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自评报告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11:00 点击:968551

  原标题:伊朗外长认为美方恪守伊核协议承诺是伊美总统会晤前提   新华社德黑兰8月27日电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7日援引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的话报道说,除非美国恪守对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承诺,否则“很难设想”伊美两国总统可以举行会晤。   对于法国总统马克龙愿促成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会晤的说法,扎里夫表示,他访问法国时已在相关会谈中阐明会晤不会举行。当前重要的是落实已经达成的协议,他访问法国的主要目的也是争取维护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比亚里茨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表示,如果条件合适,他愿意接受法国总统马克龙提议,与伊朗总统鲁哈尼举行会谈。马克龙则表示,希望美伊之间能够达成协议,法国愿意为此发挥应有作用。   伊核问题是本届七国集团峰会议题之一。扎里夫25日晚间抵达比亚里茨,与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会谈,随后与马克龙会见。而在前往比亚里茨前,扎里夫与马克龙23日在巴黎会面,讨论法方有关缓和伊朗与美国紧张关系的提议。   2015年7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去年5月,美国党员自评报告

  原标题:拒绝G7援助亚马孙大火,巴西总统为何一意孤行   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燃烧了三周,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   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均承诺对其捐款,刚刚结束的G7峰会上,七国也同意向巴西提供2000万美元的消防基金以及一项保护热带雨林的长期计划。而后者,却被巴西总统博索纳罗拒绝了。   纵观应对亚马孙大火的整个过程,博索纳罗一直以强硬态度示人,拒绝G7的援助,并在社交媒体上怼马克龙,称巴西被当成了“殖民地或没有人的土地”,他谴责“组成一个旨在拯救亚马孙的国际联盟”是侵犯巴西主权。   此番表态,其实与其长期以来蔑视环保的政策一脉相承。极右翼出身的博索纳罗,紧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步伐,曾宣称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为发展经济,他计划松绑环保限制、开垦更多的亚马孙地区土地。上台后仅半月,他便发布行政令,授权农业部负责管理土著居民所占有的土地,并将巴林业监管职能划归该部。   博索纳罗的这一行为赢得了巴西农业团体的欢呼,但激怒了环保主义者。非营利组织“亚马孙观察”指责博索纳罗将对地球最大雨林“带来难以估计的破坏”。可以说,博索纳罗在环保和气候变化议题党员自评报告

韩媒:韩终止日韩军情协定系因担忧日本单方面废除  原标题:韩媒:韩终止日韩军情协定系因担忧日本单方面废除文件   参考消息网8月28日报道 韩媒称,韩国政府拒绝续签《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是考虑日本可能单方面“变卦”。   据韩联社网站8月25日报道称,韩国政府一名高官25日透露,韩总统府和政府之所以决定终止《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以下简称协定),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续签后日方单方面废除协定的可能性。   该官员还表示,韩国政府与总统府国安室围绕续签协定的议题存在不同意见,但各部门重点考虑是日方没有回应韩方的对话提议。韩各部门认为,即使韩方在24日(决定是否顺延协定的最后时限)之前作出续签决定,日本也终究会于28日将韩国移出出口白名单。况且,日方还有可能单方面作废该协定。如果韩方不表明终止立场使协定自动顺延,而此后日方“先下手为强”,韩国恐被人耻笑。   这名官员还声称,日方明知对自身带来巨大压力,仍决定将韩移出白名单,说明日方已认定“不能与韩国政府为伍”。该官员就日本防卫相岩屋毅日前呼吁韩国政府重新考虑续签协定一事表示,因为韩方终止协定,日方才会做出这种请求,如果韩方决定续签协定,日方采取何种态度将很难说。 资料图片:8月22日,韩党员自评报告

  断流近30年,生态输水20年,沙漠再现绿色走廊  塔里木河重生记  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一路奔腾。沿河两岸,胡杨如簇郁郁葱葱,红柳似火明艳浓烈,旖旎风光令人陶醉。  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另一番样貌:作为我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断流近30年,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木塔格沙漠几乎合拢,沙进人退,生态告急!   塔里木河生命必须挽救!20年连续20次生态输水,已有77多亿立方米汩汩清水注入下游,让这条新疆各族人民的“母亲河”重焕生机——塔里木河告别断流史,尾闾台特玛湖形成5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和湿地,下游植被恢复和改善面积2285平方公里。清水长流,胡杨活了,湿地绿了,百姓富了,大漠上书写下一幕幕绿色传奇。  输水畅其流——  生态水成“救命水”  “消失几十年的湖泊回来了!”站在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岸边,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吾买尔江·吾布力感叹。夕阳余晖下碧波荡漾,鹭鸶翩翔,清风拂过激起阵阵涟漪。  艾合买提·阿布拉也回来了。离开家乡多年后,他赶着几百只羊,重返海子环绕、牧草肥美的村子。  艾合买提·阿布拉的家乡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英苏村,就坐落在党员自评报告

  岗托村里话今昔(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坐落在金沙江畔,与四川省德格县隔江相望。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在这一带渡过金沙江,打响了解放昌都的战役。  “解放军给村里人发大米,那是我吃的第一顿饱饭。”今年82岁的泽旺平措说,“现在日子好了,家里四五亩田能收七八千斤土豆,卖上一大半就能挣1万多元。”  如今的岗托村,年人均纯收入过万元。从吃不饱、穿不暖,到迈向全面小康,这个小村落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西藏巨大的变化。   通路通出发展机遇  70年前,金沙江是天险,渡江全靠牛皮船。“整个江达县也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外出只能骑马、走路,去一趟县城都要走上三五天。部队过来的时候,全村仅有的9条牛皮船都支援给解放军渡江了。”泽旺平措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部队到岗托的,还有一支修路队。修建的公路,就是进藏的317国道。“路是修通了,可车少。当时,整个江达县没有几辆车。”87岁的岗托镇老镇长江勇次仁说,“现在打家门口过的车,数都数不过来。”  “交通条件的改善,给岗托带来了发展机遇。”江达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扎西说。改革开放后,岗托村依托便利的交通党员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