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收渔利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4 15:27 点击:874762

  截至4月29日记者发稿,沪深两市已经有3214家公司披露了2019年一季报,其中1941家公司一季报净利实现了同比增长,占已经披露一季报上市公司数量的60%。   业绩出现上涨的公司当中,高乐股份的业绩增幅最大,达到80737.8%;其次分别是聚隆科技、中华企业和共进股份。   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公司当中,有92家公司的一季报净利超过10亿元。在净利排名前十的公司中,银行占了大多数。值得一提的是,四大行在一季度各自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工商银行在今年一季度赚取的净利润最多,达到820.05亿元;农业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润612.51亿元,同比增长4.28%;此外,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一季度净利分别达到769.16亿元和509.65亿元。   除了四大宁波银行和吉峰科技一季度亏损3790万元,业绩同比下滑8194%;平庄能源一季度亏损1.75亿元,业绩同比下滑4250%。   股东名单当中。总计持股299.11亿股,合计持股市值达3164.68亿元。   其中,证金公司持有的光大银行、银行股2018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良好的情况下,证金公司对多家农业银行股份数量最多,达到1312.6亿股。除此之外,汇金公司持有的北京银行坐收渔利

  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今日收官,但对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监管已然开始。深交所已经全方位做好年报披露审查准备工作,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年报信息披露质量。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在2018年年报披露前,深交所积极推动主动式、预防式监管,从业务规则、披露模版、交流培训等方面发力,全方位做好年报披露准备工作。   端口前移提高年报质量   据了解,深交所已于2019年1月组织2018年年报披露专项培训,讲解2018年年报披露适用的最新规则、年报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年报披露的典型问题及注意事项等,从源头上提高年报的披露质量和编制效率。   这仅仅是深交所打好提高年报质量“组合拳”的其中一个方面。深交所还从完善业务规则、调整披露模版、推进主动式预防式监管等多方面发力。   具体来看,在修订定期报告披露业务相关备忘录方面,为增强规则实用性,深交所结合上位规则要求和市场发展态势,对深市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的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进行了修订,涉及完善商誉减值相关信息披露,取消资产减值与核销事项审议程序的强制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业绩预告及修正公告披露要求,坐收渔利

  4月29日,深交所公布理事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重点工作报告,过去一年,第四届理事会着力从三个维度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决策职能;二是强化制度建设;三是优化平台功能。   报告提出今年的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服务国企改革,及时总结复制推广深市国企改革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推动和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资本运作,提高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   二是强化市场风险防控,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加大重点高风险公司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促进退市法治化常态化,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促进深交所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多层次股票市场功能,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提升创业板市场包容性和覆盖面,增强服务新经济能力。扩展深交所产品体系,推动ETF期权业务平稳启动,加大固定收益产品创新和推广发行力度,大力发展ETF市场和深市核心指数产品,引导更多长期资金配置深市资产。 坐收渔利

  围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工作主线,按照深交所章程规定,认真履行好履职尽责监督、财务内控监督、风险管理监督、下属机构监督四项基本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各方力量,提升监督效能,全力保障深交所规范稳健有序发展,这是深交所监事会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重点工作报告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思路。   作为深交所法定监督机构,监事会承担着促进规范运作、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职责。报告提出了2019年四大重点工作。   一是强化合规审查,推动提升规范运作水平。监事会是深交所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监督深交所执行法律法规、章程和业务规则重要职能,要督促优化完善合规审查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丰富审查方式,找准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加强对合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的动态管理,切实将合规审查工作推向深入、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底线思维,推动加大风险防控力度。督促构建系统化风险管理制度框架,推进统一风险监测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基础。督促进一步梳理完善业务规则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提升监管工作规范化水平。推坐收渔利

  一年一度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季已于4月30日正式收官。盘点今年的年报“大餐”,有令投资者喜上眉梢的业绩龙头和现金奶牛,也有让投资者大跌眼镜的巨额亏损和业绩变脸。到底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今天答案已全面揭晓。记者对沪市公司2018年的业绩表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总体来看,2018年度沪市公司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部分公司前期集聚的风险也有所释放。 *ST新亿无法按期披露年报。过去一年,沪市146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3.5万亿元,净利润2.8万亿元,增幅分别为11%和4%。1323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达到九成。其中,实体类公司(非金融)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规模分别达到26.53万亿和1.15万亿,同比增幅分别为13%和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1万亿,增幅达到10%。这些情况表明,沪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力军,2018年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变化,迎难而上、提质增效,在总体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较大的基础上,增速虽有所放缓,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具体来看,沪市公司业绩的结构化特点比较突出。大市值蓝筹公司中流砥柱的作用显著,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均实现盈利。数据显示,上证50公司合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