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友之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00:24 点击:863626

  在完成了证监会和交易所数轮反馈回复后,本周五,上市公司拓斯达(300607.SZ)的公开增发方案将上会。  如果方案最终通过,这意味着公开增发将重出江湖。长久以来,公开增发一直是小众融资品种。从2010年至今,市场上已发行成功的公开增发案例共32个,距今最后一家是2014年4月的沧州大化(600230.SH),此后公开增发销声匿迹。   因此,拓斯达此次公开增发方案能否“破冰”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包括拓斯达在内,目前市场上已有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公开增发方案。在非公开发行受限的情况下,公开增发能重新迎来春天吗?   市价发行仍是难点   根据公开增发方案显示,拓斯达此次募集资金的总额预计不超过80,0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即便审核通过,此次拓斯达的公开增发也面临着不小的市价发行问题。   根据公开增发的规定,对发行价格的约束十分严格,要求不低于公告招股意向书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或者前1个交易日的均价。   “尽管从方案发布到上会仅有半年之隔,但拓斯达股价变化较大,有一定涨幅,同期大盘的涨幅也不小,考虑到市价发行,投资者认购的意愿或不高,券商包乌友之乡

  职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新生力量,今年以来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作正在快速推进。近期,江西省和江苏省的职业年金的投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至此,今年以来已有山西省、安徽省、上海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南省等8个省市推进了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相关工作。   “目前职业年金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规模大约在7000亿元至8000亿元左右,不过其发展前景很大,每年的增量资金接近2000亿元规模,因此未来职业年金的投资规模非常可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产业部副主任卞永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处于投资的开始阶段,并不是所有的职业年金都会进入资本市场,因此,前期的资金量不会很大,初步估计应该在千亿元规模。   4月16日,江西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发布“江西省职业年金计划投资管理人评选公告”和“江西省职业年金计划托管人评选公告”。4月13日,江苏省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评选委员会发布公示称,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机构入选江苏职业年金受托人。   卞永祖表示,今年各地推进职业年金投资工乌友之乡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4%。  经济数据一发布,上证指数短暂冲高后回落,从目前的资本市场来看,整体开始回暖,很多概念股连续涨停,茅台、中国平安等蓝筹股也连续上涨。同时,上市公司一季报的业绩也不错。  据最近发布的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截至昨天,共有1525家公司发布一季报业绩预告,其中,减亏85家,略增274家,扭亏120家,续盈71家,预增376家。而从行业来看,银行、商业、食品饮料等都非常的不错。  专家认为,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的涨跌最终都取决于上市公司的业绩。目前,整个市场处于筑底后回暖的阶段,被压抑多年的资金会找一些概念股或被错杀的公司,疯狂炒作。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大肆炒作的阶段可能很快就会过去,接下来市场还要回归基本面。相比于短线炒作,投资者应该仔细分析哪些行业、哪些个股将受益于经济回暖,再做中长线的布局。(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责任编辑:DF512) 乌友之乡

“金龟子”商标案开庭 第三人刘纯燕参加诉讼  刘纯燕维权“金龟子”商标被判无效 南京少儿培训机构向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金龟子”商标案开庭 第三人刘纯燕参加诉讼   ▲刘纯燕(左二)出席庭审 摄影/本报记者 朱健勇   “大风车吱呀吱溜溜的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提起“金龟子”,想必大家都记得陪伴了中国亿万儿童的成长《大风车》节目。然而,“金龟子”这个名字却引发了商标纠纷。   “金龟子”原名刘纯燕,2018年得知在南京有一家少儿培训机构将其艺名“金龟子”注册为商标并进行使用,她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宣告“金龟子”商标无效,获得支持。“金龟子”商标的注册人李某不服,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4月17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此案,李某与第三人刘纯燕均到庭参加了诉讼。   原告:   金龟子是昆虫   法院经查明,诉争商标的“金龟子”商标,由原告李某于2013年8月5日提出申请注册,核定使用在第41类“教育、培训”等服务上。第三人刘纯燕以“诉争商标的注册侵犯了其在先姓名权”为由对诉争商标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   根据各方当事人在法庭调查阶段的诉辩主张,该案的争议焦乌友之乡

  牵挂弟弟“小耳朵” 10岁姐姐日记感动网友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今天是弟弟6岁生日。姥姥姥爷送来奶油蛋糕,看到弟弟吃得可高兴了,我感觉有一点伤心,等他过两年大了,觉得他的耳朵没有别人的好看,他该多难过!我从心里有点埋怨妈妈:干吗不努力把弟弟生好”……日前,一本小学生的日记引发关注,纯真的语言打动了不少人。   日记的主人叫张梓涵,今年10岁,是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四小学二年级学生。去年,小梓涵开始学写日记,“弟弟”是她日记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她的弟弟张梓博,今年7岁,患有先天耳朵畸形。   梓涵、梓博的妈妈龙丹凤说,“姐姐也问过我,为什么不能给弟弟治治耳朵,我说因为现在家里条件不允许。”一家人主要靠责任田的产出以及梓涵爸爸在附近铁矿做临时工的收入过活。除了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梓涵奶奶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离不开药。孩子的整形治疗费对夫妻俩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今年4月中旬,建平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主任陈雪下乡普查本县残疾人情况时,偶然发现了这本感人至深的“姐姐日记”,征求梓涵和她父母的同意后,摘录了部分日记发表在了微博上。   陈雪在公开这些日记时说,公布这组日记,乌友之乡