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藤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4 14:10 点击:882338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专家分析,CPI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主要是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以及翘尾因素带动。下一阶段,农业部门研判猪肉仍面临涨价压力,物价会继续走高吗?专家分析认为,后期CPI涨幅可能仍会有波动,但总体上通胀压力可控。 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其中鲜菜、猪肉等价格上涨,是推高4月份CPI同比涨幅的重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流通消费价格处处长董雅秀分析,在食品中,鲜菜价格水平仍处于高位,同比上涨17.4%,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去年秋季北方水果歉收,今年存量不足,鲜果价格上涨11.9%,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14.4%,涨幅比上月扩大9.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俊勋表示,正常年份春节过后猪价都是下跌回落,但今年出现了相反行情,主要原因是前期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后,养殖户的正常补栏没跟上,可以提供上市的肥猪数量不足,导致价格快速上涨。 此外,翘尾因素也推升了CPI涨幅。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4月份2.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 从更能反映价长春藤

  如今,癌症已成为一种慢病,学会与癌相处是每位癌友的必修课。比如,如何预防和处理化疗导致的脱发问题,经常感觉疲劳和食欲不振怎么办等。专家表示,很多问题看似小事,但在抗癌过程中,任何细节都不可忽视。   1.尽可能保持充足睡眠。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王东旭说,人在睡觉过程中分泌的一些激素,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低质量的睡眠不利于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癌症术后的康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人患癌症风险更高,其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导致了激素分泌和代谢紊乱。   2.准备一顶假发。脱发是癌症治疗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化疗期间,毛囊被破坏后,头发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脱落。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仕林说,如果化疗后脱发严重,建议在公共场合佩戴假发,有助于提升自信心,但在非公众场合最好还是少戴,这样更有利健康。选择假发时要注重透气性,仔细查看发丝的材料,以减少对头皮的伤害;平时还要定期做好假发及所剩真发的清洁。   3.善待你的皮肤。陈仕林说,各种治疗方法的联合运用,能给癌症患者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皮肤反应就是其中一种。很多患长春藤

美国纽约大学老年心脏病学项目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对心脏病发作后被抢救过来的老年患者来说,一种简单的动作测试,有助于判断并预测他们是否会在一个月内重新入院。该研究结果已被发表在《循环:心血管质量和结局》杂志上。 研究人员选取了美国94家医院的3000多名心脏病患者,他们的平均年龄为81岁。调查结果显示,在出院后的30天内,约18%的病人会因心衰、出血或心律不齐等并发症而重新入院。 为了研究患者康复情况与再次入院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对离开医院前的患者进行了思维、视力、听力和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发现,在移动能力评估中,老年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步行3米,然后返回椅子处坐下来所用的时间,能够预测其30天内重新住院的风险。即,完成这项测试用时超过25秒的病人,比用时不到15秒的病人重新住院的可能性高出近2倍。这一测试被研究人员称作“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他们认为,在移动能力测试中表现差可能是易受病毒细菌感染、跌倒和反复发生心脏事件等的标志,因此会增加病人重新住院的可能性。 (萧忠彦)长春藤

深圳大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李 智 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支架被认为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介入手术后,缺血和出血哪个风险更大? 冠脉支架一般为金属材质,表面附有抗增殖药物,植入血管后会引起血小板附着,进而形成血栓,堵塞支架,因此支架术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等支架表面逐渐被血管内皮覆盖,血栓形成的风险就将大大降低。对大部分人来说,支架术后血管内皮覆盖会在1年内完成,所以支架术后一般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年。但也有极少部分人,即使1年以后,支架仍内皮化不全,腔内影像学提示仍有部分金属丝裸露在血管内,这时就需要延长双抗的时间,甚至是终身服药。 不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出血风险,医生必须权衡缺血和出血风险的大小。通常认为,冠脉支架术后根据风险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期(0~3天)、亚急性期(4~30天)和晚期(31~365天)。意大利学者最新研究发现,对于接受支架植入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1年随访期内的所有临床阶段,缺血性风险均高于出血性风险,每日缺血率比每日出血率大约高出长春藤

控量:摄入多少最合适?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迅速增加。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消费国。据统计,2017年人均消费量达24千克,每日人均消费量为42克。 食用油是“好东西”,可以为居民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能量、矿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等,还可以改善菜肴风味,提高食欲。但“过油不及”,油虽好,吃多却会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食用油消费过量,脂肪摄入不合理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慢性病人群科学消费食用油的首要原则是控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成年人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 在食用油总量上进行控制,日常饮食中也要注意清淡饮食,减少食用油炸、油腻食品的摄入,是科学用油的第一招儿。 2 搭配:各类食用油,到底该咋选? 在选油时应特别注意,需合理选用、科学搭配。首先,避免长期食用同一种食用油,应丰富食用油的种类,轮换食用,各类植物油相互搭配,以达到脂肪酸均衡。 日常中可选用亚麻籽油、核桃油、橄榄油、茶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葡萄籽油、米糠油等,尽量长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