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行情分析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16:34 点击:903504

  去年5月,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入摩”一年来,A股投资格局出现明显变化,外资话语权不容小觑。基金经理积极观察并应对这一变化,认真考察外资对投资者结构、投资情绪、投资风格的影响。   此外,MSCI每次调整成份股、增减比例都成为市场核心关注点。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对A股仍处于系统性低配状态,A股整体估值和盈利具有吸引力,未来外资持股占比有望大幅提升。   外资行为逐渐影响市场   A股入摩一年,两大数据值得投资者关注。第一个数据是,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下跌2.94%,同期上证综指和沪深300跌幅分别达到6.13%和4.24%。第二个是截至今年3月,外资持股市值1.68万亿,进一步逼近公募基金1.95万亿持股市值。   “入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参与结构以及投资情绪上。”广发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陈甄璞表示。一方面,外资投资者持仓占比迅速提高。他们的投资理念偏基本面,较少受短期市场波动影响,认同与跟随外资理念的资金逐步增加,未来还进一步改变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另一方面,陆股通等外资流入及流出数据每日公布,随着占比提高,资金流动量加大,投资者情绪必然会受到外资资金流动影响,在外汇行情分析

  一、案件概要   王先生是一名公司员工,平时喜欢购买各类理财产品。去年4月5日,他听同事介绍有一款证券基金产品不错,收益很高,遂前往某证券公司营业部,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向王先生介绍了该款产品。王先生随后在证券公司营业部使用自己的手机,通过证券公司的app购买了30万元该款产品。之后,由于工作紧张繁忙,王先生并未对该产品保持关注,结果半年后发现该产品严重亏损,本金损失了近半,便要求证券公司赔偿其损失。   二、主要争议   王先生认为:产品是他在咨询过证券公司后在证券公司购买的。在此过程中,营业部工作人员均并未履行风险告知的义务,说明产品存在巨大损失的可能性,因而他的损失应当由证券公司赔偿。而证券公司则辩称:在通过手机购买产品过程中,系统通过弹窗的形式已经向王先生多次提示过所存在的风险,公司已经尽到了告知义务,并且基金合同在购买过程中也完整地向投资者作了展示。产品为基金公司发行,证券公司仅为代销方,投资者的损失是由于基金净值下跌造成的,与证券公司无关,故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调解过程   投服中心在调解员介入调解后,在掌握事实外汇行情分析

   刚刚履职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徐高,日前接受了上证报采访。徐高兼具中资及外资机构工作背景、买方与卖方任职经历,解析行业发展趋势自有其多元的视角。徐高认为,买方研究与卖方研究,一个是杂家,一个是专家,只有分工不同,并无高下优劣之别。在他眼中,卖方研究并未过时,但转型也已是各方共识,要回归研究、形成以内部客户为引导的外部服务模式、更多发挥研究机构对券商各条线业务的支持作用。   徐高认定,买方研究的评价标准是投资业绩。影响市场运行的因素有很多,且在不同时期影响市场的主导性因素也不一样,所以,买方研究需要关注的点很多。一旦某个因素开始影响市场,买方就必须去了解,且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从利益上说,买方很实际,要关注的方面有很多,但买方的研究资源、团队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很了解。此时就需要有专业化的分工,需要卖方来支持买方的研究。   卖方研究分工较细,虽然面比较窄,但研究会非常深入。所以,买卖双方一个是杂家,一个是专家,这是由业务性质决定的。卖方做专业的深度研究,买方则决定如何把卖方提供的专业深度研究运用到当时的市场外汇行情分析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贸易争端局势愈演愈烈。在波诡云谲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外在不确定性显而易见。该如何应对?中国给出的答案是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在当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依然比较疲弱的情况下,如果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继续维持,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在媒体会上表示,对于中国来说,要从改革和开放领域去破局。   近半年来,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地、从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外资机构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   去年年底,瑞银证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券商;安联(中国)保险获批成为首家外资银行债券被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5月28日收盘后,MSCI将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富时罗素宣布自6月起开启第一批A股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首批1097只A股入选。   先锋领航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告诉上证报,中国扩大开放是一个双赢举措。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她认为扩大开放将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最终有助于中国打造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外汇行情分析

  退役空军准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高管、发明家等不同身份的以色列人挤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不厌其烦地向中国投资者解释手上的一切。这是第一财经记者日前在山东济南“走向以色列”2019中国——以色列跨境投资论坛上看到的一幕,现场约有120家以色列高科技及初创企业带来了400余个项目,与中国企业进行对接。   中国当前正处于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多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以色列在产品创新方面优势较强。   不过,作为“创新大国”的以色列,虽然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科技,但受制于国内市场,亟须对接像中国这样的大型消费市场。Parazero公司CEO阿蒂亚斯(EdenAttias)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他此次前来中国,除了想找到投资者外,更想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开拓中国市场。   中以双边经贸关系愈发紧密。中国目前已成为以色列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以色列是我国在中东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合作伙伴。2018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达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6.1%。   将军和他的无人机   步入嘈杂的对接室,每张台子都坐满了前来洽谈的投资者。在房间的一个角落,一位以色列人向第外汇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