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4 17:35 点击:946039

  翻拍剧要走出“毁经典”的怪圈(墙内看花)   近些年来,除去2017年的新版《射雕英雄传》收获了一定的成功外,更多的翻拍剧大都没有再创辉煌,反而成为大众吐槽与批评的焦点。近日,新版《倚天屠龙记》《封神演义》也相继粉墨登场,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似乎又陷入了似曾相识的“怪圈”,故事空洞、人物形象扁平、改编用力过猛等仍旧成为观众“不买账”的缘由。   每个时代都需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经典,经典剧翻拍本无可厚非,很多经典影视剧因为拍摄时间较早,在画面质量、技术手段和风格类型上无法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然而,相较于过去,当下的影视剧拍摄无论是在资本投入、技术支持、服装造型、画面质感及后期制作上,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经典剧的拍摄条件,又何以拿不出让多数观众满意的作品?   其实,不少观众对当年“经典剧”背后的故事并不陌生,甚至很多故事已成激励人们进步的“佳话”。老版25集《西游记》从1982年到1988年总共拍摄了6年,87版《红楼梦》拍了3年,94版的《三国演义》1987年筹拍,1991年正式开拍,到1994年拍摄完毕。当然,拍摄时间并不能说明什么,当年《西游记》和《红楼梦笳

摘要 【上半年经济数据预示政策操作空间较大】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速低于国内市场预期,但6月份单月的主要经济分项指标却纷纷显著超出预期。这一季度-月度数据的背离,一度让市场颇为困扰,引发颇多争议。笔者认为,这一宏观数据背离之后,有着一系列中观数据背离做基础,预示着经济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而这也与国家统计局在公告展望中所述的“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相一致。(证券日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同比增速低于国内市场预期,但6月份单月的主要经济分项指标却纷纷显著超出预期。这一季度-月度数据的背离,一度让市场颇为困扰,引发颇多争议。笔者认为,这一宏观数据背离之后,有着一系列中观数据背离做基础,预示着经济面临着不小的下行压力,而这也与国家统计局在公告展望中所述的“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相一致。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同比增速为6.2%,低于国内市场预期0.1个百分点,较前值下降0.2个百分点,创2014年12月份以来最大季度降幅。从6月份单月的工业笳

  二季度以来,国内经济受生产端走弱、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出口增速回落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回落。展望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在此背景下,“稳增长”在下半年的宏观调控中将有所加码,主要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会坚持整体稳健的总基调;同时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并在加快推进利率双轨并轨的进程中,逐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坚持“整体稳健”总基调   高频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处于短周期的下行阶段,但仍然位于均衡水平的上方。这意味着当前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但由于正向缺口尚未完全闭合,从货币端进行大规模刺激可能会加剧经济结构的扭曲,并徒增杠杆率。   此外,在人民银行“逆周期调节”和精心呵护流动性的背景下,高频金融形势指数在2019年以来的多数时期处于0至0.5的区间内波动。虽然包商银行事件导致的流动性分层,对金融形势指数造成了短期扰动,但在监管综合施策之下,金融形势指数在经历了5月下旬的快速下跌之后,在6月中旬得以快速回升。这意味着国内宏观金融形势在二季度整体上处于稳健偏宽松的状态,从货币端进行大规模刺激的空间非常有限。   美国次贷危笳

  资金面由夏入秋不过半个月时间。近几日,银行间市场上隔夜利率最高成交到3%以上,月初时则最低只有0.7%。资金面这般显著变化,凸显了税期等因素造成的冲击。不过,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没有变化,愈演愈烈的海外宽松浪潮也为国内政策腾挪拓宽了空间,货币政策逆势收紧的概率微乎其微,流动性可能难回到月初那般极度充裕状态,但保持合理充裕并没有太大问题,后续预计央行在流动性投放方面仍会有动作。   19日,债券回购利率涨跌不一,但短端仍继续上行。银行间市场上,隔夜债券回购利率DR001加权价上涨3基点至2.83%。数据显示,当天DR001盘中最高成交到3.3%,而本月2日最低时只成交到0.7%,创出历史极低值。从加权价来看,7月4日,DR001加权价报0.843%,改写该指标发布以来的新低,两周来,DR001加权价也自低点反弹了将近200bp。   不过两三周,货币市场却恍如隔世。月初时,市场资金面极为宽松,有资金需求的机构往往在早盘就能借足;如今,市场参与者普遍反映短期资金面吃紧,隔夜和7天等短期资金融入难度较大,有时候临近尾盘仍有不少机构融入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流动性这般剧变与月初时央行连续笳

  实际上,在开发商过往的操盘经验中,“地王”项目带来的烦恼似乎远远多于幸福。这也成为企业不太轻易拿“地王”的主要原因。  7月15日下午,经过56轮激烈竞争,中海地产以79.4亿元,18.79%的溢价率,将北京市丰台区造甲村地块收入囊中,单价为6.66万元/平方米。这是丰台区历史上总价第二高地块,也是今年到目前为止的全国总价“地王”。  这是一宗久违了的“地王”。过去两年多来,北京土地交易相对平淡。即使放眼全国市场,土地交易也鲜有亮点。  这也是一宗名不符实的“地王”。无论单价还是总价,它都无法挤进历史前十。即使在北京土地交易史上,这块地的总价也仅排在第8的位置。  “地王已死”,有房地产从业者做出如此结论。楼市调控持续深入,土地出让制度完善,都令“地王”成为这个年代的稀有物种。悲观者甚至认为,“地王”已经绝迹,因为“地王”、“楼王”都是楼市的“黄金年代”的特定产物,如今已经随着那个年代而远去,不再回来。  这到底是坏消息,还是好兆头?  “地王”缺位  天下无“地王”久矣。  2019年,房地产企业纷纷向一二线城市收缩,在经历了连续三年的销售“大年”后,企业对土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