身上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不断在创造人物中发挥自己的能量。李白这个角色,不止是一个概念的诗人、诗仙,他需要你在舞台上展现他的能量、表现出他应有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演员给予观众更大、更多、更深刻的人物信息,从内到外的性格信息。这就考演员啦,你理解不理解?理解得有多深?理解得到不到位?准确不准确?这是无限的,没边儿没沿儿啊!

永远不要自满,特别是对李白这样的角色。演一辈子李白,得发挥超越自己的能量啊。永远发挥不尽呀!你得承认这一点,你才能更多地去发挥它。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濮存昕是做到了。他不做到这一点,观众就不满足。

记者:过去您和儿子的关系,人家说他是苏民的儿子,如今说您是濮存昕的父亲,这个变化,您作为父亲是怎样的心情?

苏民:我的心情,高兴啊!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个客观规律。做人讲究有楷模呀,楷模也是不断发展的。现在他的名气比我大,他就应该有比我更高的楷模。一个人永远有个楷模才对,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理想是很可悲的,就是说我知足啦,我满足啦,我已经第一,到头啦,那完了!就不是学无止境了。理想无止境、楷模也无止境。

记者:您培养了许多优秀演员,又培养了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作为老师和父亲,您感到骄傲吧?

苏民:上次在《艺术人生》做节目,朱军跟我说,您有了这样的孩子,自豪不自豪?我就乐了。我说我干嘛“豪”呀?我冲谁“嚎”去呀?大家都乐了。是啊,真要以濮存昕为自豪的话,我就又错了。你说不是吗?我出去跟人家说,你有濮存昕这样的儿子吗?你没有,我自豪!我要说这样的话,我的思想就“呱嗒”掉到这儿了(指地下)。有什么可自豪的呀?你把他培养好了,你应该的!你没有培养好他,你要好好总结,为什么?

不要恨铁不成钢

记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也教过书,我也是父亲,跟您老相比,就剩下俩字儿——惭愧。您的育人之道,让晚辈茅塞顿开。对孩子、对学生,我们总是恨铁不成钢,反复说教,甚至严加管教,还觉得自己是尽职尽责了……

苏民:我说句老实话,恨铁不成钢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是铁,你甭恨他;炼不成钢,你恨他也没用!是不是?不要恨铁不成钢。你主观想他应该是怎么样,不行。

咱们有好多老话,真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先把工具弄好了。你想学篆刻,你不磨刀,怎么雕?怎么磨刀,你得学。刀磨好了,怎么去刻?你刻呀,你刻一个、刻两个,刻得手指头都是血,你就会啦!你有了利器,你不去刻,也不行呀。不要恨铁不成钢,要百炼成钢!你得让他自己锤炼去。这个过程,老师替不了,家长包办不了。老师可以领着你炼,老师不能替你炼。家长更是想替也替不了。是年轻人学本事,他自己得炼。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有兴趣、他想学想炼,你拦都拦不住。他没兴趣、他不想学不想炼,你按着他头也没用。


相关: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原标题:“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解说:中国的大学教授萨苏无意间在日本收集到的这段录像,真实的记录了一场中日之间力量对比悬殊的空中战斗。萨苏(旅日作家):我们在日本访查当年的抗战..

广电总局: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原标题:广电总局巡视通报: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2016年2月29日至4月30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进行了专项巡视。6月1日,中央第一巡视组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8..

上一篇: 广昆高速一辆大客车翻车 已致10死32伤(图)
下一篇: 长沙深圳公积金互认 在深圳缴存可到长沙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