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动车去台湾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5 06:54 点击:874763

  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今日收官,但对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已然开始。深交所已经全方位做好年报披露审查准备工作,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年报信息披露质量。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2018年年报披露前,深交所积极推动主动式、预防式监管,从业务规则、披露模版、交流培训等方面发力,全方位做好年报披露准备工作。   端口前移提高年报质量   据了解,深交所已于2019年1月组织2018年年报披露专项培训,讲解2018年年报披露适用的最新规则、年报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年报披露的典型问题及注意事项等,从源头上提高年报的披露质量和编制效率。   这仅仅是深交所打好提高年报质量“组合拳”的其中一个方面。深交所还从完善业务规则、调整披露模版、推进主动式预防式监管等多方面发力。   具体来看,在修订定期报告披露业务相关备忘录方面,为增强规则实用性,深交所结合上位规则要求和市场发展态势,对深市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进行了修订,涉及完善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取消资产减值与核销事项审议程序的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业绩预告及修正公告披露要求,坐上动车去台湾

  4月29日,深交所公布理事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重点工作报告,过去一年,第四届理事会着力从三个维度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决策职能;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三是优化平台功能。   报告提出今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服务国企改革,及时总结复制推广深市国企改革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推动和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   二是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加大重点高风险公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促进退市法治化常态化,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促进深交所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功能,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提升创业板市场包容性和覆盖面,增强服务新经济能力。扩展深交所产品体系,推动ETF期权业务平稳启动,加大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和推广发行力度,大力发展ETF市场和深市核心指数产品,引导更多长期资金配置深市资产。 坐上动车去台湾

  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工作主线,按照深交所章程规定,认真履行好履职尽责监督、财务内控监督、风险管理监督、下属机构监督四项基本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监督效能,全力保障深交所规范稳健有序发展,这是深交所监事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重点工作报告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作为深交所法定监督机构,监事会承担着促进规范运作、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职责。报告提出了2019年四大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合规审查,推动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监事会是深交所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监督深交所执行法律法规、章程和业务规则重要职能,要督促优化完善合规审查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丰富审查方式,找准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加强对合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动态管理,切实将合规审查工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加大风险防控力度。督促构建系统化风险管理制度框架,推进统一风险监测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基础。督促进一步梳理完善业务规则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提升监管工作规范化水平。推坐上动车去台湾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季已于4月30日正式收官。盘点今年的年报“大餐”,有令投资者喜上眉梢的业绩龙头和现金奶牛,也有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巨额亏损和业绩变脸。到底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今天答案已全面揭晓。记者对沪市公司2018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体来看,2018年度沪市公司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部分公司前期集聚的风险也有所释放。 *ST新亿无法按期披露年报。过去一年,沪市146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5万亿元,净利润2.8万亿元,增幅分别为11%和4%。1323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到九成。其中,实体类公司(非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规模分别达到26.53万亿和1.15万亿,同比增幅分别为13%和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1万亿,增幅达到10%。这些情况表明,沪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2018年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变化,迎难而上、提质增效,在总体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虽有所放缓,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具体来看,沪市公司业绩的结构化特点比较突出。大市值蓝筹公司中流砥柱的作用显著,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均实现盈利。数据显示,上证50公司合坐上动车去台湾

  从又慢又挤到快速直达(我和我的祖国)     从安徽到上海打工已整整18年。每年一到腊月底,我们一家三口总要想方设法返乡过年,与留守家园的老人团聚。过年后又辞别故乡,再次回到打工的地方。   安徽到上海,往返一趟将近1000公里。这段路程,如今不算啥,在过去那可真不容易。   记得我们刚来上海那几年,是乘坐中巴车出门的。那些中巴车都是民营的,一辆车里挤了三四十人。在狭小的空间内,座位不够,就放置几条长板凳和数只小板凳,人挨人,头碰头。最难熬的是夏天,车里没有空调,整个车厢就像一个大蒸笼。   这样的长途跋涉,遇到晴好天气倒还将就,若是碰上大雪封路、道路结冰,不折腾十几个小时,根本到不了目的地。   那些车经常晚上发车,或者是凌晨三四点钟发车。为了能乘上车子,我们经常一两点钟就得起床。   再往后几年,镇上有人购置了几辆大巴,开始合伙跑长途。大巴相比中巴,车况和性能都好了许多,安全性也有保障。一到春运,不少大巴老板们还从上海的旅游公司租赁大巴,聘请司机增加车辆。即使这样,仍难以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   这些大巴车就在老家的小镇上驻点。每逢年后出门,我们的行李箱都塞得满满的。为了方便,坐上动车去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