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人天相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2 02:29 点击:947069

近日,“深海勇士”号在海底发现垃圾堆的新闻引发震动。以往眼不见为净的海底,在潜水器的镜头中暴露了一切。据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介绍,早在去年5月“深海勇士”号的科考中,就已在深海海底偶然发现了垃圾堆的存在。 正在执行TS12科考任务的“深海勇士”号,也将继续对海底垃圾堆进行考察。彭晓彤表示,“深海勇士”号发现的海底垃圾主要是塑料制品,包装袋、儿童玩具、油漆桶、渔网等类型五花八门,潜水器采集的海底生物中,有的已经和塑料垃圾连为一体,触目惊心。 据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钟广法介绍,深海垃圾成堆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海洋科学家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对海洋垃圾的研究,近年下潜的“深海挑战者”号深潜器甚至在万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塑料垃圾。 “从海面到水中再到海底,从近岸到深渊再到两极,海洋垃圾不是某个国家某片海域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钟广法表示,更重要的是,洋流不分国界,随手扔进家门口小河沟里的一个塑料袋,有可能一路到马里亚纳海沟,造成的危害也是全球性的。 去年刊登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指出,发现于上世纪90年代、漂浮在美国加州和夏威夷中间的“大太平洋垃圾吉人天相

15年前,一心想生个男孩的淮安的孙女士(化姓)经多方打听,买来了“转胎药”,据说吃了这药女胎也能变男胎。没曾想,孙女士不仅没能得偿所愿,还给女儿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她的女儿有可能因为她此前服的“转胎神药”而终身不孕。 7月18日,孙女士带着女儿小茹(化名)到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原因是,女儿小茹已经15岁了,可一直没来例假,孙女士满脸愁容地告诉医生,她当年在产检时查出女儿小茹只有一个肾脏。根据孙女士的介绍,医生对其女儿进行一系列检查,彩超发现小茹一侧肾脏缺失,另外怀疑无子宫,一侧卵巢未见,性激素及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无子宫及一侧卵巢缺失。 据淮安市妇幼保健院青春期保健科负责人石玮介绍,根据这个情况,医生诊断小茹患有MRKH综合征,该病是一种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但女性核型和卵巢内分泌功能正常的一种罕见的生殖道发育畸形,即俗称的“石女”。据石玮介绍,此病多由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放射线或滥用药物、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也就是说,小茹失去了生育能力。“进一步追溯病史得知,孩子妈妈很希望生个男孩,在刚怀孕的时候吃了所谓的转胎药,希望能够控制孩子的性别,这极有可能是孩子生殖道发育畸形的诱因吉人天相

【现象】近年来,“睡眠经济”悄然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整体睡眠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相关产品不仅包括床具、睡眠纺织品、睡眠医疗服务和保健品,也包括提供各式助眠音乐,以及监测、改善睡眠状况的手机应用软件等。睡眠越来越成为“奢侈品”,催生了潜力巨大的睡眠市场,也吸引众多创业者涉足这片蓝海。 【点评】 本想刷刷手机帮助入睡,却越看越精神;明明白天工作已经很累,躺在床上头脑却无比清醒……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睡得晚”“睡不着”“睡不够”成为很多人的烦恼。有报告显示,21.5%的国人经常失眠。在90后人群中,31%有晚睡习惯,60%以上觉得自己睡眠不足。“睡眠经济”的兴起,击中很多人普遍存在的健康痛点。 有需求就有市场。身处创新最前沿的商家,总能敏锐捕捉到健康消费新的增长点。从褪黑素、睡眠枕、助眠香薰这样的传统商品,到被冠以“黑科技”的安眠手环、失眠贴、睡眠喷雾、睡眠音箱等等,层出不穷的产品,打开了“睡眠经济”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睡眠”成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睡眠的最新模式,科技引领带来了新一轮的市场扩容。伴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升,睡眠市场这片蓝海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吉人天相

养老金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但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地方发养老金时,完全依赖人脸认证,即在网上开设人脸认证系统,其操作流程共分六七个步骤,用于证明“我就是我”“我还活着”等。对此,许多退休人员不会网上操作,只能步履蹒跚地来到办事窗口求助或者四处求人帮忙,感觉非常麻烦。同时,人明明健在,却要自我证明“我就是我”“我还活着”,一些退休人员感到这不近人情。 当前,为避免冒领、错领、申领人死亡后继续领取养老金等情况的发生,对退休人员进行身份认证是必要的,但是认证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如让原缴纳社保单位派员上门认证或电话认证,然后集中汇总上报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可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直接电话联系退休人员,核对相关信息,予以身份认证。总之,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设身处地为广大退休人员着想,需要他们配合相关工作时,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不应该在发放养老金时完全依赖人脸认证。 陕西咸阳市  姚  平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22日 07 版)吉人天相

自7月1日以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措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月有余。一些上海市民笑称,“这是什么垃圾”如今成为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灵魂拷问”。而对于许多海外华侨华人来说,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在不少西方国家,垃圾分类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也成为民众习以为常的生活环节。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定居海外多年的数名华侨华人在为中国垃圾分类行动点赞的同时,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和心得。 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 如何区分不同种类的垃圾?这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不少上海市民面临的困惑,也成为众多网友乃至各大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其实,初到海外生活时,不少华侨华人也曾遇到类似难题。 “刚到日本时,我们也乱扔过垃圾,但是很快,周围的人就会帮你捡起来。”在东京生活了20多年的刘洪还记得,如果扔错垃圾,周围邻居知道是谁扔的,就会放回他的家门口,并贴上写有注意事项的字条。久而久之,习惯养成了,也就不再乱扔了。 在刘洪看来,细致是日本垃圾分类的一大特点。不同种类的垃圾须在特定日期和时段进行处理,不同地区间的垃圾分类标准也有差别。以他所在的东京都练马区为例,周一和周四扔可燃垃圾,吉人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