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6:43 点击:908533

河南上蔡一空气质量监测站附近农田禁收割机 官方回应  上蔡一空气质量监测站附近农田禁收割机,官方:改进工作方法   芒种农忙时节天气容易突变,收麦被称为“虎口夺粮”。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一户村民抢收粮食时因麦田靠近空气质量监测站被禁用收割机,在媒体关注后,事情有了转机。有关部门被要求改进工作方法。   近日,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村民的刘女士收麦时被当地城管部门阻拦,禁用收割机,只能“手动操作”——手割。   而禁用收割机的理由更令人惊讶: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大参考》栏目报道,当地的一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离刘女士家的麦田较近,有关部门担心她用收割机割麦会造成扬尘,影响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以手割方式来收获“刮风下雨后大面积倒伏并开始发霉”的70亩小麦对刘女士来说是个挑战。 受访者 供图   在媒体关注这一事件后,6月7日11时,刘女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目前收割机已经可以进田收割了。   但对于事件的更多细节,比如她何时获得了新许可,刘女士不愿多言。   7日上午,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涉事的上蔡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一位李姓负责人,对方一直未接听电话。   7日下午,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县委宣传部向澎湃新闻通报称,针对媒体关于《担心有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个节日,不只有粽香扑鼻和龙舟竞渡,更有一种人格魅力被千古传颂,有一种民族精神亘古流传。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汨罗江岸,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因不堪忍受国破家亡的惨象,抱着一块石头投入万顷碧波,愤然与世长辞。他的纵身一跃,消逝的只是肉体,诠释的文化和精神却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被千年传唱。“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道出多少殉国之志。视死如归的背后,那份浓重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今天,我们纪念屈原,不只是缅怀一个文化符号。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缅怀中感受一种穿越时空永恒的精神力量。两千多年时光荏苒,历史长河滚滚向前,端午节一直承载着历史记忆和精神内涵,让家国情怀成为传统节日最美的底色,根植于每一个人心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爱国是最大公约数,有着几千年中华文化血脉的滋养。屈原、苏武、辛弃疾、岳飞、魏源、邓世昌、焦裕禄、孔繁森等等,历史星空浩淼,但那些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们,总能扣人心弦,为人们所深刻铭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总不变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午日节、重午节、浴兰节等别称。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在传承发展中,端午节糅合进了多种民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等思想时代价值,激发了中华儿女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爱自然的深厚情感。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每年端午节前后,赛龙船、包粽子等特色民俗活动都会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各大粽子厂商也纷纷“触网”,“网上过端午”越来越成为时尚。受端午文化影响,粽子等端午“特产”还漂洋过海,进入了全球市场。紧紧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端午文化正以一种更富参与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习俗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颂入手,挖掘和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青少年的人文教养,能够让家国情怀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端午节是中国的古老节日,距今约有2000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积淀,除了留下竞逐龙舟、品味香粽、悬挂艾草等一系列颇具仪式感的节日文化形态,爱国诗人屈原也成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每到此时,人们会追忆他的忠贞爱国、缅怀他的赤子之心,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端午节最为鲜明的文化内涵。   端午佳节话家国,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品读家国情怀,则更显意味深长。家国情怀既有对家的无限眷恋,也有对国的拳拳深情,它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价值呼唤。   千百年来,在构建康宁小家的同时,中国人就将爱家与爱国相统一,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家国史诗。岳母刺字,传唱一段为国尽忠的佳话;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感慨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价值共识……这份熔铸了忠孝节义的情感已然成为凝聚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精神纽带。   而在今天,家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召唤,它早已成为中国人内化于心的行动自觉。老英雄张富清64年来深藏功与名,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平凡人生中的初心不改;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廖俊波无私奉献毕生投入到科技富民的事业之中……他们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把家庭梦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新华社石家庄6月7日电(记者杨帆)端午节前几天,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丰山村的张秀云家异常忙活。糯米、豆沙、蜜枣、粽叶,全家10余口人和10多个雇工指尖一收一拢,紧实精致的粽子就脱手而出。  在丰山村,全村301户中有60余户和张秀云家一样,端午节前的一个月时间里天天忙到通宵。尽管如此,市场上的“丰山粽子”仍时有脱销,“想招包粽子的雇工一人难求”成了这60余户家庭“幸福的烦恼”。  丰山村是近百年来形成的移民村落,村民一直延续着端午前后包粽子并送粽子的习俗,粽子品相味道俱佳,但丰山粽子由“礼品”变为“商品”仅仅是在2014年。  当时,上任不久的村主任陈宝树为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举办为期一个月的“粽子节”,以包粽子大赛等形式吸引了周边乡邻的广泛参与,丰山粽子的名气由此大振,一举打开销路。   此后,加入生产、销售粽子的村民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户到目前的60余户,丰山村真正成了“粽子村”。为了保证粽子品质,各家严把原料质量关,有的粽子大户专程开车前往保定白洋淀购买新鲜的苇叶。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2018年全村粽子销量15余万公斤,产值300余万元。张秀云家作为粽子大户,干脆全年365天生产销售手工粽子。常年在张家打工的苏州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