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季刊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2 03:11 点击:998866

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后首回故乡:甘当无名英雄  “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获“共和国勋章”后首次回到故乡,坦言——   不惯“浮出水面” 甘当无名英雄 黄旭华再次回到自己的故乡广东。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张梓望 摄   时值南国秋日,95岁的“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在荣获“共和国勋章”后首次回到故乡,来到广州,作为读者代表,赴南方日报创刊70周年活动之约。   此刻,距他第一次到广州足足有63年。“变化真大!当年,城区就这么点大,现在从机场到市中心都要一小时。”黄旭华感叹老城市新活力,也感慨岁月如梭。   黄旭华曾离家乡很远。从事核潜艇研究工作要求隐姓埋名,他30年未归乡,甚至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但他的心从未远离故乡。他常说:“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这些日子,获得崇高荣誉后收获的鲜花、掌声,让像核潜艇一样“深潜”了一辈子的黄旭华成为了“全民偶像”。   “荣誉不属于我个人,核潜艇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我是作为代表领奖的。”黄旭华坦言有些不适应“聚光灯”下的日子:“从水底浮到水面,有些不习惯,更喜欢隐姓埋名,当无名英雄。”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曹斯 姚瑶   34岁   开启“中国季刊

  新华社南京10月24日电(记者 沈汝发)智能导医、远程医疗……南京市将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水平,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根据新出台的《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9-2020年)》,南京将加强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信息共享,强化平台数据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功能,初步建成医疗服务综合监管系统、药品集中采购综合监管系统和医疗卫生综合监督信用管理系统。   南京市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智能导医分诊、诊疗实时提醒、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远程医疗服务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全覆盖,全市所有区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查询。中国季刊

公交站牌会“说话” 东莞首批智能化公交站牌上线  公交站牌会“说话”!   东莞首批智能化公交站牌上线 智能化公交站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蒋幸端摄影报道)通过触屏直接操作,查询准确的公交车换乘路线和公交车到达时间;在公交站牌上查找美食和景点情况,像导游一样会“说话”的公交站牌,你见过吗?   昨天下午,东莞市交通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充满科技感的智能公交站牌是东莞第一套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目前已经在松山湖13个站点建设成功。   据了解,智能电子公交站牌主要通过GPS实时定位,让乘客可以掌握自己所要搭乘的公交车距本站的距离,从而预计到站时间,以便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和方式。   除了公交实时定位功能,智能公交站牌还能做“导游”。智能公交站牌设有电子地图、园区介绍、美食介绍、周边游玩等四个模块。市民和游客直接通过触屏操作方式,就可以查询到换乘线路、周边景点、美食推荐等信息。中国季刊

  “封针疗法”经得起检验吗?   ■王庆峰   随着一篇质疑文章的广泛传播,“封针”突然火了起来。10月21日,“丁香医生”对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创始人、名誉主任万国兰发明的“封针疗法”提出质疑。其后,多名医学专家表示,这种号称往穴位里打药就能治疗脑瘫的疗法毫无科学依据,只能让患者遭受无端痛苦。   医学界公认,脑瘫治疗是个世界性难题。尽管脑瘫有多种原因,但结果上都是脑细胞损伤、死亡,目前尚无药物和疗法能恢复受损和死亡的脑细胞,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其他疗法,都只是辅助治疗,起到的是部分康复作用,不能完全治愈。所谓“封针疗法”,是以针灸经络为理论基础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根据医院方面宣传,“1997年至2002年封针治疗381例脑瘫患儿,总体有效率高达97.1%,其中正常化190例”。而对于正常化的描述是:运动、姿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果真如此的话,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医学奇迹,但从现实来看,所谓“疗效”恐怕经不起科学检验。   与强调经验的传统医学有别,现代医学的理念是“循证医学”。在判断某种疗法是否“治愈”了脑瘫患儿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中国季刊

  新华社武汉10月24日电(记者谭元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   微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用作生产能源、食品、饲料的原料,在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养培养是一种新型的微藻生物质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光自养培养相比具有效率高、可控性高、易于工业化生产的优势。受技术水平所限,当前微藻在异养培养条件下能够达到生物量浓度仍然很低,制约了微藻的工业化应用。   上述联合团队的科研人员以一株可异养培养的富油栅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过程优化,尤其是精准的葡萄糖浓度控制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了该富油栅藻的超高密度培养。结果显示,在实验室和中试发酵罐放大条件下,栅藻最高细胞干重分别达到每升286克和283.5克。   “这说明,微藻超高密度异养培养技术具有巨大的商业化潜力。”中科院水生所微藻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中心助理研究员金虎说。   据悉,10月中旬,该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生物工程领域国际经典学术期刊《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金虎助理研究员和张虎博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 中国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